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時事評論 > 由豬肉聯想到的

由豬肉聯想到的

手機:M版  分類:時事評論  編輯:得得9

  談起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要副食品烹飪材料。可以說,國人對豬肉的依賴程度、消費程度、利用程度,直接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高低,不可謂不重要。

  2011年,意中有幸在北京工作、生活了4個多月。在京期間,因具體負責單位的生活管理,所以,意中經常逛北京的市場,對北京豬肉行情非常了解。有個現象曾讓意中百思不得其解,北京的豬肉價格與意中過去見到的完全不一樣。北京豬肉最貴的部位是腰盤五花肉,比前槽、后鞧分別貴1、2元。難道北京人比哈爾濱人樂意吃肥肉?都市人的保健意識這麼差么?

  回到哈爾濱后,意中第一時間溜達了早市。經詢問,發現哈市豬肉最貴的部位也是腰盤了,只是差價沒有北京那麼明顯罷了。意中還發現一個問題,原來肉聯供應市場的豬肉絆子,腰盤最肥的部分在出廠前就直接被剃掉了,而現在卻一天比一天帶的多了。當然了,肉聯的做法無可厚非,不是說市場需求決定銷售行為嗎?可是從北京到哈爾濱,為什麼人們一下子又對肥肉情有獨鍾了呢?莫非是什麼名人又發明了什麼健康經典理論,使人們一改舊習?

  為什麼意中要說人們又對肥肉情有獨鍾?一個“又”字,喚起意中對過去艱難歲月的回憶。意中從懂事到工作的十幾年時間內,哈爾濱人吃豬肉主要有兩個購買渠道:一是每人每月一張肉票,憑票可買半斤豬肉。那時豬肉最貴的也是腰盤,算特等肉,每斤一元零五分。而看不到一絲肥肉的純瘦肉,是最低的三等肉,售價七角四分,且很少有人問津;二是過春節前,託人到農村購買一元四角一斤、肥肉達到四指寬的肥膘肉。那個年代人們之所以選擇肥肉,是因為豬肉的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肥肉相比於瘦肉,因其脂肪含量高,更具香美、解饞的功能。

  但我們都知道,隨着改革開放,物資極大豐富。面對敞開供給的市場,為什麼明知道肥肉吸入量增加,會導致脂肪攝入過量,極易誘發心腦疾病,人們還要改變飲食習慣去食用呢?

  10月末的一天,意中在逛早市時,偶然看到豬肘品相挺好,就隨機挑選了3個。一算錢,不到一百元。記得2010年夏,意中也曾因看到肘子好,挑選了5個,當時是六十五元。簡單算一下,一年多的時間,肘子漲了一倍。去年購買時,5元一斤,今年是10元;去年豬肉7元左右,今年最貴買到19元,現在回落了,14元一斤都變成踴躍排隊搶購了。

  寫到這裡,毋庸贅言,其道理就自明了。人們的收入增長還沒有跟上物價上漲的步伐,有限的生活費用已不能滿足人們對肉類食品攝入量的需求,只能轉而求其次,用脂肪量去置換了。由此,導致肥肉的需求量劇增,自然使其價格水漲船高了?

  當然了,對於很多提前富起來的人們,別說肥豬肉了,連肉都很少食用了。但他們畢竟是不能代表社會主流的。

  據講,為了應對豬肉等漲價,哈爾濱將給予離退休人員每人每月60元的生活補貼。這一舉措,深得人心。

  意中高興的看到,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隨着社會財富的積累,我們的國家,已經有能力、有實力、有措施去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變化,給老百姓營造一個安居的生活氛圍。當然了,我們也能看到,人們自我調節的速度遠遠高於政府的應對措施。這說明政府應對變化的機制、系統,還有待於充實和完善。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您正在瀏覽: 由豬肉聯想到的
網友評論
由豬肉聯想到的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