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白鹿洞書院遊記

白鹿洞書院遊記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白鹿洞書院遊記 標籤:格列佛遊記 西遊記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

  ??應該是千餘年前了。簡介有曰,白鹿洞書院,廬山五老峰東南,地處廬山區海會鎮與星子縣白鹿鎮的交界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學”,距今一千一百多年,書院轄地三千畝,古建築面積近七千平方米,由先賢書院、紫陽書院等五個院落組成。院前有小溪一道流貫全境。

  ??從九江市區坐車出發,途經廬山區,到達白鹿洞書院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時正春季,白鹿鎮的田園一片鬱鬱蔥蔥,春色宜人。野風吹進車窗,油菜花香摻雜着濃濃的泥土氣息,拂起春意闌珊。輕輕的汲一口,似乎還帶着點太陽的味道,十分的愜意。偶爾也看見幾個農民在田間耕犁,悠哉的樣子倒更像隱居之士。不知道當年陶淵明先生採菊東籬下之餘,是否也這樣耕犁呢。邊欣賞路邊景色邊遐想的時候,不覺已近書院。最後一段路是下坡,穿過高大的樹林,展現在眼前的白鹿洞書院,一派古木參天,台榭樓宇,青磚院牆,歷史的印記猶然在目。

  ??禮聖殿是遊覽的第一景。作為書院祭祀孔子及其門徒和歷代儒學聖人施之以理的地方,這裡的建築氣勢恢弘,文化氣息濃郁。大殿重檐、九脊、謁山頂,灰瓦白牆,黑柱紅拱,飛檐凌空,巍峨壯觀。無愧為書院現存最大、規格最高的古建築。步入大殿屏息凝目。殿中有康熙手書的“萬世師表”匾額,正中為孔子行教圖石刻像,像下有石質台,上擺石香爐和石花瓶。香煙縈繞,更添幾分莊重、幾分虔誠。後壁左右立着朱熹手書的“忠、孝、廉、節”四個碑刻大字,中華民族傳統的古樸思想氣息撲面而來。“古往今來,先聖后賢同脈絡。天高地下,四時萬物共流行。”歷史的長河沉澱了多少閃光的思想!多少大浪淘沙后的優秀文化,才孕育了今天現代文明的輝煌呵!

  ??出禮聖殿,進明倫堂。明倫堂即是書院的講堂,在禮聖殿側門邊上。磚木結構,面四間,白牆、灰瓦,前後各有門,後門直通白鹿洞。堂內陳列有仿古的授課時用的桌椅,有講台,有戒尺,四周牆壁掛滿了書法對聯,或蒼勁、或端莊、或龍飛鳳舞。找個座位坐了下來,想象先生在講台上喊一聲“上課”,台下學生蕭然、然後朗朗讀書的情景,不禁笑了。想當年多少先賢在這講學談經。如今我輩尚能在此一憶古韻,意猶足已。

  ??沒有從後門出,而是通過一段狹窄的走廊行至後山的白鹿洞。有兩層,下為白鹿洞,洞上樓台——思賢台。洞前的兩株桂花正是綠意盎然。洞不大,正中是一尊石鹿,豎耳昂首,神態悠然,鹿身的石頭表層有些班駁,而唐宋風骨依存。立在石鹿身後的石碑,字跡已經難以辨認,清寂的白鹿洞內鱗生着賞目的青苔。“君家白鹿洞,聞道也生苔。”雖時過境遷,但眼前的光景卻是如此般的相像。古洞幽深,思緒綿綿,沿牆攀緣的古滕,牆角簇生的山花,輝相生映的蒼松翠竹……怡然成畫。等上思賢台,思及不同年代的先賢在五老峰下隱居讀書時的情景,感慨不已,敬仰不止。我俯首沉思,或舉目遠眺,都沉浸在那古老文化的悠遠之中。以求自己的心靈在這古文化的悠揚之中得以盡情滌盪。

  ??下思賢台,過行台、崇德祠,進林業高等學堂,在延賓館院內,朱子銅像目視手中的經書,面色嚴峻、神態認真泰然自若。似在思索授道之法,以求“傳道授業解惑”。貫道溪旁有一亭,名為獨對亭。在遊覽了兩個小時之後,不妨領略一下此處懸崖峻峭、下臨湍澗的美好風景。“凌空何所依,磅礴厚有機……凝重尊以老,五一誰當之。”描寫了獨對亭美好風景的同時,也寫下了朱熹的不朽功績。枕流橋下枕流石。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傳奇。

  ??中午12點左右,在欞星門前的一排石桌子上,拿出自帶的乾糧開始享受美味的午餐,之後,聽聽音樂,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這景這情竟是如此和諧,一時精神炯爽意氣風發。

  ??下午2:10,戀戀不捨地踏上了歸程。一路上,回味着白鹿洞書院她那可嘆可賞的千古文化底蘊。“白鹿無蹤,與唐文宋理都成陳跡;青山常在,共民生國運大啟新圖。”白鹿洞書院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她的美麗風情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有我們肩負着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春風化雨,千年的白鹿洞書院,正延續着她儒學思想的獨特魅力。

  ≤作者:夏雨雨人≥

您正在瀏覽: 白鹿洞書院遊記
網友評論
白鹿洞書院遊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