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年 味

  “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

  小時候,最讓人盼望的莫過於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到肉,還能得到幾毛壓歲錢,為了討吉利,做錯事的話還能免於挨罵挨打。那時候儘管物質匱乏,年夜飯也沒有現在豐盛,可是扳着手指頭數日子盼過年的心情現在想起來還讓我激動不已。也許日子好了,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也許口袋裡有錢了,想穿新衣服就能買到新衣服;也許長大成家立業了,對過年便少了兒時的期盼。

  秋去冬來,時光易老,轉眼又是過年時。貼春聯、掛燈籠、做年夜飯,“爆竹聲中一歲除”,不管身在何處,回家過年、吃個團圓飯永遠是中國人的希冀。年夜飯後的守歲,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天,也拉開了走親訪友、拜年賀歲的序幕。

  我老家過年有個習俗,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都會相互走動,主人殺雞宰鴨,把冬天釀製的臘肉、香腸等好吃的做成美味佳肴,擺上幾桌豐盛的酒席款待客人,稱為“待春桌”,其實新津也有這個風俗,不過不叫“待春桌”,而是叫“走人戶”。說是相互走動聯絡感情,但往往一家比一家的酒席辦得豐盛,“不能比別人家酒席孬”的攀比心態讓過年成了負累。“待春桌”花銷大,“吃春桌”更是“損”健康。同一天有三五家請客那是常事,一家三口一人走一家都有可能走不完,向主人“請假”那是萬萬不會得到准許的。盛情難卻,於是中午在張三家,晚上就去李四家,一家人除了馬不停蹄地奔波在走親訪友的路上,就是圍桌而坐觥籌交錯,喝得不知東南西北。酒足飯飽之後主人熱情相邀,親戚們又開始了打麻將、鬥地主的娛樂活動。茶樓、酒樓可謂是熱鬧非凡,生意興隆。白天喝酒,晚上打牌,早沒有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很多人直呼“過個春節,比上班還累”,“過年也就那樣,年味越來越淡了!”

  “來新津逛純陽觀廟會嘛!”朋友打電話說。

  在新津工作五、六年了,早就聽說純陽觀廟會特別熱鬧,從清朝光緒年間便出現了,到現在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五,人們自發前往純陽觀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健康平安。來逛廟會的新津本地人和外地遊客高達數十萬人。可惜每次廟會活動,我都因為回家過年而與它們緣慳一面。再也不能擦肩而過了,回新津逛廟會的想法一下子膨脹起來,撐得整個心房滿滿的,一下子縮短了德陽與新津的距離。

  走近純陽觀,人山人海的場面讓人震撼!彷彿所有人都匯聚到這裡,所有的特色小吃都匯聚在這裡,所有停留在兒時記憶里的民俗活動也都一下子冒出來匯聚在這裡。我彷彿一下子回到了孩提時代,整個身心變得輕鬆而愜意。人太多了,我只能隨着人流一步一步慢慢向前移動。燒烤、涼麵、炸土豆......各種小吃香味撲鼻,惹得人直流口水;估膘、川戲、雞公車......各項民俗活動好戲連台,讓人流連忘返;演奏、燈謎、書畫展.......各類高雅活動耳目一新,讓人享受視聽盛宴.......

  站在戲台前,看着台上生旦凈末丑的表演,有恍若隔世之感。彷彿穿越到民國,甚至更久遠的年代。川劇、京劇、豫劇、黃梅戲,哪一種戲曲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髓,都是組成華夏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之魂。隨着時代的進步,文化的多元化融合,伴隨祖輩成長的這些戲曲漸漸銷聲匿跡,父輩嘴裡哼的川劇差不多塵封在歲月的印跡里,能在廟會上看到川劇的“變臉、吐火”名段,那種心情不亞於魯迅看社戲。台下座無虛席,看戲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和着二胡、嗩吶、鼓、鈸等樂器的節奏,嘴裡輕輕哼着,看得津津有味。旁觀者大多是90后、00后的孩子們,原以為搖滾樂、爵士樂、流行樂就是音樂,沒想到川劇一樣讓人心潮澎湃,嘆為觀止。紅白黃綠藍繪就川劇臉譜,生旦凈末丑演繹悲歡離合,廟會的戲台,搭建了傳統與現代的橋樑,父輩的川劇也在年輕人的心裡唱響。

  這邊川劇咚咚鏘鏘,那邊推雞公車的也是咿咿呀呀。雞公車古時稱“木牛流馬”,因其形狀有點像雞公故而得名雞公車。那時候交通不方便,雞公車因其小巧不擇路況而成為大家首選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有則童謠“雞公車,磨磨圓,推起老母豬趕孝泉。”那時候因為年齡小,並不太理解是什麼意思,現在想想卻覺得這首童謠形象地將雞公車的外形和用途描述得淋漓盡致。如今,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鐵路、公路四通八達,就連鄉村道路都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戶戶有了摩托車,小轎車,哪裡還用得上雞公車?隨着時間的推移,雞公車便成了歲月博物館的展品被束之高閣,現在的小孩很難看見了。廟會上,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總想走上前去推一推,坐一坐。推一段雞公車,過去的歲月讓人無限感慨;坐一段雞公車,孩子們似乎明白了除人力三輪車以外還有一種人力車叫“雞公車”,寓教於樂地給孩子們來了一段“憶苦思甜”,讓他們學會感恩和珍惜。

  扯響簧、猜燈謎、估膘........這些早已遠離人們視線的民俗活動現身廟會,讓人耳目一新。一根繩子,一個響簧,一上一下,讓你眼花繚亂;響簧在繩子上左右翻飛,上下躍動,發出清脆悅耳的轟鳴聲;扯響簧的師傅雙手一彈繩子,響簧如離弦之箭直衝上空,原以為這下響簧要掉地上了,誰知師傅還來個360度的大轉身,然後優雅的用雙手拉開繩子,響簧好像孩子投入母親的懷抱,穩穩噹噹得被繩子接住,繼續歡快的旋轉。

  好驚險!

  這邊還在圍觀響簧,那邊猜出燈謎的喊天叫地。音樂聲、歡笑聲、叫賣聲,在廟會上此起彼伏,響徹雲霄。逛廟會,聽川戲,嘗小吃,看稀奇......原以為燒燒香、拜拜佛、吃吃齋飯就是廟會,沒想到廟會還能看書畫展,聽民樂演奏,參加趣味體育活動,難怪每年廟會遊客高達二十多萬人次。

  萬緣救苦鍾前,人們排起長長的隊伍敲鐘祈福,悠遠綿長的鐘聲和着人們的笑聲沸騰了純陽觀!傳統文化與市井民俗交相輝映,地方特色與人文風情扮靚新津。這才是我想要過的新年,有年的味道!

您正在瀏覽: 年味
網友評論
年味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