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禪庭植福善,翠冷泛清香

禪庭植福善,翠冷泛清香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禪庭植福善,翠冷泛清香

  ——“福善翠冷”禪意略解

  如果不學佛法,我們就不會知道“福善翠冷”恰是我們內在的一種文化涵養,是我們人格的一種表徵。宋濂,作為詩人定義佛寺的風景特色,拿捏得準確無誤,才得到這個認知。這就是要我們後人來體悟“福善翠冷”的價值所在。

  您看,這樣一面中國巨大的“禪詩牌坊”,就矗立在浙北名剎——香海禪寺的正門處。人們一進門,迎面就是這麼一扇大大的“禪詩牌坊”,在歡迎你。也是在給你一個參禪悟道的機遇,看看你能不能參透這麼一個公案——在“福善翠冷”的接引之下,進入禪的境界,達到佛法的至深處、極高處、最究竟處……

  整個牌坊就是最樸素的那種水泥牆面,是平常的那種灰色。牌坊正面雕刻着四個大字:福,善,翠,冷。牆入字,字如牆。從色澤,到字跡,這都是一種開示,都在演說佛法。

  “福善翠冷”這四個字,就是有名的濮川八景之一,是明朝大歷史學家宋濂對桐鄉濮院香海禪寺前身——“福山寺”當年風景的概括。且在八景之中,位列第一。

  而宋濂的整首詩,就雕刻在這個大牌坊的背面,只要我們繞到裡面回首上望,就能看到全部禪寺的內容,其是豎讀:

  太古煙霞錯綉楹,拍天蒼翠纈虛明;

  擘開千佛無文印,不似空題雁塔名。

  雖然僅僅作為七絕,不過就四句話,但是卻非常脫俗,是當年宋濂參禪悟道境界的一個全然的展示,包含了其對佛教文化和本地風情,及其個人那人生體悟等等方面的精華,是其“反聞聞自性”的一個凝注和冶鍊。

  福善寺作為濮川當年第一景,為什麼被宋濂感知到是“翠冷”的呢?“翠冷”作為一個佛教的美學意像,具有怎樣的度人意蘊呢?

  福善寺的原名,就是一種儒釋道文化匯合的一個因緣。我們中國人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個文化的鮮活人證。我們身體里流淌的就是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來源遠流長的儒釋道精神的血脈和氣機。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都有這樣一座寺院,人心就是道場。只要人心是純真的、是平直的,沒有扭曲和污染,那就是一個清靜、莊嚴、殊勝的好道場。從這個為眾生的福和善,來種植、培養和保護立場出發,寺院好像是社會的,外在的。其實不是,真相是寺院就矗立在我們的心地之上。人和寺,在宇宙人生的整體構成上,是一個整體,是無法分開的。

  當您來到寺院,那也是來無所來,當您離開寺院,那也是去無所去。這個就是如來如去,就是如來。這個就是談論的佛的悟道和普度眾生的境界。背離這個境界而生活的人們,那就是處在走向這個境界的半途之上,也是可堪祝賀的和期待的。

  可是,有些同修和道友,來去寺院內心當中都比較計較,比較糾結,這個就是不如法的空來空往的結果。而如法的空來空往,是不存在計較之心的。來到香海禪寺是多劫多生以來的一個福報,是一個善果,結果卻憂愁煩惱地離開,那就是沒有成長,反而在人生的修為上呈現出來一種退步的狀態。

  也就是說,這裡是翠冷的,從這裡走出去的人,應該是心地清凈和善良的,是“心底無私天地寬”的。也就是多多少少是個打開了一定心裡格局的人。不應該再陷入在“是非人我”的纏縛之間,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那就是沒有智慧的一種言行表露。

  翠,是綠色盈滿的意象,代表了春天和夏天,是萬物發生和成長的一種氛圍。這個就是我們每天的心情,人要活出一種春天的氣息,才能對得起自己的生命。保持這種蒼翠和蓬勃向上的心態,是我們香海禪修者基本的素質。

  冷,是寒冷(冷凍)、冷淡、冷靜的意思。相對於紅塵世界上名聞利養的大火爐熏烤着的眾生,早已經焦頭爛額、心灰意冷了,需要一個涼快一點兒的地方,來修整身、心、靈。俗話說:矯枉必須過正。所以,人們就需要這樣一個冷一些的地方,來冰凍自己那些不良的情緒和記憶,把三毒、五蓋和五十陰魔等等,都統統“凍死蒼蠅未足奇”。對名聞利養的一些煩惱,要看得冷淡一些,不要對這些負面的東西太過認真,它們也都是自生自滅的,不必要揪住不放手,在心裡去計較。一旦看輕它,它就自行消失了。從熱心到冷淡,就是一個絕大的進步,就快接近淡定了。真的能夠淡定下來就大功告成了。真的淡定,就能不起心動念了,那就是菩薩的大乘境界。而冷靜,就是一種靜心狀態。靜心是人生修養的一個最高的境界。世界山的很多問題,都是在失去靜心的時候才發生的。據對的靜心狀態就是智慧當前主宰萬事萬物的時候。而我們內心,並沒有要去主宰任何什麼東西的意思,是無為無不為的那個境界。靜心,就是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和大願力。凡夫之人在生存的過程里,是煩躁不安的。

  我們是不是做到了翠冷?這個是達成福善目標的基本功,是基礎,是根。有了這個佛根,才能使得生命這棵菩提樹,生長得茂盛,最終開花結果。即開善花,結福果。如果不能立根、紮根、養護根,則上來就享受福善,那麼就是在透支生命,在損耗精神和物質資糧。

  福:既是福報,有百福,有五福之說,猶多福之意。《詩·大雅·假樂》:“干祿百福,子孫千億。”那麼五福是什麼呢?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這些福報裡面,如果缺少一個,就是生命不圓滿的,都是要使得其他福報大打折扣的。所以,我們要全然地修養身、心、靈,種植每一種福。按照因果規律來說,我們今生的所有待遇和境遇,都是以前自己所種的因,而收穫的果。這個就叫作“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人,如果沒有因,沒有緣,去攀求命運之外的任何東西,那都是痴心妄想,不可能得到的。人的福報、德能,都是從善良和慈悲心地上面生產出來的,不是貪、嗔、痴的心地能夠生長的,

  善,即佛家講究的十善。也叫作“十戒”。“十戒”的內容包括“身三”,即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為、語言和思想。“十戒”源於“五戒”,而又與“五戒”側重不同。“五戒”側重於止惡,而“十戒”側重於行善。由“十戒”而來的“十善”即以不凈觀離貪慾,以慈悲觀離嗔恚,以因緣觀離愚痴,以誠實語離妄語,以和合語離兩舌,以愛語離惡口,以質直語離綺語,以救生離殺生,以布施離偷盜,以凈行離邪淫。“五戒十善”是佛教倫理道德的基礎。以佛教的觀點,守“五戒十善”可確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墮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脫,來生仍可繼續修持。

  可以發現,福和善,都是我們的生命原素,是宇宙人生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被割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我們不能在任何一個方面放縱自己,哪怕微笑的地方也要注意守節如玉,要全然地來修持。福善寺就是在心田裡來打這個基礎的。而今天的香海禪寺,就是充滿福善的心靈芳香的自然流露,就是香海禪文化的弘揚,帶給眾生以更多的智慧、更多真愛、更多的福報、利益。而這個寺院,就是我們自己,香海就是我們自心。我們的一切即我們的自心,都是屬於有緣大眾的。真正的道場就是“無我”的,“十放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

  一、太古煙霞錯綉楹

  這個綉楹,指的是福善寺當年的建築——寺院廳堂殿宇上面的雕樑畫棟。這種外在的裝飾,好比我們的臉面、身體和容貌,是外在的福報,是一種果。萬古煙霞,這個是時間概念的一個拉近,即佛教“三際歸於一時”的意思。萬古都以當下為根本。煙霞,代表生命體驗,一切都是過眼煙雲。但是,那些煙雲霞霧,並非就過去了,還都錯落有致地點綴在雕樑畫棟之間。在這裡繚繞,在這裡彷徨,在這裡烘托福善的喜慶。

  本來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萬古煙霞,為什麼要錯落有致地繚繞在福善寺的綉楹之上呢?因為就是這個綉楹太美了,太輝煌了。這個都是讚歎,因為眾生都是着相的,所以就能因應眾生的需要,變現出這個景象。整個也是眾生共業所感。所以,這個境界,不僅是詩人心中的景色,也是所有與福善寺有緣眾生的,也是與今天的香海禪寺有緣眾生的。這個“錯”字,就是禪語,因為不是執着的意思,才能“錯”得起來。如果是反之的“對”,那麼就有一種執着的意思在裡面。禪,是不計較對與錯的。“錯”,是一種警覺,是一種觀照,是禪的功夫的體現。就以此一個“錯”字,才使得整個詩句富有了立體感,充滿了禪味……

  以上為詩句表面意思的淺顯理解,還有更深的。那就是,萬古煙霞,錯失掉了這個眼前的綉楹。所以萬古煙霞是不存在的,都過去了,還是眼前的綉楹最真切,這就是在倡導活在當下的重要。萬古煙霞再怎麼美妙,也已經成為了過去,不能再執着它了。如果綉楹是佛法,那就是諸法非法。當下的覺悟,就是連同這個綉楹也不能執着,也不掛礙,也能夠放得下。不能因為萬古煙霞,而昧卻眼前的綉楹,也不鞥因為眼前的綉楹,就錯過萬古煙霞。

  二、拍天蒼翠纈虛明

  因為第一句里沒有講到萬事萬物的空性原理,所以,這個第二句就通過拍天蒼翠來通達那個“虛明”的境界。整個詩句的意象就是告訴我們生活的態度要光明正大,要上合天道,自己蒼翠的青春和鮮活的生命才能體現出價值。而最終,因為虛明朗照,我們就能進入大徹大悟的境界。整個精神和生命,一體化的自己,就是一個真我的明證。故,真我,即無我。在虛明處,一切都是明了的,也是沒有牽累之映像的狀態。七個字,合鑄了一個字“妙”。就是佛教的空無中那個妙有的感悟。在整個詩歌意境上,就是體現出禪定所能表達和證悟出的高端層次。在整個虛明的層次上面,把紅塵中任何事物和事情再當真,那就失去妙味了,就庸俗了,就墮落了。

  三、擘開千佛無文印

  學習佛法的人,對佛菩薩是絕對地恭敬有加的。那麼這裡為什麼說要“擘開千佛”呢?這個境界就高遠得很了,是成佛的境界,只有大徹大悟的時候,才會超越紅塵之人的普通恨、愛,才能在恭敬之上,進入那個絕對靜心的狀態。而這個至高無上的境界,就是對佛菩薩最大的恭敬。“若以色見我,以音聲見我,不能見如來”。所以,在大徹大悟的時候,心中是沒有任何一絲牽挂的,內有一點雜塵的。那個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感受,所以,如破我執之後,最後總又突破了佛執,呢就成功了。所以,這句詩,就是要破除人的知見的,也是破除人的我執的。但在這裡,能夠擘開的佛,只不過是佛像而已,金屬的,水泥的,石頭的,木頭的等等,都是一種物態而已,是教學工具而已。所以,這樣的說法就能破除迷信。“無文印”,就是沒有語言文字,沒有講經說法,什麼都沒有,是徹底地空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那種境界,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不可言說。這個禪關打破的意象,是非常好殊勝的,完全就是一個禪宗的總結性藝術。體現了禪的不拘一格,無所纏縛和靈活多變的本質。

  四、不似空題雁塔名

  相對於成佛作祖這個大事因緣,人間福報的功名求取,雁塔名的題榜,也都顯得很虛假了。這個是作者和禪行者見性之語。這個境界也就超脫於紅塵之中那些名聞利養之上了。賢宗法師曾經在開示中指出:“作為平凡的人,可能會羨慕那些名人。但是盛名之人,卻非自由之身。那些明星去商店還得喬裝打扮,過馬路也得小心翼翼,可能活得並不自在。因此,我們每一個人所應該追求的不一定是名聲,而是要追求活出鮮活的自己,活出獨特的自己。這就是人生最理想的境界。如果一直沉淪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人生就失去了本來的面目,也失去了全部意趣。”

  禪,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是大自在,大自由,大快樂!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覺之意……

  宋濂這首禪詩寫得很絕妙,有高度,有深度,上蒼和人間,都包容在筆下,寫出了香海禪文化的精蘊。

  我們禪修愛好者,就應該按照這首禪詩的標準來修行,以達到身心靈的合一,全然地活在當下,奉獻真愛!

  ——慧中完稿於2012-1-17香海禪寺

您正在瀏覽: 禪庭植福善,翠冷泛清香
網友評論
禪庭植福善,翠冷泛清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