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記事散文 > 武術情結

武術情結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小景

  年少時特別喜歡武術,喜歡霍元甲的迷蹤拳,羨慕李小龍的截拳道,還曾被電影《少林寺》里武術動作所吸引,以致於在家裡常常舞槍弄棒,打打殺殺。武行出身的爺爺,看到我有他的風範,就特意給我起了一個名字叫武,因我姓張,就叫張武。隨着漸漸長大,懂事很多,對武術的愛好卻絲毫沒減,可是,在我的周圍卻沒有一個能給我當師傅的人。就每天幻想有一次奇遇,遇一個白須的武林前輩收我為徒,圓我的俠客劍客夢。但是這樣的想法很快被現實否定了,因為這樣的想法在古代可能會實現,可是在現代,這樣的事就很少了。想明白了,無奈之下,只好憑着對電影的記憶自己揣摩,看了《霍元甲》,我練形意拳;看了《武當》,我學劈叉;看了《少林寺》,我學練空中飛腳;看了《李小龍》,我學截拳道。在金庸熱的那個時期,我幾乎看遍了所有的武俠小說,也似乎明白了什麼是武術的最高境界和高層次功夫。

  清楚地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我的一位啟蒙老師在上大楷課的時候,結合我的名字,給我寫的描紅字貼:“耀武不學文,文通武方能,文武若齊全,斌斌赫赫然”,後來,我的名字改為耀武,“耀”是耀眼、發揚光大的意思。依此立意,我一直想圓一把我的武術夢。但是怎樣發展、怎麼練,一直以來是我最大的障礙。

  在師範上學的時候,學校除了要求學好基礎課程外,要我們在音體美課程中選修一門,做為特長科目。本來就有音樂基礎的我,當時已是全年級唯一一個會拉小提琴的學生,並且當時我的美術也小有天賦,書法老師常誇我的字兒有靈性。按照常規,我兩者選其一,最為適合。可是看起來文弱的我,卻選修了體育。因為我知道學體育除了強身健體,還能學一些武術,老師中有一個叫王三福的老師,就是專門代武術的老師,聽說是國家三級武術教練。我想能從他身上學一點武術的基本功。後來,武術確實是學了,學了青年長拳,學了全套的楊式太極,雖然是花拳繡腿,皮毛功夫,也算經歷了學武求師道路。

  後來,參加了工作,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對武術的習練基本停止了。但是對武術的關心和關注卻一直沒有放棄,總想花點時間、花點功夫練習練習,可是一天總是安排的很滿,就連早上跑步都時斷時續。稍微有點年歲,身體也變胖了,惰性越來越強,也懶得動了,連最喜愛的籃球,一年也打不了幾次,練武術就更不用說了。想想以前的練過的武術套路,學過的太極拳,好象一下子陌生了好多。

  有時候,靜靜地想一想,身處這個時代,科學技術這麼發達,先進武器比比皆是,學武除了強身健體,也許已無多大用場,就象文言文一樣,學當然很有必要,不學也未必就很必要。如果還死死追念武術,尋找武林,不單會被現代人笑話,如果古人有知,也會貽笑大方。但是,我還是認為,愛好武術的同道,學一點點武術,也不失為一條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路子。

  現在是信息時代,要找老師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幾十年前你不知道哪裡有什麼名家,這些名家功夫怎樣。現在名家到處走、錄像帶到處賣,上網和拳友交流也很容易,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有用的信息。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並不是真的需要成為很高的高手,但是我們都希望在鍛煉身體方面,能掌握一些高層次的東西。比如說太極拳,只要我們樂於練習,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放下,若能堅持不懈追求,多學習、多練習,成不了很高的高手,但成為一位太極拳好手並不是不可能的。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大多數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再給自己來點兒鍛煉項目,於己於家,都是不負責的態度。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我們如果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到老的時候,就會把負擔留給兒女,帶給自己。

您正在瀏覽: 武術情結
網友評論
武術情結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