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親情友情散文 > 散文:故鄉的草鞋

散文:故鄉的草鞋

手機:M版  分類:親情友情散文  編輯:小景

  故鄉的草鞋

  陳汶聰

  我的故鄉在川南,那裡令人怦然心動的東西很多,然而最叫我難忘的卻是故鄉的草鞋。

  草鞋盛行於故鄉的六、七十年代前,至今已不可多見。那時候,村民們的日子特別貧窮,花上一兩元錢買雙膠鞋也算奢侈的事兒。於是,家家戶戶便找來稻草,用手剝去草衣,再把稻草放在太陽下曬至七、八成干,然後用木棒自做成一架簡易的風車,自己動手編織鞋子——草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父輩們便點燃油燈,拿來竹麻或草麻,將風車絆在飯桌的腳腿上,一邊抽着腥辣的葉子煙(土煙),一邊津津有味的很有節奏的搖動着風車,將一咎一咎的竹麻擰成麻繩。這個時候,孩子們便搬來凳子倚着父親的身子坐做在旁邊,看着風車一圈一圈很有節奏地轉動,而那風車吱呀吱呀的聲音,彷彿催眠的蟬聲,把我們送進了甜美的夢鄉。父親編織草鞋的時候十分專註,常常忘了吸煙,也至於煙火都熄滅了還將煙槍銜在嘴上。每當織到高興時,父親還會從鼻孔里咿咿呀呀的哼上兩曲,臉上洋溢着悠閑自得的神情。

  麻繩擰好了,他們便把繩子圈成“8”字型,一圈一圈地捆好掛在屋檐下的橫檔上。待到織鞋的時候,他們拿來織鞋用的木版,一端放在桌子上,再用肚子頂住木版的另一端,將繩子套在木版上的釘子上,再慢慢地打一個結,也就是所謂的鞋耳子。然後把曬好的稻草,一束一束地上下交錯着卡在繩子中間,每一束以四、五根為宜。按慣例織一雙草鞋大約要四、五十分鐘,在當時一雙草鞋可值兩毛錢左右,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於是家家戶戶便都有了織草鞋的習慣。

  父老鄉親們對草鞋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雖然愛織草鞋,但穿草鞋的時候卻極少,常常光着一雙寬大而結實的腳丫在土地上勞作,只有在晴天趕場的時候才偶爾穿上那麼一兩次,而大部分時間都把它擱置在屋檐下的鐵鉤子上,生怕把草鞋弄壞了。這也許就是山裡人的品格所在——為自己考慮得少,而為別人想到的多,如草鞋一般樸實無華、吃苦耐勞。

  每當我看見草鞋,我便想起那動人的歌謠,並情不自禁地唱起來“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四川省沐川縣糧食局;電話:)

您正在瀏覽: 散文:故鄉的草鞋
網友評論
散文:故鄉的草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