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時事評論 > 政府148次沉默換來的是形象損傷

政府148次沉默換來的是形象損傷

手機:M版  分類:時事評論  編輯:pp958

  日前,人民網關於“鄭州一區人大代表持多套身份證被舉報 兩月後變身政協委員”的追蹤報道,引起不少媒體和公眾關注。(8月25日,人民網)

  通過媒體的報道,我們可以看到王群英事件的焦點在三個方面:一是非法持有4套身份證,僅處罰了事;二是違法佔地情況和處罰情況不明;三是區人大代表身份辭職后,如何閃電進市政協。媒體和公眾對王群英的事件的積極關注,反映了媒體認真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公眾主動監督意識提升。但是記者電聯148次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回復,嚴重挫傷了媒體和公眾的積極性,也再次給政府形象抹了黑。

  早在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文件要求,各地都要建立及時權威有效的信息公開平台,高效的回應公眾關切,但是透過王群英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少部分地方政府官員還存着“報喜不報憂”的心態,不積極主動回應公眾的輿論焦點,未把保障公眾的知情權作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個別時候對媒體採訪設置“軟釘子”、“踢皮球”,拖拖拉拉,遮掩迴避,造成網上謠言四起,形成了不穩定因素。

  建設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各地政府作為政策的貫徹執行者,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在這些時候政府只有堅持主動作為,積極公開相關涉及信息,才能有效的化解社會熱點事件,切實保護群眾利益,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

您正在瀏覽: 政府148次沉默換來的是形象損傷
網友評論
政府148次沉默換來的是形象損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