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關於奧運會的一點思考

關於奧運會的一點思考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小景

  現在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100多天了,在這個北京奧運會籌備的緊張時刻,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期待北京奧運會的時刻,提出談談精英體育與大眾體育的問題,似乎不是很合時宜,但這個的確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自從1984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運用了商業的手段,使得奧運會的收支得到了歷史性的扭虧增盈。也就是從那時起參加比賽的選手的競技水平越來越高,其比賽的激烈的程度也增強了不少,比賽中所滲透的科技含量也是不斷的提高,這也就逐漸突現了奧運會成為精英們的事業。而相對於大眾體育而言,由於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身體距離運動卻越來越遠,而電視媒體的普及使得人們眼球觀看比賽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肢體的嘗試也逐漸為視覺欣賞所代替,這恰好是商品化所期待看到的。其中的奧妙在於,比賽選手為商品化所包裝,項目職業化也越來越高,進而選手比賽的精彩程度也越來越激烈,因而能吸引到許多觀眾,帶來越來越多的奧運的門票收入和驚人的電視轉播費用,奧運和商業價值也就越來越大,而奧林匹克的五環標誌成了全球的最昂貴的品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奧運會商品化運作時把競技場的運動員當作演員,把大眾當作觀眾,把運動精英們當作商品來出售,也把大眾當作這種產品的消費者。

  現在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對體育發展的投入都是有限的。因而。用於重點培養的精英的費用增多了,而相對大眾體育的投入也就減少了。但有些極為貧窮的國家在體育方面的投入卻是毫不吝惜,就是希望在奧運會等國際比賽場中勝人一籌,為自己在“無煙的戰爭”中挽回面子。吏為可悲的是現在許多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體育在西方的強勢體育的衝擊下七零八散,其生存空間遇到了大危機,並逐漸為人們所遺忘,自己的東西不想玩,別人不會玩,甚至玩不起,這種狀況很自然地影響到大眾的參與體育的積極性。

  那麼精英體育中的精英們一定是受益者嗎 回答是否定的。在許多人的眼中,運動精英,尤其是奧運獎牌的獲得者被譽為奧運精神的化身,是奧林匹克神殿中的英雄,同時也是他們國家和地區的英雄,他們在鮮花和掌聲中走上了奧林匹克的神壇,名譽、地位、金錢也是接踵而來。

  但是毫不遮掩的是在巨人的輝煌的背後卻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代價一就是:習以為常的身體傷病。現在一般的運動員是在幼年時期就開始接受較專業的訓練,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中,那麼身體的犯病的機會就相對來說提高了,有的運動員認為為了國家的榮譽,把傷病視為一種必要的代價,更有甚者為了好成績,不惜服用興奮劑,頗為一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冒險與賭博。

  代價之二:巨大的精神的壓力。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殘酷的賽場上,潮起潮落的形勢變化,大悲大喜的最終結果,可想而知,運動員在比賽場上所受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奧林匹克一方面強調重在參與,另一方面則鼓勵競爭拼搏。試想下,身在比賽場上的運動中能有幾個真正的心平氣和,做到寵辱不驚的呢

  代價之三:就是文化知識的匱乏。就以我國的運動員來說吧!從小就要每周利用三十到四十的小時進行訓練,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完成基本的學業,個別的運動員連認字都不多。收穫了一塊塊的獎牌,卻失去了文化這個愧寶,致使許多在奧運會退下來的運動員一無所長,連基本的生存技能都缺乏。

  那麼面對如此的代價,我們不禁要問:奧林匹克體育本來的面目及意義就是這樣的嗎 體育精神到底體現在哪裡 奧林匹克體育對人類的作用,人類該如何來把握呢

  我們也不禁要發出奧運會到底是精英體育還是大眾體育?

您正在瀏覽: 關於奧運會的一點思考
網友評論
關於奧運會的一點思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