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淺談內陸欠發達地區外向帶動策略

淺談內陸欠發達地區外向帶動策略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pp958

  淺談內陸欠發達地區外向帶動策略

  中國共產黨**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

  沿海沿江沿邊地區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證明,外向帶動是實現區域經濟跳躍式發展的捷徑。內陸欠發達地區能否實現經濟近期快速發展,保持經濟長期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外向帶動工作的水平。下面筆者結合**的實踐,談一點內陸欠發達地區實施外向帶動戰略的淺見。

  一、更新觀念是內陸欠發達地區實施外向帶動的基礎

  經濟發展的速度取決於改革開放的力度,改革開放的力度取決于思想解放的程度。沒有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就沒有外向帶動的大突破。**實施外向帶動戰略以來,始終把解決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問題擺在突出位置,着力於在全縣上下確立借力發展意識。在這方面,主要採取了四項措施。一是走出去。組織不同層次的人員到沿海、沿邊發達地區學習外向帶動的經驗,換腦筋。二是請進來。請先進地區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到**,舉辦專題講座,並為**招商引資“診脈看病”出高招。僅1995年以來,我們就請中央黨校等單位的權威人士到**舉辦外向型知識培訓班11期,培訓人員3500多人次。三是開展大討論。四是領導帶頭,慎重初戰。縣領導,尤其是縣主要領導利用自己的關係,親自出面跑項目、跑資金。1996年,**全縣招商引資目標1.5億元,僅縣政府縣長、副縣長就完成招商引資6000萬元。一個個招商引資項目的成功,使“大開放大發展,小開放小發展,不開放難發展”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談招商,議引資,你追我趕招大商引大資的氛圍在**已基本形成。1994年,全縣引資總額為1.3億元,1995年達到1.7億元,1996年可突破3億元。

  二、加壓驅動,激勵爭先是內陸欠發達地區啟動外向帶動的關鍵

  近年來,**縣本着高目標、大壓力、重獎重罰的原則,就外向帶動工作建立並不斷完善了一系列目標管理、加壓緊逼政策。一是建立招商引資目標推進台帳。根據各招商主體的不同條件,把招商引資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對委局分類排隊,定硬指標、壓死任務,並明確各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對企業、鄉鎮,把目標完成情況與相應單位領導的升降緊密掛鈎。二是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度。從招商引資目標責任人的工資中按月扣除一定數額作為風險抵押金,同時按各單位目標任務撥付一定比例的招商經費。對年終完成任務的單位和責任人,退還全部押金,經費全部撥給,享受各種獎勵;對完不成任務者,沒收押金,索回經費,嚴肅處理。三是重獎重罰。讓招商引資有功人員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有榮譽;對不重視招商引資、措施不力、工作滯后的幹部“打板子”、“亮黃牌”、“動帽子”。四是強化過程管理。對外向帶動工作,堅持一月一彙報、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終總評定製度,採取現場辦公、定期通報、新聞曝光、發誡勉通知書等措施強力推動,狠抓落實。這些措施,使各級幹部明確了目標,感到了壓力,增強了動力,激發了活力,招商引資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增強。幾年來的招商引資工作,使我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在外向帶動方向明確的情況下,對幹部必須輔以不斷升溫加壓的緊逼措施,把幹部逼上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去拼搏,去競爭,去施展才華、增長才幹。

  三、發揮優勢,拓寬思路是內陸欠發達地區外向帶動不斷發展的保證

  內陸欠發達地區外向帶動的優勢有限,不斷拓寬招商引資思路,使有限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才能使外向帶動工作健康推進。幾年來,**走過了一個由單純引進資金到全方位、多層面引進項目、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的歷程。1996年,我們進一步發揮優勢,拓寬思路,把外向帶動工作的重點定位於“三結合一輸出”上,**外向帶動工作的特色更加鮮明。所謂“三結合”就是外向帶動與工業興縣相結合,與富民工程相結合,吸引外商投資與爭取上級資金相結合。由於多年的努力,**工業基礎相對較好,特別是八大集團公司的實力比較雄厚。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以八大集團公司為代表的強企業推向招商引資主戰場,引外商重視,增外資信心,以“靚女”招“佳婿”,以存量換增量。同時,我們還認真篩選了一批本地有資源、產品和市場的大項目、好項目與外商合作開發或讓給外商開發,放活“餌”釣大“魚”,以項目換資金。今年以來,僅八大集團公司即談成招商引資項目8個,其中投資5O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可引回資金1.3億元。在發展農村經濟方面,利用富民工程的高知名度和產業化發展優勢,吸引外商投資**農業資源開發,成為**外向帶動的又一特色。目前,我縣農業六大支柱產業中已有三個建立了外商獨資或合資的龍頭企業公司。同時,廣大鄉村也通過招商引資辦起了不拘一格的服務組織和個體、私營或股份合作制企業,有力地推動了富民工程深化和農村經濟發展。在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上,**注重開闢向外、向上兩個戰場。一方面,緊抓境外和“三沿”發達地區調整產業結構,勞動密集型、原材料加工型等企業急於向內陸尋找生存“土壤”的機遇,發揮我縣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豐富,各種基本生產資料價格較低的優勢,完善鼓勵外商投資措施,營造內陸“政策窪地”,促使各種生產要素向**流聚。另一方面,用好國家宏觀調控基本到位、投資政策漸趨寬鬆、傾斜扶持中西部地區開發的歷史機遇,認真研究上級產業導向,加大“跑部進廳”力度,積極主動地向上級要政策、跑項目、爭資金。今年以來,我縣已爭取省以上部門立項項目6個,投資額3.17億元,其中爭取上級資金1.54億元。所謂“一輸出”即大力有序地組織勞務輸出。我們結合實施農村富民工程,響亮地提出了“十萬大軍下江南”的口號,號召青年農民“走出大平原,闖蕩大世界,開闢新天地”,並通過政策引導、部門協調、信息服務、跟蹤管理等措施,切實搞好勞務輸出。近幾年,我縣每年輸出勞務約8萬人,郵政匯回款1億多元。外出務工青年農民不僅掙了票子、換了腦子、學了本事,還積極搜集信息,宣傳**,為家鄉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客觀上起到了學習考察團、招商宣傳隊和落地招商團的作用。

您正在瀏覽: 淺談內陸欠發達地區外向帶動策略
網友評論
淺談內陸欠發達地區外向帶動策略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