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中學語文組課改教學經驗交流

中學語文組課改教學經驗交流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得得9

中學語文組課改教學經驗交流 標籤: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工作經驗 語文教師

  尊敬的領導、老師:

  你們好!

  我是大唐中學的九年級語文教師馮文清。大唐中學位於我區的大窪地區。近年來在新領導班子的領導下,我校中考成績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每年的各項指標都居全區的前列。尤其是語文成績連續四年居全區前四名,在每年區教育教學先進個人中,每年我校均有兩名以上的語文教師獲此殊榮。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課堂效率的提高,今天,我代表大唐中學語文組向大家介紹我校是如何在新課改中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的。

  一、切實施行集體備課制度。

  備課是教師上課之前的準備工作,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先決條件,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我校非常注重備課這一環節,尤其是積極採用集體備課這一措施。集體備課不是一個新名詞,各種各樣的集體備課機制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備,但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出現各章各節均分均干或由一個把持和“壟斷”,個人意志代替了集體的意見,從而造成集體備課有名無實,我校語文組注意到這個現象,在探索怎樣進行群策群力的方法的同時,首先注重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係。

  (一)各年級組之間的關係。

  語文學科的知識的系統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多年的積累、運用和實踐。這就要求每個年級的每位語文教師掌握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知識體系。我校長期以來採取跨年級研討備課制度。這樣的備課制度促成了低年級教師也能把握中考的動向,而畢業班教師在進行總複習時,也節省了很多時間,由於學生基礎牢固,複習起來也輕鬆了許多,從而保證了我校整體水平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也明顯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正確處理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之間的關係。

  (三)正確處理老教師與年輕教師之間的關係。

  其次明確備課中的合作意識。採取先分工後集中的原則。

  21世紀“單兵作戰”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這需要教師的精誠合作,共同提高。我們在合作備課中通力配合,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共同提高。首先明確分工:誰專門研究“基礎知識”,誰專門研究“文言知識的梳理”,誰擅長“課外閱讀”的指導,誰負責“作文訓練”專題,誰搜集“綜合性學習和名著導讀”等等諸多語文活動均分配到人,每個階段後由全體語文教師進行集中一次排查、梳理、討論,定出某個模式后,再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所需把某個環節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來,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長期堅持這樣的合作備課,讓全校語文教師把握住語文的教學方向,都有一套完整良好的教學方法,爭取整體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正如我校唐加順校長所言:“一個人的力量不會出好成績,只有整體成績的提高,才能使個人的成績提高。”

  第三,鼓勵學生積极參与備課。

  語文教學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合作過程。學生參與到備課中也是集體備課的一個環節。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生擁有和教師同樣多的信息來源,他們有不同於成人的視角。我們充分肯定學生的同時,正確引導他們的觀點,讓他們對語文中存在的問題更深更廣地去研究。長久的實驗發現,學生參與備課,不僅願意學習語文,而且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預習任務,師生在課堂中互動效果大大改善,課堂的空間也更加深廣,課堂效率也迅速提高。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那麼師生互動及生生交流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二、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如下幾點:

  (一)始終不放棄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材的選文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的學習。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非常注重教材的運用,引導學生深入研討教材,且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把課外知識融入到課堂練習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語文中的課外閱讀和寫作是學生頭疼的問題,也是我們教師教學中的難點。考試時認真對待平時課餘時間的練習,他們往往只是應付地做一點,有的同學乾脆就交白卷,根本達不到複習的目的。也有的同學認為做幾篇作文根本不見什麼效果,還不如做幾道數、理、化呢!認識到這一問題,我就把這兩項的內容化整為零,融入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中來。每當講授教材中的美文時,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每節課中存在的知識點,讓同學們參與到教材的分析中,進行討論。討論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貼近閱讀教學的內容且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創新思維,達到觸類旁通,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每節課,我們針對不同文體的文章都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話題進行練筆,即使是幾句話的練筆也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從而解決很多學生在作文中無從處下筆、無話可說的難題。

  為提高課堂效率,我們着手於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思路,這些年,我們正在努力探索一條將新課改與中考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把語文知識整理成體系放手學生去鍛煉、去研究,爭取把學生由學習知識的主體變為研究性的學生。教師主導教授學生的解題思路、審題方法,把握文章內容、各知識點的區分、而細緻的內容由學生自己挖掘,教師起組織者和指導者的作用。如:小說的訓練中,我們引導學生閱讀時,要求每篇文章整理這樣的體系:課文內容的梳理會複述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題,找出寫作特點,對自己感興趣的語句進行重點研讀四方面着手,經過長期的訓練,我校的學生在畢業前,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小說閱讀,大多數人能輕鬆地閱讀。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使學生清晰準確地把握文章的知識,也不為中考所累。

  (二)師生互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

  語文課堂中通過什麼形式進行互動才能最大限度地適合學生的水平能力,使其快、准、全地接受教師。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辦法,因人、因事、因時而異。對不同的閱讀的內容,不同的教學現象,不同的環境,教師做相應的調整,爭取不用一個模式去套。

  1、以課堂提問為突破口營造“師生互動”的氛圍。

  提問是目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師生交流信息的方式。提問中,問題的設置對師生互動的效果起着關鍵的作用。恰當的設置具有診斷學習,激發興趣、集中注意、啟發思維、反饋調控等教學功能。它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讓學生從提問中獲得啟發、活躍思維。認識到這一點,我們首先在提問上下功夫,深入提問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形成新的認識,讓學生自由靈活地提取它來建構新的知識。提出類似“為什麼”“請說出理由”“你是怎麼想到的”“你從哪幾個角度來考慮的”這樣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暢所欲言。

  其次,挖掘教材,趣味提問。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教材的興趣,只有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和疑問,其思維才會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從而產生研究的慾望,積極主動地閱讀思考,對課文做出較為深刻甚至是獨到地評判。”我在對學生的提問中,盡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提出能激發學生舉和思考的問題,和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如: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中,總結實詞“卒”的用法,一般老師口頭講“卒”除了有“士兵”“終於”之意外,還有“死”的意思,然後針對“卒”布置練習去做。這種做法往往造成學生覺得文言文的學習倍感枯燥。因此,教師可設置一個謎語來提問:“劉邦聽了笑,劉備聽了哭。要求打一字。”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了起來。課堂氛圍頓時活躍了不少,大家紛紛猜測,最後謎底出來了是“翠”字,老師這時解釋字謎的意思是:劉邦聽說項羽死了很高興,而劉備聽說關羽死了很難過,所以說“卒”還有個死的意思。像這樣的靈活、趣味的問題,不僅創造了情境,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

  2、以課堂討論,辯論為形式,促進互動的深化,提高課堂效率。

  “討論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圍繞教材或教學內容,就某個問題展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言語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課堂互動中教學環境最自由寬鬆的,學生參與度最高的互動行為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討論時間,對於學生的討論,該放手時就放手,但不能過多,也不能放羊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本來語文課程就有口語訓練,在我的課堂上從不限制學生說話。經驗告訴我,好說的同學無論是語文功底,還是語感,以及作文等諸多方面都是相當出色的,他們善於傾聽,也對語文感興趣。正如盧梭所言:“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都的東西。”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04屆一名女生開玩笑說:“我上學就是學語文來的。”

  實踐證明:教學成績的真正提高不是在拚命地多佔課、多上課,關鍵在於教師長期積累,不斷發展的終身備課及課堂45分鐘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教育家贊可夫所說:“學生積極的情感,歡樂的情緒,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繫。”

  以上是我校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一些做法,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優化知識體系 爭創高效課堂

  大唐鎮中學 馮文清

您正在瀏覽: 中學語文組課改教學經驗交流
網友評論
中學語文組課改教學經驗交流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