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遙望古道聖賢人

遙望古道聖賢人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遙望古道聖賢人

  文/觀鵝會意

  大中華最早的古人,則是距今一百七十多萬年前的元謀人。遙望古道上威武地站立的第一人,定然是出生就會說話,自幼聰明睿智,文武皇皇,平炎帝,殺蚩尤,種五穀,惠民生,天賜鼎,祭神靈,炎黃子孫之祖黃帝也。

  自黃帝祭祀鬼神山川伊始,經顓頊帝高陽,至嚳帝高辛,到堯帝放勛,再到堯帝禪讓帝位與舜,在堯天舜日中,占卜記事產生了甲骨文文字。禹帝為了歌頌舜帝的功德,還創製出了《九招》樂曲,隨着樂曲聲的奏鳴,招來了瑞鳥鳳凰飛舞盤旋在蒼穹,從此拉開了中華文明發展史的序幕。隨着文化先河上千萬年的流淌,肥沃的文字土壤,孕育出了許許多多賢人傑士,他們為華夏後人留下了古籍、古典、古訓、古詩、古方、古畫、古曲、古諺、古玩、古迹、古琴 等等優秀燦爛的文化瑰寶。

  看先秦的古道上站立着兩位高大魁梧的聖人,一位是老子賢輩,一位是孔子賢輩。他們雖是同時代的人,但老子李耳年長孔子約二十歲。兩人同是思想家,兩人同是世界文化偉人,他們的思想都給全世界帶來了重要深遠的影響。老子和孔子分別是道家派和儒學派的創始人,一位主張以正治國,一位主張以德治國,一位提倡追求上善若水,一位提倡追求克己復禮。數千年來,他們兩人的思想觀念並不是格格不入,都深刻地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性格行為和人生觀的樹立,對中華民族文化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教育家楊叔子院士,要求他帶的研究生:“要戴博士帽,必須背誦整本《老子》和半部《論語》。”他認為高級人才的博士生,應該了解這兩本書,了解以後對他們的人性、理想大有好處。

  老子賢輩的《道德經》一書,充滿了辯證的哲學思想,闡述的是無為、恬淡、不爭、抱朴、守拙、大智若愚、低調做人、戒驕戒躁,不自我賣弄學識,不自以為是,不自我誇耀,不自我驕傲,才能有進步。倡導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知足知止,大器晚成的不爭思想。當年,孔子恭敬地去向老子問禮,老子城府甚深地對孔子講了他那韜光養晦的哲學,“深藏若虛,容貌若愚”的處世之道,孔子對他的學生讚譽老子說:“其猶龍也”。

  現代人延用《道德經》文中的成語有聽之不聞、自知者明、出生入死、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以德報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盈若沖、大辯若訥、大方無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天長地久、上善若水、無為之治、大巧若拙、金玉滿堂、功成身退、寵辱若驚、視而不見等,《道德經》五千言字字珠璣,讀後使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

  《論語》一書是由孔聖人的弟子們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以散文的體裁對話的寫作方式,輕鬆自然地描寫了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孔聖人和弟子們探討儒學理論的一部經典著作,後人評價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他教導他的學生做人要正直磊落,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道理,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文意是只有一個人心裡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只有心中坦蕩,做事才沒有後顧之憂。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學問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他教導學生仁德的五項標準為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論語》一書對仁、禮、中庸,學與問,智與愚,善與惡,孝與親,罔與殆,利與弊,貴與賤,禍與福,真與偽,仕與民,忠與恕,儒與睿,孝與親,虛與實,成與敗,雅與頌,詩與樂等等,均作了深入全面細緻的闡述。細細品讀《論語》,浮現在看客面前的是孔聖人和弟子們席地而坐,看到他那和藹可親的容貌,笑容可掬洋洋洒洒地對弟子們講着他的“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和“溫故而知新”的學說,看到了他因人施教,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教育家的聖人氣度。中庸是孔子哲學的基礎,做人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倡導人們在修養、仁愛、誠信、寬容、律己、睿智方面多修鍊,所以說中庸是做人最高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智慧的淵源。他的作品傳世有《春秋》《尚書》,孔聖人的傑出貢獻是他晚年編撰了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句語言優美,韻律和諧,賦、比、興或唱或吟,鍾嶸前輩對“賦、比、興”論述說:“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孔聖人是中國人追求真、善、美想當然的啟蒙奠基人。

  在他兩身後的古道上還站立着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墨子、屈原等賢人。筆者喜讀莊周賢輩和荀子賢輩的作品,一個是道家學派老子思想繼承和發展者的代表,一個是儒家學派孔子思想繼承和發展者的代表,他們兩人不僅是宏儒碩學學問淵博,都為後世留下了恢宏、博大的文學作品和高尚的精神。

  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獨具風格,《莊子》典集為三十三篇,分內、外、雜三個部分,筆者甚喜他以寓言為文章主幹的文篇。文篇不會直接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是以虛擬寄寓於他人他物的言語,把要講的道理蘊涵在裡面,讓看客自己從荒誕奇特、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中,身臨其境的去感悟、體味、領略其中通俗易懂的哲理。他奇崛的想象力,致使他的大手筆超脫了大自然時空的局限;致使他的大手筆道盡了萬物之博物洽聞;致使他的大手筆超然了人與自然的心靈自由,構成了瑰瑋恣肆的寫作風格。讀他的美文尤若是在看一部科幻片,一會兒讓你看到有人釣魚用五十頭牛做的大釣餌,釣到的大魚掙扎時海浪滔天;一會兒讓你看到北冥之鯤魚有幾千里大,化而為鵬鳥,飛起來的翅膀就像烏雲一樣遮天蔽日,扶搖直上九萬里;一會兒讓你看到作者在夢中化為了栩栩然蝴蝶不知周也;一會兒讓你看到河伯站在波濤洶湧的東海,洗耳恭聽着北海若的說理;一會兒他用馬的天性來闡釋對人的束縛和羈絆;一會兒讓你看到他不卑不亢器宇軒昂地站立在大殿上,對趙王闡述着他的天子之劍,諸侯之劍,百姓之劍,使趙王面露愧色誠服了他的雄才大略;一會兒讓你看到影子和微陰耐人尋味回味無窮的精闢對話。

  筆者喜讀《莊子·外篇·秋水》一文,賢輩之文首先用河伯與海若對話作為了開篇,講了人不可以自我誇耀驕傲自滿,然後從對井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對夏蟲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大道理。接着比喻梯米在大倉里的渺小,小石小木在大山上的微小,從而讓你認識到了孤陋寡聞的危害性。然後讓你認識感悟到具有大智的人,觀察事物從不局限於一隅,因而體積小卻不看作就是少,體積大卻不看作就是多,這是因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能體察大道的人不求聞達於世,修養高尚的人不會計較得失,清虛寧寂的人能夠忘卻自己,這才是高尚人的大境界。看客,當你在行文作篇時,用到鵬程萬里、扶搖直上、越俎代庖、每況愈下、大而無當、大相徑庭、心如死灰、目無全牛、捉襟見肘、遊刃有餘、躊躇滿志、螳臂當車、相濡以沫、唇亡齒寒、朝三暮四、得魚忘筌、老死不相往來、夏蟲不可以語冰、鼓盆而歌、呆若木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亦步亦趨、井底之蛙、跳樑小丑、失之交臂、白駒過隙、蝸角之爭、莊周夢蝶、望洋興嘆、涸轍之鮒、沉魚落雁、對牛彈琴、不知天高地厚、化腐朽為神奇等等成語典故,都是出自《莊子》文集的典故。楊士奇前輩譽之為“一等戰國文學,為習氣所使,縱橫跌宕,奇氣逼人。”魯迅先生評說莊周賢輩作品:“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概莫能先也。”總體來說,莊子賢輩的散文極具浪漫主義風格,在大中華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使得後輩炎黃子孫無數文人學士競折腰。

  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推進,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孫卿賢輩的《荀子》典集不可不讀。典集分為三十二篇,全集文章喻理緊密,結構嚴謹,筆力渾厚,我喜讀文集裡面的前四篇,“勸學第一,修身第二,不苟第三,榮辱第四”,甚喜首篇《勸學篇》。《勸學篇》是全集之首篇,系統論述了後天學習的可塑性,一個人只有不停止地學習,在學知不足中才能把學問修養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勸學》之文篇共分十五段,首段就一句話:“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精闢地點出了文章的論點:學習是不可以讓它停止而半途而廢的。孔聖人在論學識與修養時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孟子也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

  第二段落筆就用了一個倒裝句,設問道:“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為什麼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呢?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呢?借物喻理講了一個人經過學習接受知識教育之後可以得到提高,也比喻學生超過老師勝過前人。作者又緊鑼密鼓地接著說道:“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作者舉例說道:你看那筆直的木材,經過火烤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就是再讓太陽曝晒它也不會再挺直。他闡述了人的學習是有其可塑性的,並且這種習慣一但形成就不會改變。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他們能夠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所以就能做到智慧明達,行為不犯錯誤。

  第三段的語言更加精彩生動,“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作者現身說法進一步闡釋了勸學之主題: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着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他們善於藉助外物罷了。段意為:學習的作用是讓一個人明白彌補自己學識的不足。

  第六段還是舉例論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用這些精闢的事例,闡述了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學習的根本就是積累、專心、堅持。

  尾段和首段遙相呼應,“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總結性地說道:有學問修養之人,他們知道自己學識不全不精是不完美的,所以博覽群書以求其融會貫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經常與良師益友去實踐探討學問,去掉自己錯誤的認識來提高保持自己修養的高境界。文章通篇層次井然,運用分論點的寫作手法,層層展開,邏輯嚴謹,說理生動。荀老前輩在文篇里緊緊圍繞“學不可以已”的論點,選取了生活中五十多個生動的比喻,把道路講的明白淺顯。時而連用了一串正面比喻,時而一正一反比喻,時而比喻之後得出結論,時而得出結論再用比喻加強說理,比喻多而巧妙,詞采繽紛令人目不暇接。對偶排比句精闢精鍊又文采飛揚,長短句結合不僅錯落有致,還便於誦讀記憶。

  孔聖人下世約百年誕生了孟子,說到孟子賢輩,大家都會耳熟能詳地說出來孟母三遷這條成語。他老人家懷着和孔聖人相同的“仁義”、“性善論”,也曾帶着門生周遊列國,去遊說他的政治主張,結果和孔聖人的結局一樣,始終未被諸國君採納,後人稱之為“孔孟之道”。讀孟子賢輩的文章,感覺和孔聖人的文風略有不同,感覺在字裡行間蘊涵著一股逼人的雄辯浩然之氣,總體看孟子賢輩的文風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辭鋒犀利。在論辯事理時,首先分析對方的心理狀態,因勢利導,步步深入,層層加逼,以使自己的觀點在論辯中獲勝。

  《孟子》一書系語錄體著作,分為十四卷。文篇一部分是記錄他和諸國君談論治國綱領,一部分是論述“性善論”思想,連帶着講了仁義道德與個人修養的問題。筆者在其中摘錄了文中部分精闢語言,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養心莫善於寡慾。”“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涉及到孟子的成語有:明察秋毫,緣木求魚,揠苗助長,出類拔萃,為富不仁,一傅眾咻,自暴自棄,好為人師,左右逢源,夜以繼日,集大成者,金聲玉振,一曝十寒,專心致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言近旨遠,同流合污,出爾反爾,綽綽有餘,自怨自艾,不言而喻,杯水車薪,此一時彼一時,赤子之心等大約有136個之多。

  中國古代“百家爭鳴”的文化,其實就是儒道兩家,講的都是深邃的道理,不論是“東風西漸讀老子”,還是“東風西漸讀孔子”,都是我們中華兒女需要去探索體認的傳統文化。

  遙望秦代古道上站立着一個滅六國,統中華,四同一,築長城,焚書籍,坑殺儒功罪具有的偉霸主秦始皇。

  看秦代古道上站立的文人墨客實在是寥寥無幾,充分看出秦代統治階級對文人的歧視和壓制。在太史公《史記》中記載 的文人只看到李斯一人。雖然他是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弟子,但和其老師的思想道德品質相差甚遠。在他輔佐秦始皇期間,他因嫉妒而殺害了同門師兄弟韓非、焚書坑儒、篡改聖旨無法讓人容忍的惡行,足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卑鄙齷齪的品性,只是個狐媚猿攀的小人,不可入大品賢人傑士之列。他的文學作品留給後世有《諫逐客書》,有人評價說他的《諫逐客書》語彙豐富,用意真摯,語勢委婉,辭采豐富,文思橫溢,筆義曲折,頗有文采,不愧是千古流傳勸諫之上作,就鄙人才疏學淺之拙識,認為《諫逐客書》通篇充滿了阿諛奉承之媚氣,感覺他寫的《諫》書,缺少他老師作品中豎起來的脊梁骨,尋遍整篇也沒有讓看客看到一句陳辭激昂浩然正氣的語言。他寫《諫逐客書》時只是個客卿,正當他躊躇滿志從容自得時,聽說秦國的宗室大臣都對秦王諫言:從表面看各諸侯國來的說客是服務於秦國的人,其實都是為他們的君主來遊說和離間秦國的,請批准把外來的客卿一律驅逐出境。李斯當然也在計劃驅逐之中,他是懷着害怕毀滅了他的做官夢的動機,才向秦王上書了《諫逐客書》,並不是後人稱讚李斯寫的是歷史上最早喊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呼聲。

  《諫逐客書》共分三段,首段是溜須拍馬地從讚頌秦王的列祖列宗入筆,通過讚譽四位秦先帝愛人好士擴大疆土的英明,使秦王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李斯送的幾頂高帽,他才忐忐忑忑說出了想說的心裡話:請秦王不要拒絕疏遠外來之士(我李斯就是人才)。

  第二段阿諛奉承恭維的就更加明顯了,順着秦王貪得無厭的性格寫到:看如今陛下得到了崑山的美玉、夜明珠、和氏璧、趙國的美女、鄭國的音樂、腰佩太阿寶劍,乘騎纖離寶馬,豎立翠鳳旗,陳設靈鼉鼓等等天下珍奇,這些天下的珍奇寶物,一件也不產於秦國,而陛下卻非常喜愛它們,為什麼陛下這樣做呢?還不是為了心情愉悅看得舒服罷了。一看拍的秦王差不多了,然後筆鋒一轉來個豬八戒使招——倒打一耙,婉轉地說出了想說的心裡話:秦王您這一次如果一律驅逐了外來的客卿,會讓天下人都說您是個只重女色、音樂、珠寶、美玉,不重視投奔你威望的人傑(我李斯就是人傑),從而詆毀了您的名譽。

  第三段其實就是在給秦王賣弄他自己的才學,故弄玄虛地借物喻理說泰山不捨棄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樣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細流,所以能那樣深廣。三皇五帝之所以無敵於天下的原因,就是土地不論東西南北,民眾不問哪個國家,四季都很美好,鬼神都來降福。如今,秦王驅逐願意效忠秦國的賢士(我李斯就是賢士),只能讓親者痛仇者快。果不其然秦王於是廢除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後來李斯還發明了“以吏為師”順應秦始皇統治的荒唐教育制度,就是在人們需要學習文化時,只能向政府官員們去學習。李斯官至丞相協助秦始皇帝統一了天下。秦統一之後,他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貨幣、度量衡制度,做了一點讓後人誇讚的事情。秦始皇死後他又犯了有奶便是娘人格低下的毛病,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最終身死族滅,結束了他為天下恥笑的老鼠人生。

  (未完待續)

您正在瀏覽: 遙望古道聖賢人
網友評論
遙望古道聖賢人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