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河南林州語文主題學習有感

河南林州語文主題學習有感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小景

河南林州語文主題學習有感 標籤: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語文教師

  河南林州語文主題學習有感

  周登舉

  秋天,收穫的季節,開學之初,帶着我對語文主題性學習中的種種困惑和不解,有幸和教體局的領導以及兄弟鄉鎮的同仁們赴河南林州參加語文主題學習,時至今日,思緒仍盤桓其間,就學習感受,做以下盤點。

  一、對語文主題學習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語文主題性學習,它強調的是通過"課內閱讀、課內學習"來學好語文,簡單地說就是用課堂上1/3的時間來學教材,其餘2/3的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自由地閱讀。

  觀摩了林州二小二年級常虹老師執教的《詩意的秋》,給了我深深的震撼,二年級的孩子,剛剛入學一年的時間,孩子們就積累了三百多首古詩。有關教學中的古詩,孩子們隨口吟來。整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由組長引領,老師只是適時點撥,課內完成了大量古詩的閱讀,簡直令人不敢相信,後來聽了常虹老師的介紹,才相信這是真的。還有胡東風老師《生活啟示錄》,整節課通過教師點撥,學生小組合作整理學習方法,然後把學習方法再運用到本單元其他課文中。林州八小董佩霞執教的《人和動物和諧之美》,重點展示了"整體預習"的流程。

  通過三節課的觀摩以及和老師的交流,使我對語文主題學習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首先,語文主題學習是"課內海量閱讀、課內自主學習",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其次,語文主題學習改變了以往的一課一學,變成了單元教學,把每單元所有課文整合在一起,通過整體預習、基礎閱讀、拓展閱讀、讀寫結合等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總課時量和原先相比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是把內容進行了組合,增加了課內閱讀量。第三、自主學習小組的建立和組長的培養非常重要。任何事都是相通的,語文自主學習和學校管理一樣,要有一部分得力的助手。在建立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學習情況,選出組長和副組長,同時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均衡搭配小組成員,這樣才能使各小組在自主學習時,齊頭並進,相互競爭;使組內互相配合,共同進步。

  二、和諧的人文環境和人文管理機制。

  走進林州二小,映入眼帘的是那濃濃的書香氣息,牆裙上、樓梯間、以及地面上,到處張貼了老師、學生的書法作品,就連每個樓層的標語,都是學生自主創作的。經過了解,二小的郭愛德校長本身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並且是林州書法協會的會長之一。每天學校都安排20分鐘的書法練習時間,師生共同練習,在學校門側,有一面教師粉筆字練習牆,教師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先在牆上寫粉筆字,每天都由帶班教干進行更新,周五例會前十分鐘教師先練一張字,收起來由校長親自批閱,評出等級,並進行獎勵。老師們積極性很高,2011年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剛開始時,全校才有13個班級進行試驗,校長沒有強迫老師進行試驗,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獎勵,而是採取自願的原則。發展到現在,全校40多個班級都參與了實驗,全部是老師自願的。今年,全校到全國各地講學的教師就有13位,老師們通過赴全國各地講學,成就了名師。每個老師都把課改當做自己的事業,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幾年的時間,形成了自己的班級文化特色,有的老師愛好古詩,班級就形成了古詩的特色,吟、頌、唱、作;有的老師喜歡成語,班級就形成了成語特色……全校師生的臉上洋溢着自信和幸福,看不出一點的職業倦怠。孩子們的課間操、路隊不是非常的整齊劃一,但是孩子們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喊着口號,邁着輕鬆的步伐,充滿着快樂。

  三、開發傳統的地域文化,構建校本德育特色。

  走進林州二小,樓道的兩側都是關於紅旗渠和當地文化名人的故事。我們在四年級引導員的引導下,沿着樓梯,聽着引導員流利的介紹,一路感受着林州的地域文化,來到了學校的德育室,然後由德育室的引導員(也是四年級學生),給我們介紹林州的地域文化名人,特別是關於紅旗渠的時代背景、建設過程、工程的難度、完成的情況給了我們詳細的介紹。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與偉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是一脈相承的。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引導員在介紹航天員劉洋時,充滿了自豪,"劉洋姐姐就是在我們林州二小畢業的".

  林州之行,收穫滿滿,解決了很多困惑,同時也增添了無形的壓力。語文主題學習,其實很簡單,林州第二小學的校長郭愛德這樣說:"語文就是讀讀、說說、寫寫這麼簡單。"我相信只要認真做,就一定能做好。

您正在瀏覽: 河南林州語文主題學習有感
網友評論
河南林州語文主題學習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