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他的創造--阿斯加詩篇詮釋(26-30)

他的創造--阿斯加詩篇詮釋(26-30)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他的創造(二十六)

  詩二十五《夜行途中》--

  亮燈時分,院子里傳來打鬧和狗的叫聲

  我放輕腳步,屏住呼吸,盡量讓自己聽得更清

  風從院子那邊吹來,就折了回去,這還不算

  剛掛起的馬燈,呼地滅了,又把我送進黑暗中

  作者為什麼寫這首詩呢?他想給我們什麼黑暗中的暗示?標

  題已有兩個暗示:一是“夜行”(在夜裡行動),一是“途中”

  (未到目的地)。這樣便告知讀者,光明的降臨,仍有時間和

  空間的距離。而詩歌背景設置為“院子”(途中休息地),以便

  用“馬燈”(象徵夜裡的光明)作為指引。不管“風”(象徵

  不確定因素)吹來折去,最後“呼地”(象徵黑暗形態)把剛

  掛起的馬燈“吹滅”(象徵黑暗再度來臨),詩人雖又被“送進

  黑暗中”,但他對黑暗所在之處,也就了如指掌。這就是戰勝

  黑暗的力量。由此觀之,這首詩既表現了黑暗中的孤獨,同時

  更表達了追求理想或是光明的過程中,黑暗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往下有《你不能往回走》、《路上》兩首,都與這首詩有所呼應。

  2014年6月25日於永安約

  他的創造(二十七)

  詩二十六《你不能往回走》--

  每一匹馬都有一個鈴鐺,每一個騎手

  都有一把馬頭琴。當火種埋下,人群散盡

  你不能往回走,然而在草原紮根

  你該察覺,馬的嘶鳴千秋各異,且遠抵天庭

  東盪子的詩歌精神,主要體現在他的黑暗意識與本能意識。

  而理想圖騰或光明再造,使這兩種意識水乳交融,並表現

  為高貴和不可侵犯或是不可戰勝。這就象徵了詩歌存在的

  價值和精神復興之可能。雖然一首詩承擔不了如此重大的

  創造使命,卻也發出了“遠抵天庭”(象徵理想境域)之“

  嘶鳴”(象徵存在召喚)。因此,這首詩以“你不能往回走”

  (象徵屈服或放棄)這一“絕對律令’,揭示途中的孤獨。

  2014年6月25日於永安約

  他的創造(二十八)

  詩二十七《路上》--

  熄滅篝火,我們一路嘻嘻哈哈,沒有誰留意

  有人會在這裡穿來穿去,一會從前面落到後面

  一會從左邊插到右邊。尤其是你

  一言不發,忽而又竄了出來,即便你走在中間

  這首詩仍是途中孤獨,並對“引領”具體表現。

  “熄滅篝火”(象徵再出發)之後,一群人“一

  路嘻嘻哈哈”,氣氛和節奏都很輕快。於是“有

  人”(泛指)穿來穿去、左插右插,反而襯托出

  “你”(象徵引領者)沉默的力量,以及忽而又

  從中間“竄出”(象徵引領行為)的絕對孤獨。

  2014年6月25日於永安約

  他的創造(二十九)

  詩二十八《我繞着城牆走了三天》--

  我繞着城牆走了三天,它不飛,卻掉下羽毛

  眼看我就要着陸,要把錨拋在它斑駁的頂端

  為何不見牧羊的鞭子,驅趕怨恨和霧靄

  為何不是你,站在牆頭,對我怒目圓睜

  三天有多少橋樑處於無奈,將個個堡壘連接

  三天的烈日、山岡和海洋,也都要出頭露面

  我只有一寸完好的皮膚,等你們撕開

  我只有一塊碎片,保留着體溫,等你們飛起來

  這首詩可能是東盪子最“悲情”的詩,精神上受摧

  殘之程度,簡直到了“體無完膚”的境地。為什麼呢?

  詩中牧羊的“鞭子”,本應做策馬之資糧,卻淪為驅趕

  “怨恨和霧靄”之代理,“你”(象徵黑暗個體)表面上

  並不“怒目圓睜”;而“三天”是一個連續的時間概念,也

  是一個可怕的記憶經驗。令人叫絕的是,三天之“虛無”,連

  “橋樑”(象徵精神溝通)也“處於無奈”(象徵精神痛苦)。只

  因一個個“堡壘”(象徵黑暗代理),卻要那“橋樑”來連接成片

  或是集結成勢。哪怕“我”(象徵理想信念)只有一寸完好的“皮

  膚”,或是被斯成“碎片”(象徵受難感覺),“我”也要保留着自己

  的“體溫”(象徵存在可能),悲憫地等“你們”(象徵黑暗群體)“

  飛起來”(象徵黑暗姿態)。這樣的悲情詩,彷彿寫給黑暗的“挑戰書”。

  詩人東盪子,抵抗之決絕,體驗之痛切,至此本能也會發出“金剛怒”。

  2014年6月25日於永安約

  他的創造(三十)

  詩二十九《相信你終會行將就木》--

  為什麼我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在心心相印的高粱地

  不把生米煮成熟飯的人,是可恥的人

  在泅渡的海上

  放棄稻草和呼救的人,是可恥的人

  為什麼是你說出,他們與你不共戴天

  難道他們相信你終會行將就木

  不能拔劍高歌

  不能化腐朽為神奇

  為什麼偏偏是你,奄奄一息,還不鬆手

  把他們摟在枕邊

  作者習慣從生活本質出發,他心口如一的話,也都是

  成語中普遍經驗的話:“生米煮成熟飯”、“救命稻草”

  之類。只是他從反向思考的維度上,進行重組而已。

  正因為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絕對到不能再絕對,東盪

  子的詩歌,才能“人劍合一”,總是處於高處,彷彿古

  代的劍客,拔劍就能高歌,一劍就能封喉。而所謂的劍

  氣,卻是他的創造意識,或是他的本能反應。如此理解

  東盪子,“化腐朽為神奇”便成了“真、實、誠”的本領。

  2014年6月25日於永安約

您正在瀏覽: 他的創造--阿斯加詩篇詮釋(26-30)
網友評論
他的創造--阿斯加詩篇詮釋(26-30)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