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生活隨筆 > 今年不能收麥

今年不能收麥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小景

  今年不能收麥

  一年一度的麥收時節到了,我給母親打了個電話,詢問用不用回家幫忙,母親說,不用回家,就剩幾分地了,讓你爸開着摩托三輪把麥子拉回來就行。往年,每到麥收時節,我和二弟總是提前好幾天就往老家打電話,問麥子什麼時候熟,什麼時候收割,什麼時候回家。雖然現在實行聯合收割機了,但對於農村家家戶戶的農民來說,一年一度的麥收仍是一年當中的大事,絲毫馬虎不得。對於我逐漸年邁的父母來說,同樣也是他們一年當中的大事。近兩年,農村開始實行土地流轉,去年,父母把土地承包了出去,所以,今年就不用回老家幫父母、幫大人收麥子了。可能,從今以後,就不能收麥子了。

  收割麥子,估計每一位在農村出生並成長起來的60后、70后、80后都有深刻的記憶。在沒有時興聯合收割機的時候,每到麥收時節,雖然那時自己還是小孩,但麥收幾天前就開始犯怵、發愁,每天看着父母張羅這個,張羅那個,為麥收做準備。因為大人也為收麥的事壓頭,所以做為小孩我們麥收這段時間就表現的格外的乖,眼皮這幾天格外的活,幫父母乾乾這,乾乾那,以免上愁的父母把火撒在自己的身上。但麥收時也有好事,就是麥收這幾天大人會改善生活,做好吃的。記得有一年,父母安排第二天下地開鐮收麥,頭一天全家人養精蓄銳,休息一天,母親還炸了果子,煮了雞蛋。中午飽飽美餐了一頓之後,準備下午大睡一晌。誰知飯後母親到田間一轉,回來后說,人家都下地開割了,我們下午別歇着了,下地割麥子。才開始的美夢讓麥收的緊迫形勢給趕跑了。

  隨着時代的變遷,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大型聯合收割機1999年在老家華北平原開始時興起來,困擾了農民幾千年的傳統麥收方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如今,每到麥收時節,人們只要開上三馬車、小貨車來到田間,卡着腰站在地頭,在鄉里鄉親的言語談笑間,幾畝小麥只個把小時就收割完畢,顆粒歸倉了。回想起小時候收麥子的過程,那一幕幕場景就就像電影一樣在腦海里放映,真是農民們一年當中的硬仗。從一把一把的把麥子割倒,到一捆一捆的捆好;從把一捆一捆的麥個裝到車上,到把一個一個的麥個拉到曬場;從把一個一個的麥個垛好,到把晴天時把一個一個的麥個撒開;從把一場小麥撒開,到把全場小麥反場輾軋;從把輾軋后的麥秸挑起,到把剩下的麥糠、麥粒、麥余聚起;從一木掀一木掀把麥粒揚出,到把一掃帚一掃帚把麥余掃出;從一簸箕一簸箕把麥粒裝袋,到把一袋袋麥子裝車拉回家,這十餘道工序下來,家家戶戶的人們都已經累的精疲力盡。而每年麥收真正完畢時,地里的玉米已經長了半腿高了。那時候,每到麥收時,都會聽到誰家因為收麥發愁,喝葯了,上吊了,每次聽到這事都忍不住讓人一陣唏噓。

  今天,隨着歷史的車輪的推進,麥收這一艱難困苦的農業勞動成了人類的回憶。在回憶中,大腦猛然間想到,中國幾千年留傳下來的,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的麥收難道不能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嗎?我堅信,幾百年後,人力麥收這一曾經繁雜的勞動將成為人類學習和紀念的歷史。

  雖然麥收這一勞動很累很繁瑣,但今年不能收麥了。自己想,過了大半輩子麥收的母親在老家看着人家大車小輛的往家中拉麥子,她心中一定會泛起淡淡的傷感吧!

  今年不能收麥。

您正在瀏覽: 今年不能收麥
網友評論
今年不能收麥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