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讀書——成長的鋪路石

讀書——成長的鋪路石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得得9

讀書——成長的鋪路石 標籤:讀書思廉

  讀書——成長的鋪路石

  作者/霍欣欣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彷彿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春花的爛漫,秋月的皎潔,教學生涯的八個年頭已經悄然逝去。回首當年初登講台,青澀得如一顆梅子,講課時的臉紅心跳,備課時的草木皆兵,考試時的忐忑不安……那一幕一幕現在偶爾浮現在眼前,仍禁不住啞然失笑。然而,當我細細梳理這八年的成長曆程時,才發現原來讓我的教學之路漸漸向前延伸的那小小的鋪路石,竟然是讀書。

  1讀書豐富了我的文學底蘊

  唐朝大文學家韓愈曾給我們準確的定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面對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睛,如何才能更多更好的把知識和道理傳授給他們,這總是讓我感覺沉甸甸的。校領導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也總是形象地諄諄教誨:做教師的如果自己有一桶水,在課堂上也只能給學生一杯水,一定要不斷地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在教學上遊刃有餘,不愧漢代揚雄所說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然而,剛剛走出校門的我,在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面前,蒼白得如一張白紙,於是,比上學時還要更努力地讀書,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學的領域浩如煙海,想要提升自己並不容易。我決定先從硬骨頭啃起,於是陪伴我的是中外名著,古代典籍。漸漸的,我被曹雪芹、羅貫中的才華所折服;被司馬遷的勇氣所感動;被莎士比亞的睿智所頓悟……同時,項羽、魯智深、祥林嫂、郝思嘉、魯濱孫、保爾等名字也不時地從嘴邊溜出,從腦中閃現。經過這一番文學的洗禮,我覺得自己彷彿長高了一大截,成熟了一大步。於是,我又一頭闖入了文化的陣地中。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文化傳說、名人軼事,外國的希臘神話、聖經故事、伊索寓言等都成了我的至愛,從中我又獲得了無窮的樂趣,增長了難得的智慧。然而,最讓我咀嚼不盡,時時口留余香的卻是中國古典詩詞。至今難忘李煜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痛;難忘辛棄疾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豪邁;難忘柳永那“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纏綿;更難忘杜甫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豪情。真可謂是字字珠璣,句句動人啊!就這樣,我如饑似渴地徜徉在書的海洋中,拚命吮吸着人生的養料,在不知不覺間一步步成長着。視野拓寬了,見識增長了,思想深刻了,底蘊豐富了,在我可愛的學生面前也變得高大了。

  隨着知識儲備的增加,文學底蘊的豐富,我的課堂也隨之鮮活生動起來,不再像以前那樣乾癟、乏味,對許多重點難點的把握也逐漸能夠舉重若輕,駕輕就熟了。

  1.1讀書使我對課文的理解挖掘更為深透。

  以前,由於人生閱歷的不足,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也只存於表面,更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會,因此對課文的分析,人物的駕馭也只能藉助於教參來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罷了。但當我認真閱讀余秋雨、周國平等散文大家的著作,魯迅、冰心、老舍等名家的作品及其賞析之後,再讀課本所選文章便有了些高屋建瓴之勢,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解更深刻了,對文章行文脈絡的把握也更清晰了。這樣一來,在很多學生看來極其無趣的傳統篇目反而成了他們討論的熱點,從中也體會出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1.2讀書使我的課堂變得文氣濃厚,趣味橫生。

  對於學習語文這一學科,學生最為頭疼的就是文言文了,繁瑣的解釋,拗口的詞句往往使課堂變得古板而死氣沉沉。這時,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古代小故事就成了這堂課必不可少的調味劑了。例如,當我們學習《伯牙絕弦》這一課時,為了深入體會古人對友情的珍視,我適時地給學生們講了歷史上有名的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廉頗與藺相如的“刎頸之交”,俞伯桃與羊角哀的“生死之交”等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學生們聽得入了神,一會兒讚歎,一會兒遺憾,一會兒又唏噓起來,在對古人的信仰有所了解的同時,更對古代文化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是一舉多得呀。

  充滿詩歌的課堂是最美的語文課堂,然而翻來覆去的品讀一首小詩中的那幾句話,不僅對學生是一種折磨,更是對華彩綻放的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的一種褻瀆。因此,藉助一首小詩來拋磚引玉,了解詩人獨特的詩歌風格和內心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在講《水調歌頭》時,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蘇軾“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曠達,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摯誠,更要讓學生了解蘇軾“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理性,“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和“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多情。這樣,詩人才能在學生心中豐滿鮮活起來,他的影響也才能力透紙背。於是,憑藉我的詩歌積累,在課堂上為學生拓展了大量的相關作品,使學生能夠盡情品嘗詩歌文化的饕餮盛宴。

  1.3讀書使我對學生的心靈教育更有說服力。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學生的成長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領,也就成了教師的歷史使命之一。以往生硬的說教不但不願被學生接受,有時還會適得其反,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但當我與書結伴之後,發現原來書籍中就有很多我們為人做事的好榜樣。當學生因為成績下降而一蹶不振時,我會給他講曹操赤壁失利后仍然大笑的豁達;當學生因為病痛而焦慮不安時,我會與他談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堅韌頑強;當學生因為能力不足而輕言放棄時,我會交給他一本海輪?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事實證明,生動鮮活的實例是最好的心靈良藥。

  2讀書使我不斷更新教學觀念

  如果說深厚的業務知識是一艘小船,那麼,正確而又符合實際的教育理論就是羅盤,有了它的指引,小船才能乘風破浪,濟游滄海。以前,“師道尊嚴”使我在學生面前總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覺,凜然不可侵犯的架勢讓我與學生之間隔着一層厚障壁。後來,我認真研讀了《課程標準》,裡面很多教育教學理論都讓我耳目一新,尤其是教師角色的轉換這一論斷如一聲新雷使我豁然開朗。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則是組織者,引路人,雙方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國共產黨同探討學問,無形中,教與學的苦差事就都轉變成了一件樂事,這才是真正的教學之道啊。此後,我便“和藹”起來,身邊的“粉絲”也漸漸多了,最終融入了他們的大集體,成為了他們推崇和喜愛的良師益友。

  3讀書使我的教學方法多樣化

  眾所周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我仔細閱讀了魏書生、趙謙翔、李元昌等一直活躍在教學一線的老教育家們的著作,真的是受益匪淺。其中,趙謙翔老師的“發言敢死隊”、“克服自卑法”和“自學領會法”,以及李元昌老師的“作文修改法”,都在我的課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也不斷激勵我去探索新的教學蹊徑。

  總之,在有書籍相伴的歲月中,我變得樂觀成熟,從容自信,讀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讓我的教學之路變得寬廣而堅實,當之無愧的說,讀書就是我成長的鋪路石。

您正在瀏覽: 讀書——成長的鋪路石
網友評論
讀書——成長的鋪路石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