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認識方向

  篇一: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我剛剛上過《厘米的認識》這節課,因為學生初次接觸長度單位,因此 使學生建立起“1 厘米”的 長度的觀念是本課的重點。我是這樣教學的的:

  一、創設情境激興趣。

  小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因此 在講授新課之前,播放“阿福的新衣”動畫,讓孩子帶着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去思考,在小組交流一下,孩子們積極性很高,討論熱烈,為學習新知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直觀領會得新知。

  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易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給學生創設更多的看一看、讀一讀、比一比的機會,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新知。

  (一)直觀感知,認識1厘米。

  為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厘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 、 看一看。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 1 厘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 1 厘米”,並且知道從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間就是 1 厘米。然後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 1 厘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 1 厘米的長度。

  2、讀一讀 。在孩子們互相指過1厘米以後,讀一讀:在尺子上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3 、比一比。讓學生伸出大拇指指一指大拇指的寬度指的是哪部分?在尺子上比一比你的大拇指的寬度是不是大約1厘米?

  4、 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 1 厘米的物體,把數學和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

  (二)運用遷移,認識“幾厘米”。

  學習了“ 1 厘米”以後,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幾厘米”。用眼睛觀察、用手比劃、用筆畫出幾厘米。使學生在觀察、比較、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這樣設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 三 ) 學會測量,實際應用。

  認識了尺子上的“ 1 厘米”、“幾厘米”之後,我是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教學生用尺子測量長度的:1、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是一?說一說怎樣測量一的長度?量一量自己一的長度,讓同桌驗證。通過指一指、說一說、量一量等方式,使學生掌握了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也理解了掌握長度單位、掌握測量長度的方法的意義。

  數學教學中貫穿自主高效的教學原則。貫徹讓學生主動去探索,主動去發現,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一種思想。利用多種形式、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探索精神和學習的能力。

  篇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直觀比較物體長短和高矮的方法,這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對厘米和米這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有過接觸,但即使經歷了認識、鞏固、單元練習后,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認識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數學概念的過程,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學生要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認識。這對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二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為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 厘米" 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1 、猜一猜。讓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 厘米有多長?再請猜得準的學生說一說:你是怎麼猜準的?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許多知識是自己從生活實踐中獲得的。

  2 、看一看。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 厘米" 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 厘米" ,並且知道從0 刻度到1 刻度之間就是1 厘米。然後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之間也是1 厘米?從0 到2 之間是多少?2 厘米里有幾個1 厘米?0 到5 之間是幾厘米?0 到10 之間呢?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 厘米和幾厘米的長度。

  3 、畫一畫。讓學生在紙上畫出1 厘米、幾厘米,直觀感知1 厘米和幾厘米。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領悟到:長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

  4 、剪一剪。讓學生用吸管剪出1 厘米,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然後問學生:你怎麼能肯定你剪的就是1 厘米?大部分學生都是用尺子量出1 厘米。那麼,怎樣測量呢?請一名學生演示測量過程,明確測量的方法。

  5 、量一量。給學生提供學具,讓學生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6 、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 厘米的物體,把數學和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

  7 、比一比。讓學生用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表示出1 厘米,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建立起長度表象。知道 2 厘米里有2 個1 厘米,進而明確幾厘米里有幾個長度單位。

  總之,在" 厘米" 概念的教學中,利用猜、看、畫、剪、量、找、比等環節,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清楚地建立起1 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並學會了測量物體的長度……

  (二)抓住聯繫,認識" 米" 。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利用" 厘米" 學習" 米" 。

  1 、找關係。學習了厘米以後,我讓學生用手比劃出1 厘米、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然後讓學生把10 張10 厘米的學具條排成一排,使學生認識:這是100 厘米。再讓學生從老師提供的學具中找出和100 厘米同樣長的尺子。學生會很自然地找到米尺或者 1 米的皮尺,從而引出單位" 米" 。接着問學生:比較兩者,你發現了什麼?得出:1 米=100 厘米的結論。

  2 、認識1 米。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米尺或者皮尺比劃一下:1 米有多長,1 米有多高,建立"1 米" 的實際觀念。

  3 、估量。讓學生利用剛剛建立的表象,估計一下黑板的長度,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同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反饋。

  ( 三) 利用比較,深化認識。

  讓學生對照板書或者手中的學具想一想:為什麼數據都是1 ,它們的長度卻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單位不同引起長度的不同。使學生知道:" 米" 和" 厘米" 大小不同," 米" 是高級單位," 厘米" 是低級單位。測量較長的距離時用" 米" 做單位,測量較短的距離時用" 厘米" 做單位。從而使學生掌握長度單位的用法。

  1. 讓學生經歷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建立表象

  在作業中,學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本數學書厚1 米。”“籃球場長30 厘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主要原因是沒有對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鮮明的表象。所以在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 米和1 厘米有多長,從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從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長度概念。

  2. 通過聯想和比較來鞏固對厘米和米的認識

  厘米和米比較抽象,必須藉助一定的物體來認識理解。比如說在描述樹有多高時,可以讓學生先想一想我們教室的門有多高,再通過比較,樹要比門高多了,所以描述樹的高度應用米來作單位。

  3. 建立初步的估計意識和估計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估測的方法,來估計物體的長度高度。而估計在本單元中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1 厘米、1 米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容易遺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過讓學生用自己身上的“尺”來估一估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記住這些身上的“尺”,對建立1 厘米、1 米的長度概念和進行估測都很有幫助。

  通過對前後測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為,學生對於米、厘米的認識是學生學習長度單位中的一個難點,要讓學生地正確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較困難的,原因是米、厘米這個長度單位是所有長度單位中最不常用的,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遠,因為不常用,所以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的表象是不深刻的。而這兩堂課教師都已經致力於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表象的建立,使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與學都要以 “做”為中心。“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因此,我們在教學米的時候,可以挖掘學生身邊的一些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要有充分的時間給學生操作、感悟的過程。

  篇三: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一人同課多輪教學《厘米的認識》一課之後,我從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兩方面反思如下:

  一、 教學設計時要善於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改進教學設計,盡量做到細緻,使學生能夠達成學習目標。例如在讓學生感知1 厘米時,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用的是拇指與食指指尖之間的距離,有的學生用的是拇指與食指指肚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尺子上比量完后,當學生把尺子撤掉之後,手指位置很容易變動,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孩子對1 厘米的感知。當聽課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時,我意識到必須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最終我選擇了利用學具中的小正方體,讓學生把小正方體捏在手中,感覺1 厘米。結果教學效果很好,孩子們很容易藉助這個棱長為1 厘米的小正方體來很好地感知1 厘米。

  二、 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發現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小結,這是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的一個基本方法。我在第一輪授課時,就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沒有引導學生去發現從0 刻度量起,怎麼讀出物體的長度;從任意刻度量起,又怎樣讀出物體的長度,這樣使得教學重點不夠突出。但在第二輪授課時,儘管教師對這一知識重點進行小結了,但不是在孩子們的認識水到渠成之時,所以孩子們的認同度不高。所以在第三輪授課時,就讓孩子們從教師的板書中充分地去觀察,但因為教師總結的不夠通俗易懂,這又讓一小部分學生對這個重點理解得不夠透徹。比如:從任意刻度量起,物體的長度就等於兩個刻度之差,應該換種說法:不是從0 刻度量起,物體的長度就等於大刻度減掉小刻度。

  總之,教學設計得合不合理,我認為需要教師更好地去關注學生,做到以生為本,而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比如討論分析之後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結,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不斷地去磨練。

您正在瀏覽: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