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偷拍不是治療“機關病”的良方

偷拍不是治療“機關病”的良方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得得9

  偷拍不是治療“機關病”的良方江蘇贛榆縣電視台最近播出了一個特殊的專題節目,曝光了53名機關幹部在上班期間的違紀行為,在當地引起了震動,節目中的主角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行政處理。媒體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些錄像資料是由贛榆縣特聘的秘密督察員,利用針孔攝像機在一年多的暗訪中偷拍到的。當地官員介紹說,暗訪錄像播出后,“立即在全縣掀起了機關作風整改熱潮”,久治不愈的“機關病”得到了較好的遏制。在傳播效率極高的信息時代里,偷拍的威力的確不可小覷,無論是政府官員、娛樂明星還是作姦犯科的不法分子,沒有人不害怕偷拍的,就算是沒有多少秘密可言的普通百姓,也沒有人願意自己的生活被偷拍成影像資料。央視的“焦點訪談”節目之所以具有強大的殺傷力,與它經常採取暗訪和偷拍的方式是有一定關聯的,偷拍的影像具備最大限度的真實性,被拍攝的對象往往因為缺乏防範而暴露出種種問題,也正是通過那些偷拍的影象,公眾得以了解各個地區、各種行業的“內幕”。贛榆縣的做法就很有點“焦點訪談”的意味,難怪暗訪錄像播出之後,當地政府的職員們都變得戰戰兢兢了。  不過,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正處於一個人格權和隱私權蘇醒的時代,發達的影像技術與公眾強調隱私權之間的對立已經相當尖銳,隨着手機拍照、針孔攝像等技術手段的大面積“流行”,公眾的隱私空間已經日趨狹小,對“注視”的反感情緒也比較強烈,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當北京、上海等地要增設用於治安防範的監控探頭時,部分市民立即表現出某種抵觸。贛榆縣的偷拍雖然出於正當目的,但同樣涉嫌侵犯公務員的個人隱私,至少是對隱私權不夠尊重的表現,畢竟普通公務員不是公眾人物,他們不應該在被監視、被偷窺的狀況下工作和生活。  此外,贛榆縣的偷拍還涉嫌濫用公權。在法治社會裡,公共權力的使用是必須得到法律授權或許可的,贛榆縣的政府部門用公款購買針孔攝像機,並對政府僱員進行偷拍,在現有的法律中找不到任何依據。如果說公務員在辦公場所的行為還不算嚴格的隱私的話,至少偷拍行為構成了事實上的監視,而監視是必須依據法律進行的。贛榆縣的這一做法反映出一個現象,那就是政府部門對行政行為的程序正當問題普遍不夠重視,媒體報道說,河南某縣已經派人到贛榆考察“取經”,也恰恰是一個側證。  偷拍只能治標但不能治本,要想根治“機關病”、提高行政效能,必須從行政結構、行政資源配置等制度層面下功夫。

您正在瀏覽: 偷拍不是治療“機關病”的良方
網友評論
偷拍不是治療“機關病”的良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