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時事評論 > 文人,文字,文化

文人,文字,文化

手機:M版  分類:時事評論  編輯:pp958

文人,文字,文化 標籤:文化苦旅

  文人文字文化

  作者:王小林

  筆名:龍人

  (下周就是十六屆六中全會了,主題就是討論“文化大發展”,那我就先在這裡討論下中國傳統文化了)

  幾經周折上了大學以後才知道沒有了語文課,而更多的人則是盼切語文。這是為何?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天天離不開語文,一經開口語文,則是背誦默寫,枯燥乏味,甚至是頭大。而如今下來沒有了語文,卻頓時感到幾分煞人,生活少了幾分樂趣。

  每每憶起文學的樂趣,總會迫切地思念,隨意地聽過幾節課之後,才覺得愛上了它,這才叫原始性的語文課:活躍、妙趣橫生!倒是把外語恨之痛了。幾年下來,沒有再接觸文學之中的更多的文字,真便是覺得自己的素質倒退了些許。憶起往事,語文雖然無味,但情景至極,依舊能信手拈來幾句“之乎者也”;而如今呢,人變得是單向的聰明了,卻是多向的愚蠢了:站到七尺講台上,連一句完整順溜的普通話也講不下來。

  現在是信息發達時代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不會背,回憶不起來,無妨,輕鬆瀏覽一下網頁就排山倒海地出來了,然後“Ctul+A”就可以了。人就是這樣:方便了,卻是懶惰了。出口閉口都是帶着污垢的話,人類文字的高雅就在社會進步之中變得低俗。語文課,如今卻是每每思念,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裡很難再見到純粹的文學,而更多的則是被外來文化所覆蓋。“外語的廣場,國學的角落”民族文化倍受冷落,究其原因何在?社會的進步,外來文化的入侵和滲透。綜觀華夏,學習外語成了普遍,而國學則就成為個人的專業。專業人寫,專業人用,專業人發展、傳承。再普通一點,則是民間的一種流亡文化了,文學僅僅靠着民間文字愛好者傳承、發揚。而專業的文學團體卻打着文學的旗幟蛻變成為了“發揚”文學的一個牟利益的幕後黑手,會玩文字遊戲。而如今當代青年人呢,則更多的是“國學中的盲人,文字中的懦弱者,文人中的仰慕者”。年輕人作為源泉“為有源頭活水來”試問:沒有年輕人的創新,哪裡來的發展和傳承?文學中的長輩只能作為脊樑柱和路燈。更多的應該是關注年輕人的文化素養和傳承,因為他們是希望。

  母語誰都會講,可是講的圓滑卻是屈指可數。傳承了幾千年的孔孟之道,曾經卻一度被人戲稱為“孔老二”,而自己的文化卻讓外國人發揚,等到收穫季節了又返璞歸真尊稱為“孔聖人”。文學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了它能提升素質和修養,丟棄了它無疑是在磨損人格。一個國家沒有本土文化的支持,算不上一個文明的國家;一個民族沒有文化信仰,算不上一個和諧的民族。民族文化是國家的脊樑,不是某些文人、作家的責任和義務,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立足於全世界的教育的根本。它的傳承和發揚不是僅僅依靠國力的強盛去提高國際影響力,更多的是億萬中華兒女的責任和教育者早日清醒的頭腦。學歷越高了,反而文學素養和人文素質卻下降了。"聰明的人還要有抹油的嘴"壯大的民族也要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蘊去教育未來的建設者和國家的希望,代代傳承下去,五千年不朽,一萬年不化,萬萬年不消,這樣的文化才是每一個民族壯大的精神根基。畢竟武俠穿越文學不是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的發展要靠的是現實文學的推動,一個文人,一個中國人,並不希望看到傳統文化的墮落、腐朽下去,更不忍心看到母語在國內被外語統治。文化的發展並不是不能揚外,先進的外來文化當然要吸收和學習,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加應該看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被外來文化所排擠。崇洋但是不能媚外,否則只會慢慢地丟棄了中國文化的內涵,一味的追求外來文化,一旦等到深入民心的時候就是民族堪憂的時候。在日本佔領了東北三省以後,設立學堂,讓剛出生的嬰兒都跟隨者日本婦女學習日語,學堂一律不允許開設漢語,這個鮮明的例子就證明了,一個富強的國家,要重視本土文化的發展,深入民心的只能是傳統文化,否則一旦顛覆,民族堪憂,國家危亡。

  所以我們在汲取外來優秀文化的基礎上,要保持傳統文化的獨立性。“子子孫孫無窮盡焉”傳統文化的落後,後代必定會隨之落後,留住了傳統文化就留住了中國人的根。文化的發展不僅僅是文人的事情,也是每一個技術人才的事情。我們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萬萬不能丟棄了傳統文化的根。一味的崇洋媚外只能禍害傳統文化,最終只能殃及民族的信仰。甚為堪憂!

您正在瀏覽: 文人,文字,文化
網友評論
文人,文字,文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