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研討發言稿

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研討發言稿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小景

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研討發言稿 標籤:科學發展觀 語文教學 研討課 高效課堂 大學生入黨

  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研討發言稿

  高 秀 梅

  今天我作為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參與者提出一些本人敷淺的觀點與大家交流。

  在這裡有必要談談開展此項活動的目的意義:

  我們鄧元小學提出口號,提高教師素質,爭創一流學校。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一所學校的質量高低,與教師素質直接相關,而教師素質的提高,必須要靠培訓。培訓的方式很多,有自主學習,有外出交流,有教學研討,而最有效和最經濟的培訓方式就是教學研討了。結合我校們科學課實際,所以我們暫時推行的是這種備課、上課、互相聽課、互相評課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培訓主要有以下目的:

  一、逐漸轉變教師們的上公開課、研究課的心態,促進教師間相互聽評課的日常化,自覺化,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

  二、逐漸讓教師們在集體活動中觀念得到轉變,能力得到鍛煉、提高;為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長足發展提供平台。

  這種模式堅持了兩學期,現在有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師們上教研課並不像剛開始那樣緊張,那樣抵觸了,有的教研組教師甚至還很積極地參與了,這是一大進步。我還聽說中段教研組就沒有給老師們排上課次序,而老師們爭着上,有時還出現兩個老師同時要求上的事。由此可見,教師們逐漸把上教研課看開了,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雖然有為了完成任務的態度,但至少心態已經趨於平和了。

  二、教師們確實從中得到了鍛煉提高,其實,通過我自身上的兩節研討課我認為教研活動和專題培訓的最大受益者不是觀課的人,而是授課的人,因為他要上課,他就必須對教法,學法,課件包括基本功都要作準備,準備的過程就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點。

  三、為我們進一步規範常規教研奠定了基礎。將來的教研活動,要日常化,有效化,自覺化,如果沒有平常對待教研課、公開課的平淡心態,沒有積極自主的參與意識,教研活動只能是走過場,費力不討好的事。而且,向教研要質量,向教研要成績,那隻能是一句空話。

  總的來說,我們科學課正向著“原生態”的方向發展,教師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對公開課的看法

  聽說某地有這樣一所學校,規定每一位教師在規定時間內都要上研究課,而到時只要校長在校,誰也不願上研究課,託詞是:“還沒準備好”。一旦校長出差,教師們則爭先恐後地上研究課,老師們應接不暇地相互聽課,猶如過“研究課的節日”。原因何在?原來每當上研究課,校長都要例行公事觀課、評課。評課時“一視同仁”地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橫掃一切地將教師自尊心摧毀。所以,教師最怕校長聽課,尤其是聽日常課。這一“立竿見影”地摧毀教師專業自信的近乎於“誇張”的真實特例,高度地濃縮了教師職業的生存狀態。我們學校不存在這種現象,從校長到教師都在認真地呵護着我們脆弱的心靈,都懷着一顆真誠的心來觀課。一堂課上好了,大家發自內心的讚賞,就好像是自己上好了那樣高興;一堂課沒上好,觀課的人安慰的語言、神情溢於言表,這種安慰是發自內心的,是真誠的,很是溫暖人心。讓我們覺得,只要認真做了,就不怕失敗,且誰沒有失敗過呢?那麼我們該如何看一節課呢?也許,它在教學結構與教學手段上並非每一次都那麼完整、完美,在目標達成上並非處處理想。但它強調過程的紮實性,基礎的滲透性,能力、心智發展的後效應與潛效應。例如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隨機培養,對學習方法與技能的強化訓練,對學生認知矛盾的化解和感悟的耐心等待,以及中斷教學流程而對課堂偶發事件的及時處理,等等,這些都是日常課堂所不能迴避的。它可能不會“賞心悅目”,甚至還令人尷尬,但卻是自然狀態下真實的“耕耘”.總之,不能捨本逐末地僅以課堂是否活躍、熱鬧來判定教學是否成功,是否符合新課程要求。

  因此我們應強化對日常課堂的關注與重視,促進課堂走向“原生態”,在樸素的課堂從容把握內心,將職業體驗與幸福生活相勾連,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寄託,從而精神自由、快樂地棲居課堂。

  二00九年四月

您正在瀏覽: 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研討發言稿
網友評論
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研討發言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