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穹頂之下觀后感

穹頂之下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穹頂之下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穹頂之下觀后感(一)

  我個人感覺柴靜的整個紀錄片講解得還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當然昨晚點擊率能超過3千萬次這麼高主要還是名人效應。

  紀錄片裡邊有些觀點可能講解得不是特別清晰,比如北上廣深杭州之類的汽車限購,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是遠低於東京的。不過後邊分析洛杉磯時特別講了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是關鍵,而非汽車數量。

  中國目前每10人才1.1輛汽車,其中北上廣深總人口佔全國6%,汽車佔10%,大概5人1輛。歐美日澳每2人有汽車1輛以上,紀錄片中提到的東京1200萬人約800萬輛車,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每4人1輛,印度40人才1輛,全球平均7人1輛。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日韓歐明顯高於中國的139人/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可比性更強。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注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污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但套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紀錄片除了喚醒民眾關注污染,也應該重點分析污染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消費佔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儲量不低,她沒有提到開採成本和技術。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領導說提標準會斷供社會不穩定成本高,她可以對比下美國的油品和價格,很明顯壟斷導致的中國煉油水平低是關鍵。其實紀錄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眾看起來會覺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說解決方案和投資機會,清潔能源的推廣肯定共識,其中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但按蓋茨在ted的演講來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並徹底解決問題。

  水和核電目前和未來應該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風電目前回報最差,太陽能目前回報不錯但未來有巨大的上網價格下調壓力。火電雖然目前盈利狀況很好但缺乏成長空間,煤炭我估計只有反彈而沒有反轉的機會。

  垃圾發電現在的回報非常好,因為不但上網電價有收入,還有垃圾處理費收入,每噸收費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絕對是非常剛性的,這導致它不單盈利好而且現金流強勁。

  過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調研走訪了幾十家節能環保企業,發現環保的社會需求和意識已經很明確,但賺錢特別是現金流好的企業很少,除了政府體制和各種利益的鉗制外,主要還是大部分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因為我也有碰到好幾家盈利狀況和現金流很好且發展潛力陽光的企業。

  比如柴靜的紀錄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線監測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錯的企業並且正準備投資它,它存在的意義類似於這個紀錄片導致的輿論壓力,讓民眾和政府能監督排污企業,並且是有客觀標準的。

  正如紀錄片里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裡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穹頂之下觀后感(二)

  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炒作能力打10分,科普能力打7-8分。(個人評分)

  北京今天恰好又有霧霾了,剛查了一下P2.5:271,重度污染。剛好符合柴靜說的情況。

  但是我很淡定,該幹啥幹啥,因為以前看過一個文獻,環境因素對個人健康影響很小,大概5%吧。不良生活習慣(抽煙喝酒)、肥胖、缺乏鍛煉對健康生育的影響更大。

  除此之外,我很淡定的原因是我佔了霧霾很大的便宜。中國是分稅制,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的稅收返還制度,使得北京人佔了很大便宜。這其實挺不厚道的,好比一群人湊了一堆錢開公司,管錢的人把錢拿回家花了。北京的發展迅速,為啥河北污染嚴重?實際上河北那是給北京配套的。為了給北京生產廉價的鋼鐵、水泥、電力、石化。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氣污染。但是眼睛卻全部盯住空氣污染。很簡單:空氣污染能擴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則留在當地。

  這就好比有一年北京發大水,淹死78個人,但是大家把目光都聚集在淹死的中產車主上,從排水設計到怎麼破開車窗研究了一星期。而剩下的77個人要麼是外來務工的,要麼是農民,轉發者寥寥無幾,關鍵是沒有代入感。

  北京沒有河北那麼嚴重的污染。要感謝河北,把污染留在河北省內,讓我享受了一個低生活成本污染又低的生活(預計要被噴?)。

  前面大半段還不錯,其實也是老生常談,都是別人科普過很多次的知識了。比較有新意的是她把這些知識用動畫擬人的方式動畫化了,讓人有了直觀的印象。另外一個就是央視和她利用自己過去的知名度,集中的報道,看評論不少人還是第一次知道這些知識。

  比較差的地方在於,裡面洋溢着一絲小清新氣息:

  1級致癌物的這個1級,只是一個因果性的標準。比如霧霾和吸煙,都是肺癌的1級致癌物,這只是說明致癌性證據充分。吸煙的危害遠大於霧霾,委婉的說一句,聽說你吸煙,可能戒煙帶來的好處比戴口罩防pm2.5更有好處。

  比如要加大政府監管力度,但是又要求小政府。說煤炭的主要污染來自於小煤窯,給石化企業開的藥方是放私有化進入。中間還回憶了一下小時候的藍天碧水,但是那時候人的預期壽命遠不如現在,卻沒提及。

  引用了習近平的一段話讓apec藍永駐,明朝就有霧霾的記錄了,即使去掉全部的工業也依然有霧霾,政治口號看看就行了別認真。最後看了一下我們能做什麼,是最讓我失望的地方。

  道德宣傳,經濟調節,行政命令這些選項裡面。柴靜果斷選擇道德宣傳,實際上這是最聖母這也是最無力的。如果繼續從道德角度宣傳,最後可能和潘石屹結果一樣,開着5.0排量的車拍攝霧霾,微博上熱鬧一陣也就過去了。

  "同呼吸,共命運",北京人真的會和河北人同呼吸共命運么?怎麼可能,與其喊口號,不如給河北人民一點補償吧,將來要幹什麼再說,現在已經欠河北省太多了。建議徵收環境稅以補償河北人民的付出。

  實際上整個紀錄片,都繞開了"霧霾與生活成本降低"這個話題。

  凸出的2個亮點是用動畫可視化的方式科普,用自身的影響力推廣了這個科普。霧霾須治理,但柴靜女兒天生腫瘤與霧霾並無直接關係,而可能與她的生活方式(比如抽煙、熬夜)和身為高齡產婦有關。另外,她的女兒出生在美國,是不是與產地有關?這也需要調查。冷靜、不煽情,讓事實說話是調查記者必備的品格。

  柴靜女兒在美國出生,在美國做的手術,她什麼時候享受了中國的霧霾。2013年是中國霧霾最嚴重的時候,但2014年的整個北京冬天,只有幾次霧霾,整個北京環境改善了不少!反觀她自己,開着4.0大排量的霸道越野車,一邊高喊反對建PX核電站不讓國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一邊回家罵霧霾,也真是精神分裂連!

  中國政府對環境治理,也在積極努力,很多中國企業基層為了治理環境也在犧牲!為何我們看不到進步的,非要抹黑政府有意義嗎?!

  我們看一條有意思的信息鏈條吧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被美和歐盟以反傾銷打到不死不活。隨後幾年,Px和核電的工程被屢屢以污染輻射的謠言所迫下馬。與此同時,美國大使館公布了中國PM2.5.隨後日韓以本國污染來自中國為由在國際上提出高額索賠。額度之高可以吃盡中國改開30年紅利。然後柴去美國待產生孩子,並做了這個專題片,而且獲得大量的美機構的幫助甚至包括NASA.

  好吧我是陰謀論。但願我的陰謀論能給我的祖國和政府一點小小的警示:別上國內外反華勢力的當,走自己的路,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勢不可擋!

  穹頂之下觀后感(三)

  我個人感覺柴靜的整個紀錄片講解得還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當然昨晚點擊率能超過3千萬次這麼高主要還是名人效應。

  紀錄片裡邊有些觀點可能講解得不是特別清晰,比如北上廣深杭州之類的汽車限購,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是遠低於東京的。不過後邊分析洛杉磯時特別講了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是關鍵,而非汽車數量。

  中國目前每10人才1.1輛汽車,其中北上廣深總人口佔全國6%,汽車佔10%,大概5人1輛。歐美日澳每2人有汽車1輛以上,紀錄片中提到的東京1200萬人約800萬輛車,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每4人1輛,印度40人才1輛,全球平均7人1輛。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日韓歐明顯高於中國的139人/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可比性更強。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注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污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但套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紀錄片除了喚醒民眾關注污染,也應該重點分析污染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消費佔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儲量不低,她沒有提到開採成本和技術。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領導說提標準會斷供社會不穩定成本高,她可以對比下美國的油品和價格,很明顯壟斷導致的中國煉油水平低是關鍵。其實紀錄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眾看起來會覺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說解決方案和投資機會,清潔能源的推廣肯定共識,其中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但按蓋茨在ted的演講來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並徹底解決問題。

  水和核電目前和未來應該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風電目前回報最差,太陽能目前回報不錯但未來有巨大的上網價格下調壓力。火電雖然目前盈利狀況很好但缺乏成長空間,煤炭我估計只有反彈而沒有反轉的機會。

  垃圾發電現在的回報非常好,因為不但上網電價有收入,還有垃圾處理費收入,每噸收費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絕對是非常剛性的,這導致它不單盈利好而且現金流強勁。

  過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調研走訪了幾十家節能環保企業,發現環保的社會需求和意識已經很明確,但賺錢特別是現金流好的企業很少,除了政府體制和各種利益的鉗制外,主要還是大部分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因為我也有碰到好幾家盈利狀況和現金流很好且發展潛力陽光的企業。

  比如柴靜的紀錄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線監測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錯的企業並且正準備投資它,它存在的意義類似於這個紀錄片導致的輿論壓力,讓民眾和政府能監督排污企業,並且是有客觀標準的。

  正如紀錄片里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裡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穹頂之下》觀后感(四)

  今天下午我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有朋友說我現在看太晚啦!意思是說環境保護概念股今天暴漲,不,不晚!我看這專題和股票無關。環境保護概念股先知先覺資金在3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抓住大底買進了,好多上漲近十倍。絕大多數粉絲都知道現在價位的環保股不是我的菜。反而,環保股的對立面那些高污染行業是我現在的持倉,比如煤炭、造紙,石油,有色,鋼鐵,電力等。投資是很內斂很個性的活,你追高也好你抄底也好;你搞技術分析也好你研究基本面也好;你聽消息也好你搞量化也好;你什麼都搞也好~~~只要你的方式能長期在這個市場盈利你就堅持下去,別管什麼是投資還是投機?那些都是偽命題。我無數次說過:投資里賺錢和虧錢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浮雲。"記住!一定要長期的時間來驗證你的投資方式,別幾百年搞到一個漲停板就來跟我說,我鄙視你然後再拖你出去。哥我以前每年十幾個漲停板,去年開始已經不止了,但我並不需要漲停板,我要的是總凈值的上漲幅度。每一次買股票從來不是衝著可能出現的漲停板去的,但卻很多時候我就遇到漲停板,而且從頭吃到尾。就好像我從來屏蔽消息面,但很多次我買了股票不久就出現利好。為什麼會這樣?這是秘密。OK!這篇不是寫股票分析的,到此為止。我們還是回到柴靜的《穹頂之下》~~~

  這專題絕大多數人的反應是震撼。我倒沒有,因為環保和我的關係很奇怪,我天生就對環境有很大的愛心,我非常的熱愛大自然。青山綠水,一草一木都能給我帶來很輕鬆很安定的感覺。一直覺得這地球所有的東西都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我們只是一個暫時的使用者。我很小很小開始懂事時我就從來不浪費東西(我身邊的親人朋友可以作證),並且對別人的浪費行為很憎恨,儘管是浪費他自己的東西。浪費是可恥的!

  專題裡面的一組組的數據大家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觸目驚心,無可救藥,千瘡百孔,腐敗,麻木,墮落,無奈,無助,認命~~~我們知道現在的環境污染很嚴重,但究竟有多嚴重呢?這些數據給我們量化了出來,不再讓我們只停留在想象,確實也超出我的想象。我覺得大家不要只停留在看,不要震撼、訝異之後就忘了。我們要做,我們不能改變現實但我們能做好自己,你做好自己了你就改變了一點點現實。

  來說說我自己,不是要人家都學我,只是一些榜樣一些參考。下面這張圖左邊是三張電費單,每張一個月,各42元43元46元,也就是說我每個月的電費不到50塊;右邊這張圖是我最近三個月的水費單7元,9元,10元,每個月多數時候水費不到10元,這裡面還包含1.5元的垃圾費。這可是352平米的居所,這可是我的工作在家裡也就是說我長時間在家裡消費的數據,驚訝吧?專題裡面建議人們5公里之內盡量不開車坐公交,我太多時候5公里以內是走路。在廣州生活工作時更經常。當然,如果我說我只是為社會節約能源可能大家要拍磚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要鍛煉,另外我覺得散步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同時被動節約了能源。現在在澄海在農村,我也是經常走路,人家都覺得怪怪的。一個無比正常的樸素行為多數人都覺得很奇怪是不是社會的悲哀?幾年前人家看電視雲南乾旱,發出很大的感慨,甚至流下了淚水,然後我觀察這些人沒有幾天還是依然習慣性的浪費着水資源。請問?你那淚水怎麼解讀?人的劣根性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人很奴性於自己的習慣,即便是錯誤的習慣,人不喜歡改變,改變的不確定性總給他們帶來不安全感~~~

  有些人總是不斷的向大自然索取,有些人總是不斷的保護着大自然;有些人覺得來到這世上是來消費的,有些人覺得來到這世上是來付出的。一種力量的存在同時也就存在了力量的對立面,制衡。

  這是一篇說教的文嗎?可能是吧!文於有緣人,看得懂得人會看懂。

您正在瀏覽: 穹頂之下觀后感
網友評論
穹頂之下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