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篇一: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我在組內三個班分別進行的不同教學設計的嘗試:帶着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進行概括再細品深讀;讓學生運用方法進行自學感悟。
在三次教學中,我有許多不同的收穫:
1、用小標題進行概括。這是我們四年級第一詞進行用小標題的方式進行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小標題與文章題目的作用一樣,它是一段話的主要內容的概括與提示。因此,練習寫小標題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與概括能力。列小標題可以有兩種方法:(1)摘錄法,就是從課文的段落中去找詞、詞組或短語,做小標題。
具體步驟是,先通讀全文,了解主要內容,再逐段閱讀,然後邊讀邊看。看看哪個詞或詞組可以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摘錄出來。(2)濃縮法,就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礎上,把主要意思加工提煉成小標題。具體步驟是,先通讀全文,了解主要內容,再逐段閱讀,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後邊讀邊想,找出最簡練的詞,詞組,最後把幾段小標題進行比較平衡,使其結構相同,字數也儘可能相同。但在整個教學中,我並沒有講清楚這樣兩個方法,以至於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概括出的小標題往往就造成結構不統一,以至於在交流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2、對於生命的解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於螞蟻、羚羊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本身所體現出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做了充分的解讀和感悟,學生們基本上都能感悟到動物們為了求得生命的延續,危難時刻不惜獻身的偉大壯舉,以及它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但是卻忽略了故事中的“人”,尤其是“蟻國英雄”中那不慎引起火災的人和靜觀螞蟻抱團衝出火圈的人,他們在這樣一個壯舉面前所表現出的心裡變化,他們對於生命的一種重新認識。
3、依託“美讀”體悟情感。在上面的教學設計中談到了這一點,但在整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由於對於概括、品讀上花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削弱了“美讀”體悟的環節,使得學生腦海中的畫面感還不是很清晰,因此感悟還是顯得略微淺顯和浮於表面。
篇二: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
在教學了課文《生命的壯歌》后,感動了許多學生。這是一篇謳歌生命的文章,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則故事,再現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現身精神,共同組成的一曲激動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壯歌。
在教學時,文章本身感動了我和許多學生,同時我聯繫到了生活中的許多生死攸關的事例,讓我們對於生命的意義和同伴間無私的奉獻精神已經有了全新的解讀。在上完課文內容后,我安排了學生回去寫小練筆,練筆採取了寫“讀後感”這一方式,讓學生將課文與現實生活練習起來,產生對生命更深的感悟。
首先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再次喚起學生的情感。然後讓學生談談對課文的理解或令你感動的句子,學生都有說的慾望,並且說的都很好,含義深刻,富有感情。相信學生對文章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悟。最後,又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將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引入課堂:如,在地震中老師用身體保護學生,母親用生命挽救孩子,同學以身體的殘缺作為代價換回同伴的平安……這些不都具有老羚羊的精神嗎?當說到這裡,許多學生都用專註的眼神看着我,相信他們與文本有了共鳴,於是很多學生爭着訴說自己在電視上看到的令人感動的一幕幕。
當看着學生們寫的一篇篇讀後感,我心裡感慨萬分,因為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學會了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同時更讓他們體會到弱小生命間團結合作、勇於獻身的可貴精神。在地震來臨時,生命是如此頑強,人們的互助與獻身更令人敬仰,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堅強的克服任何困難,團結在一起,才會讓生活更加美好。一篇讀後感,給學生以心靈的洗禮,讓他們的思想得到升華。
篇三: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謳歌生命的文章,有“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則故事,再現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現身精神,共同組成的一曲激動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壯歌。這兩則故事題材不同,主題卻相似,都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像特寫鏡頭一樣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反映動物界為了求得生命的延續,危難時刻不惜獻身的偉大壯舉,讚頌了它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那一個個沉着冷靜、團結協作的個體,那一幕幕舍己為“人”、從容赴死的壯舉震人心魄、扣人心弦。
在兩堂課的教學中,我充滿激情的導入把學生帶入到那種激動人心、扣人心弦的場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課文的內涵。教學時以指導學生朗讀為主,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讓自己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字詞,在讀中賞析語句,在讀中揣摩情感。學生通過激情朗讀,似乎把當時情景進行再現,使得老師和學生們的那顆心被都被震醒了。課堂上我沒有任何特別的講解,沒有特殊的引導,更多的只是孩子們的讀,讀的過程中,學生們被課文的內容所感動,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后,讀書的個性化也隨之有了提高。而在“生命橋”一課教學時,利用簡筆畫的勾畫,使得學生更能體會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表現出來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
整堂課的學習的過程中,滲透更多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反覆地讀,深入理解、體會外層螞蟻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的壯舉,又要在讀中領悟到外層螞蟻和老羚羊舍己為“人”、從容不迫的獻身精神。
這篇課文不僅給學生進行了一次有益的生命教育,也給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相關範文
- ·生命的壯歌讀後感
- ·生命的壯歌
- ·“兩個維護”,助我前行的壯歌—煙草行
- ·廢墟上的壯歌
- ·唱歌教學反思
- ·國歌教學反思
- ·放牛山歌教學反思
- ·同一首歌教學反思
- ·囚歌教學反思
- ·大海的歌教學反思
- ·草原牧歌教學反思
- ·游擊隊歌教學反思
- ·豐收之歌教學反思
- ·小溪流的歌教學反思
-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 ·組歌教學反思
- ·詩歌教學模式隨想
- ·臨行前的壯辭
- ·一路壯歌,萬千豪情
- ·《談生命》之實錄及教學反思
- ·生命教育教學反思
- ·談生命教學反思
- ·生命橋教學反思
- ·再塑生命教學反思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舞動生
- ·生命的真諦:花季的人生呼喚生命教育
- ·生命,以及生命的初衷
- ·生命的高貴與卑微——動物大遷徙帶給我
- ·生命系列詩歌之三《生命的主宰》
- ·笑待旅途,這本是生命的生命
-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