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量無聲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較量無聲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較量無聲觀后感(一)
昨天看了國防大學拍攝的《較量無聲》,感觸尤為深。腦海中忽然想起了這樣一個念頭:世界上最強的武器並不是有形的,無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殺傷力。意識形態的攻擊比多少個核彈的殺傷力都具有破壞性,一個強國的標誌並不是在於人口的數量,而是在於這個國家的公民是否對這個國家存有一種肯定的態度,而這恰恰也是我們國家現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從意識形態方面讓民眾對國家產生認同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證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之前我們也討論過中國方面的信仰問題,隨着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新媒體手段的不斷更新,社會上形成了多種文化價值觀,以致使現在的民眾形成不了一種共同的信仰。而這也恰恰成為了其他國家深入我國內部,甚至是想擾亂我國社會秩序的主要方式。試想一下,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其他國家要想採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發動戰爭之類的來獲得對我國乃至於對世界的主動權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民眾的意識形態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間所說的"深入群眾,各個擊破",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取得對另一個國家的主動權。所以如何讓民眾產生對國家的信任感是一個國家當前乃至以後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觀看完《較量無聲》之後,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謂的"較量無聲"的根本含義,從民眾的意識形態下手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獲取對一個國家的主動權。而恰恰就是這樣的方式既不會從正面上割斷兩國的友好交誼,又可以同時獲得對這個國家的主動權,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更何況在新媒體技術不斷傳播的高信息社會,利用網絡的形式將一種民眾接受的價值觀深入貫徹,
將這個國家為人民所鄙夷的價值觀"添磚加瓦",從而使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唾棄感,從而不斷嚮往外國的思想,這樣就是所謂的"無形的戰爭".雖然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但在思想觀念上卻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邊緣上,所以要想獲得對世界上的主動權亦或者更為簡單地說不能為其他國家所削弱或控制,讓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認同感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如何讓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認同感,責任感就直接關係到這個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而如何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解決民眾的價值觀問題在當今社會來說簡單地說就是——信仰問題。想到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 2013年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和學者都數次提出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民眾的信仰問題,所以解決民眾的信仰問題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就建立一個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而這個理論體系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因為我國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而其又指導我們實踐的行動指南,從馬克思主義出發就可以找到它的社會支撐點;其次這個信仰還必須被民眾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謂的"共產主義"那樣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眾化語言表達,使其深入民眾;最後就是在對待新媒體手段的方式上,儘可能地我國也利用起這個資源將我們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以一些民眾容易接觸和感觸的形式表現出來,讓民眾從新媒體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國的信仰價值觀。
對如何解決民眾的信仰問題,我由於知識有限,所以提不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較量無聲》觀后感(二)
看了國防大學的電視片《較量無聲》談談感想。
此片的大意是毛澤東和尼克松握手,中美關係告別了公開的直接對抗,開始了國家關係正常化的新時代。而美國並沒有放棄顛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政權的基本政策。影片記錄了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包括意識形態,政治,乃至軍事領域的顛覆滲透的事實。包括對台灣西藏新疆的干涉和策動暴亂。影片特彆強調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國門打開,美國的顛覆滲透取得了許多進展,培養了一批崇尚美國價值觀和制度的知識分子,官員甚至軍隊將領。人民群眾中間也不乏喜歡西方宗教喜歡美國生活方式的風氣。一句話美國在搞和平演變。
影片的確有警示和教育的振聾發聵的作用。
在肯定影片的基礎上,似乎還應該提出片子的某些不足: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確充滿了了較量。但是稱之為"無聲"的較量並不准確。美國有聲中國無聲,這是《較量無聲》的無奈的缺憾。
因為基本無聲的是中國,而美國是有聲音的而且聲音很大。較量從來都是雙向的。單向的稱不上是較量。從中國的角度看叫"無聲的抗拒"似乎更加符合實際。
美國並不隱諱自己的意圖。向全世界推廣美國價值觀是公開進行的。對中國也直言不諱。專制獨裁,集權主義的罪名加制裁。美國是大張旗鼓的,怎麼是無聲的較量呢?這部片子的製作方還包括解放軍總參三部。三部是情報部。所謂無聲總使人有無形戰線的聯想。但是從片子的爆料看根本不是潛伏級別的,是新聞記者級別的。一點也不具備爆炸性。關心時事政治的網友知道的不比這部片子少。
說中國在這場意識形態的較量中無聲也冤枉,不是沒有聲音,是聲音小,和美國的聲音比基本聽不到。中國為自己辯解很努力。而中國很少批評美國。美國天天批判中國,中國很少批判美國,這是較量嗎?
坦率的說這部片子是放給自己人看的。讓大家提高警惕。不是和美國人較量,是和自己人較勁。片子批評了一些中國人崇拜美國。這些人可不一定服氣。那你說說美國那些地方不好呢?擺弄航母隱形飛機那不是意識形態。是國防大學的專業課。我問你美國的價值觀那裡不好?批評中國人崇拜美國,首先要批判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不好的東西為什麼要崇拜?同時弘揚中國的價值觀。而且要力度基本相當。天天和美國拍肩膀,卻讓大家警惕美國,那究竟警惕什麼呢?
不是主張和美國把關係搞壞。意識形態鬥爭和搞好國家關係並不完全衝突。美國並不在乎中國高興不高興,經常拿普世價值敲打中國,中美關係也沒有因此而惡化。中國就不可以批評美國嗎?中國批評了美國關係就惡化了?不動槍不動炮擔心什麼呢?
既然提出了反對和平演變的問題。而且那麼生死攸關。那就必須要批評美國。不批評美國,對外不樹立反對和平演變的形象,對內怎麼會有說服力和號召力呢?
也許《較量無聲》是第一集,先匯總情況,接下來拍續集就有對策了,開始和美國較量了。
由於美國掌握話語權,美國的價值觀成"普世價值",給大家的印象是批判美國很難。其實美國是真老虎也是紙老虎。這次美國財政懸崖有債務違約的危機。中國官方新聞機構發表文章,提出"去美國化"的問題。因為美國是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中國的聲音在世界上反響強烈。不敢說支持者眾多,但同情者很多,反對者很少。奧巴馬總統出面澄清,美國會按時付賬。因為一個具體的事件提出"去美國化"是中國一次罕見的輿論發力。反響是正面的,美國也無法翻臉,可見非不能為也,乃不為也。
一,反對和平演變,中國要有制度的自信和民族的自信。
美國對中國的和平演變的目的有兩條: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分裂中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這是美國冷戰思維的不切實際的延續。因為中國不是蘇聯。
1,中國的社會主義不是蘇聯的社會主義的翻版。蘇聯在經濟體制僵化不變的條件下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導致失敗。而中國以建立市場經濟為開端的改革開放是成功的,而且中國有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樣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30年的歷程使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的走向成熟----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既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也是對改革開放國策的自信。
,2,蘇聯是加盟共和國,是政治力量的強力糅合。這種糅合發生在蘇聯勢力最強大的時代。在國力下降的時候,是蘇聯的主體民族俄羅斯公開主張聯盟解體的。
相關範文
- ·較量無聲觀后感800字
- ·較量無聲觀后感
- ·較量無聲觀后感450字
- ·反腐槍聲觀后感
- ·音樂之聲觀后感650字
- ·電影音樂之聲觀后感
- ·音樂之聲觀后感
- ·電影風聲觀后感
- ·高曉攀相聲觀后感---嘻哈快樂的人生
- ·音樂之聲觀后感800字
- ·世界屋脊的歌聲觀后感
- ·《為奴十二年》觀后感--善良與冷漠的
- ·夏令營中的較量讀後感9篇
- ·《母愛的較量》讀後感
- ·夏令營中的較量讀後感
- ·母愛的較量讀後感
- ·一場面試應答里的智慧較量
- ·我身邊的敬業榜樣演講稿:較量
- ·較量
- ·心與腦的較量
- ·劫持現場的較量
- ·夫妻較量
- ·《生死較量》七十一集
- ·電影藝術:高雅與低俗的較量
- ·賭竿較量
- ·慾望的較量
- ·三十平方米園田裡的較量
- ·一場正義與邪惡的生死較量
- ·驚心動魄的較量
- ·文明地較量
- ·理念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