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人喝茶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pp958
北方人的豪爽,日常生活中也透着這種習性。比方說武威人喝茶,就和南方人的喝法大相徑庭,用倆個字就能區分,前者是飲,後者是品。
武威人喝茶,不分季節,全憑心情。一有餘閑便邀上三五知己,在茶屋或者能喝上茶的地方一坐。有等不及泡出茶來的,首先要一壺熬的釅釅的老伏茶,像幾天未喝水的牛,端起茶杯一飲而盡,直到喝足為止。至於進到口中的茶水是什麼味道,幾乎沒有嘗出來。說到底是飲,不是品。南方人則把喝茶當作是日常生活,一日三飲,一日數飲,不可不飲。他們用茶來開胃,用茶來順腸,一天不喝茶,生活當中就像缺少了什麼原素,丟棄了什麼東西,心情煩燥,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南方人喝茶特別講究,尤其喜歡明前茶,據說數上乘之品。一般花茶南方人不喝,說什麼來路不正,南方人喜愛平淡恬靜,用精美的瓷器,尤其是紫砂壺,泡上一壺“碧螺春、西湖龍井、黃山毛峰、金俊眉”之類……尋一處幽靜之所,不要人多,兩人最佳,坐在那裡柔聲細語,一小口一小口慢慢的珉,細細地品,能把茶葉中的各種精華都品出來。南方人的精明,是否與茶有關不得而知,也沒有人去考證,但我相信,人的頭腦在這醉人茶香的熏陶下,肯定大有裨益,能長智慧、能長才思。中國的主流文化中,不是就有走在世界前沿的茶文化嗎?這肯定是茶香熏出來的結果。
武威地處內陸,氣候乾燥、寒涼,不產茶,但此地的茶文化卻是一絕。炎炎夏日裡,西郊公園、東關園藝場的核桃樹下、海藏寺、雷台公園的柳蔭下,凡是有樹有陰涼的地方都支起茶攤,到處都能看見喝茶的人,用賓朋滿座、人來人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武威人喝茶,偏愛一種名喚“老伏茶”的茶品。家裡、茶攤,“老伏茶”是必備之品,無論老幼,不分貴賤,人人喜愛這一口“老伏茶”。它已經被喝成大眾化的一種茶品了。
伏茶是產自湖南安化一帶的一種磚茶,做成茶磚,我估計除了讓它發酵,純粹是為了讓販茶之人運輸方便。茶商把採摘下的不是很嫩的茶葉,細小的茶枝,經過炒熟加工,最後擠壓成長方形的茶磚,用牛皮紙印刷包裝,買到北方。市井、草根平民尤其喜歡它。其茶本身的品質並不屬於上乘,用南方人自己的話說,就是一種低劣的垃圾茶。這種茶有點像雲南的“普餌茶”,但卻沒有“普餌茶”那種儲存時間愈長,其味愈香,價值越高的境界。武威人喜歡伏茶,進到口中的卻不是它的原汁原味。而是在茶中加了其它原料,據說不下八種,這樣就改變了伏茶原來的特點,化腐朽為神奇,變成一道非常獨特的茶品了,也可以用極品、精品來加以形容。熬伏茶要在大茶壺裡慢慢地熬,要把加在茶水中的核桃仁、桂園、蘋果梨、枸杞…….還有燒焦的紅棗等等,把它們的精華都釋放出來。其茶熬好后,顏色鮮艷,很濃、很密、很釅。打開壺蓋,一絲形容不出的芬芳就撲鼻而來。喝上這麼一碗茶,感覺入口香甜,沁人心肺,回味無群。能提神、除疲勞、不打嗑睡。這種精緻的茶和武威北關市場的行面、滷肉一搭配,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地方風味小吃“三套車”。
武威人把喝茶當作一種享受,一個電話就可招之即來。三五成群,十個一桌往茶攤一坐,對主人大聲吆呵,老闆,來一壺老伏茶,茶攤主人早已經心靈神會了。茶是早就熬好的,沏好端上來即可。茶攤一天來來往往無數人,不提前做準備不行。
武威人對喝茶的器皿不太講究,只要乾淨就行,前幾年是六角八角玻璃杯,這幾年多一般是一次性紙杯。茶主人跟據來客把茶杯擺放到毎一位面前,沏滿茶后,把客人玩的撲克、麻將拿來就招呼其它客人去了。坐着喝茶的人,有急事的,喝上幾杯茶就匆匆離去了,無事的,一坐就是一天。喝到華燈初上也沒有去意,主人只能耐心地伺候着,不能有怨言。客人中午下午要吃飯,吃什麼提前告訴主人,茶攤跟據客人要求、口味,忙裡忙外準備着。每一個茶攤,主人都會掂勺,炒幾道端得上桌可口的飯菜。可以說每個茶攤都能提供吃喝玩樂一條龍式的服務。南方人沒有見過這樣消磨時間的,他們早已經習慣匆匆地來,匆匆地去,那種忙忙碌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咋一見這種情景,心裡一時想不明白,嘴裡不停的嘀咕:哇噻!怎麼這麼多的閑人。恰恰武威人的特點就體現在一個閑字上,體現在這喝茶的閑情逸志中。武威是一個農業城市,又是全國的人口大縣,企業不多,掐着指頭算也就那麼幾家,分散不了多少人,除了舂種秋收,其餘時節閑散人口太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喝茶的習俗、喝茶的文化。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只要來到武威,也會很快融入到武威的茶文化當中,身不由己入鄉隨俗了。城裡人,鄉里人不管什麼人,只要有空,無事纏身就想起喝茶。退休的老幹部,工人、市井商賈無事可做,茶屋、茶園子就是打發時光最好的去處。農村的老人,辛苦一輩子,如今孫子上學去了,再也沒有什麼拖累。兒女出於孝敬老人的目的,也讓老人到城裡去喝茶。
鄰里之間,一問一答就能體現出來。
“你爹呢”?
”進城喝茶去了”!
“好生活呀”!
問話的人似有幾分羨慕,帶着幾分嫉妒。當然,茶也不是老年人喝的,青年人也喝。星期天,休息之餘,領着孩子,帶着媳婦,約上朋友一家去喝茶,敘敘友情,舒暢舒暢心情,暫時忘卻工作中的煩惱。沐浴在茶的幽香里,涼爽宜人的清風中,也是一種生活的情調。武威人喝茶也分三六九等,官場上混的人、知識分子、大款、老闆進的是裝璜別緻的茶屋,喜歡安靜,厭煩吵鬧,喝的茶也是上了檔次的,比如“鐵觀音、大紅袍”之類,是不是真品、極品說不好,但絕對不是焉品。當然價格肯定不菲。茶屋環境幽雅,牆上貼着壁紙,掛着梅蘭竹菊的條幅,地上鋪着地毯,有大理石茶几,精美的茶具。能唱KTV的音響設施一應俱全。可以說雖然沒有禪院里晨鐘暮鼓的悠楊,青淮河上漿聲燈影的繁華,卻也有方寸之地的風情。再讓美妙的音樂打開你的心菲,談古論今,其樂融融、其意盎然,美不勝收,十分愜意,勝似閑亭信步。
收人菲薄,尤其是農村來的大爺們、大伯們.....他們不進茶屋,大多在街頭巷尾的茶攤上,四五個人約好,幾乎天天來。他們要一杯老伏茶,燙上一壺老酒,相牛九、倒戳戳,折騰到下午四五點鐘就搖搖晃地回去了,花錢不多,取得只是一個樂勁兒。至於還未結婚的年青人,喝茶喜歡浪慢,就和他們的性格一樣,他們對喝茶的環境不太挑剔,只要是朋友,不再乎在那裡喝茶,喝什麼茶。兜里有錢,高擋茶屋也進,囊中羞澀,茶攤也座,哪怕是一壺老伏茶,也喝得有滋有味,心情舒暢。他們喝酒必醉,賭博要分輸贏,每每相逢,爭強好勝,無拘無束才是他們的本性。
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武威人喝茶的習慣,也是北方人特有的一種豪爽,就和武威人的性格一樣,很剛烈、很果斷。這種性格體現在作事上,能辦的事,一口答應。不能辦的事,一口回絕,不留一絲一毫迴旋的餘地,擲地鏗鏘,乾脆的能聽出響聲來。
武威人喝茶,已經由一種習慣,演義成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又演義成一種頗具規模的產業。從當初簡陋的茶攤,發展到如今別緻的茶屋,茶屋多的地方,又形成茶屋一條街,茶攤在這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大潮中不斷發展壯大,如雨後舂筍,長滿街頭巷尾。遍地鮮花,綻放在四面八方。每年圍繞茶屋、茶攤就業之人已經不記其數,它們的主人則年年賺得盆滿缽溢,笑逐顏開,這又不能不說是茶的功勛,由茶香熏出來的,讓所有人深感意外的一個最最美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