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現代散文 > 閑話“虛恭與儒教”

閑話“虛恭與儒教”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小景

  閑話“虛恭與儒教”

  陳宣章

  歇後語:“臀弓出氣——虛恭。”臀弓,中醫又稱后陰、下極、魄門、粕門、鬼門、五臟使;俗稱肛門、屁眼、腚眼子;雅稱“玉樹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暴菊花中的菊花。《素問·五臟別論》:“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張介賓《類經四卷·藏象類》:“魄門,肛門也。大腸與肺為表裡,肺藏魄而主氣,肛門失守則氣陷而神去,故曰魄門。不獨是也,雖諸府糟粕固由其寫,而藏氣升降亦賴以調,故亦為五藏使。”徐大椿《難經經釋》:“極,底也;魄門,即肛門也。飲食至此,精華已去,止存形質。故曰魄門,即所謂鬼門也。又肺藏魄,肛門連大腸,與肺為表裡,故曰魄門。”

  虛恭,屁的雅稱。腸道產生、從肛門排出的臭氣。明代科考時規定:考生內急,必須領取“出恭入敬”的牌子,憑牌進出廁所和考場。士子們將如廁稱為“領出恭牌”,簡稱“出恭”。出恭即“方便”(不是“方便麵”的意思)。虛恭從“出恭”引申而來。文明禮儀之國講究語言文雅,即使“如廁”,也有許多說法:便旋、行清、更衣、出恭等等,飽含濃厚文化底蘊,將大俗變為大雅。虛恭又稱失氣。《素問·欬論》:“小腸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傷寒論·陽明病》:“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

  外面陰雨連綿,已經入梅。說起臀弓虛恭,蓋因看康有為《論語注》,感到一股阿摩尼亞的氣味。阿摩尼亞的化學成分NH3·H2O(氨水)。《藥典》:“稀氨溶液(DiluteAmmoniaSolution):每100ml中含氨10g,為無色的澄清液體;有刺激性特臭,呈鹼性反應。對昏迷、麻醉不醒者,嗅入本品有催醒作用。亦用於手術前醫生手的消毒,每次用本品25ml,加溫開水5L稀釋后供用”“功能主治:吸入或口服本品,可刺激呼吸道或胃粘膜,反射性興奮呼吸和循環中樞。昏迷、醉酒者吸入氨水有蘇醒作用,對昏厥者作用較好。外用配成25%搽劑作為刺激葯,尚有中和酸的作用,用於昆蟲咬傷等。”

  康有為說:“聖道不泯,天既誘予小子發明《易春秋》陰陽、靈魂、太平、大同之說,而《論語》本出今學,實多微言,所發大同神明之道,有極精奧者。”(《論語注·序》)孔孟之道竟然引出“大同神明之道”,實在是“曲線進入大同世界”,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大同世界”者,每個人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相同也。用“周禮”竟然可以“大同”,滑天下之大稽。儒教一詞首先出現於《史記》,正式使用於漢末蔡邕:“太尉公承夙緒,世篤儒教,以《歐陽尚書》、《京氏易》誨受四方。”魏晉時代,“儒教”這個概念逐漸流行。儒教把孔子學說當成宗教,與道教、佛教並列。但是,“孔子創教”的說法,則始於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孔子不但是教主,還是神。

  孔子頭上有“政治家”桂冠。春秋戰國是中國從奴隸社會轉化到封建社會時期。據記載,周初分封71國。53個姬姓之國中,文王之子16國,武王之子4國;周公後裔6國。封國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內的采邑。按照周禮,從周天子、各諸侯國、大夫、士、平民、奴隸都應該安分守己,相安無事,天下太平。但是,各諸侯國偏偏要不安本分;有的大夫、士、文人偏偏要變法;奴隸偏偏要求解放。公元前771年,犬戎殺幽王,滅西周。翌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鎬京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為東周。公元前256年,秦滅東周。搞來搞去,周天子自己就滅亡了。孔子如喪考妣,四處遊說14年,要復周禮,恢復周公旦時期的歷史狀態。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周禮代表奴隸社會的生產關係,諸侯國堅持周禮的都衰弱滅亡了。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初稅畝”,從法律上承認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時代的重大經濟改革;但是孔子修《春秋》時,記載“初稅畝”的目的是批評其“非禮也”(《左傳》)。後來剩下七強國,繼續改革發展生產的秦國最終統一了六國。春秋末年,孔子周遊列國,到處碰壁,就是因為他的那套理論不合時代發展洪流。韓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孔子做夢也想不到,就是秦國統一中國,取代了周朝。孔子是到處碰壁的“政治家”,活着的時候一無是處,是企圖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螳臂”。公元前492年,孔子60歲,自謂“六十而耳順”,過鄭到陳國。在鄭國都城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被人嘲笑為:“累累若喪家之犬。”孔子聽了曰:“然哉,然哉!”孔子自知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當時無法實施,卻“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的徒子徒孫竟然還說:“這就是孔子的偉大之處。”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有些人說:“仁就是‘愛人’。”這是誤解。孔子自己說得很清楚。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把眼、耳、嘴閉上,把手停止,只剩下兩個鼻孔出氣。如果再來一個“非禮勿吸”,不是周朝的氧氣不吸,馬上去見周公。

  儒家一貫吹噓孔子“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孔子說的做人準則,自己卻並不是這樣。

  魯國大夫少正卯和孔丘各辦私學,招收學生。卯多次把孔丘學生吸引過去聽講,只有顏回沒有去。少正卯與孔丘存在利益競爭。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執政(代理宰相任職僅三個月),上任才七天,立即殺害少正卯。“罪狀”:1。“心達而險”(通曉古今之變,敢於革新);2。“行辟而堅”(違背周“禮”,堅持革新道路);3。“言偽而變”(透徹講述革新道理);4。“記丑而博”(深知奴隸制腐朽和不穩);5。“順非而澤”(義正詞嚴的支持革新思想)。如果是“不賢”,孔子為什麼不“內自省也”,而要“成人之惡”?這難道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和為貴”?這就更加清楚,“仁就是‘愛人’”是誤解。孔子口口聲聲說“復禮”,而且“禮之用,和為貴。”為什麼不用“禮”,不“和為貴”了?

  最遲從南宋朱熹開始,一口否定孔子殺少正卯。但是,史書記載太多了:1。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2。《荀子·宥坐》:“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3。《尹文子·大道下》:“孔丘攝魯,相七日而誅少正卯。”4。《孔子家語·始誅第二》:“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於兩觀之下,屍於朝。”5。《陸賈新語·輔政第三》:“仲尼誅少正卯”。6。《淮南子·氾論》:“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七日而誅少正卯於東觀之下,門人聞之,趨而進,至者不言,其意皆一也”。9。《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昔孔子治魯,七日誅少正卯”。10。《白虎通義·誅伐》:“《韓詩內傳》曰:‘孔子為魯司寇,先誅少正卯。’”11。《後漢書·黨錮列傳第五十七》:“昔仲尼為魯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12。《後漢紀》:“湛曰:‘孔子誅少正卯,為其惑眾也。’”“膺對曰:‘昔孔子為魯司寇七日,誅少正卯於兩觀之下。’”“昔孔子誅少正卯,以顯刑戮。”13。《東觀漢記》卷十五:“彼仲尼之佐魯兮,先嚴斷而後弘衍。雖離讒以嗚邑兮,卒暴誅於兩觀。”14。《論衡·定賢》:“孔子稱少正卯之惡曰:‘言非而博,順非而澤。’”15。《晉書·嵇康傳》:“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亂教,故聖賢去之。”16。《晉書·范寧傳》:“昔夫子斬少正於魯,太公戮華士於齊,豈非曠世而同誅乎!”17。《魏書·回父鑒傳》:“昔孔丘為司寇,十日而誅少正卯。”18。《舊唐書·李義府傳》:“仲尼為魯司寇七日,誅少正卯於兩觀之下”。19。蘇軾《東坡志林》:“孔子為魯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或以為太速。”20。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嘉為大奸大憝,請加少正卯之誅,以為欺君罔世、污行盜名者戒。”21。北宋·田況《儒林公議》:“在魯為孔子誅少正卯刃”。22。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之三》:“孔子卻萊人,墮三都,誅少正卯,是甚手段,非大豪傑乎!”23。《宋史·劉敞傳》:“王制之所必誅,未使即少正卯之刑,已幸矣”。24。《宋史·王覿傳》:“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治。”25。《遼史》:“舜流共工,孔子誅少正卯,治奸之法嚴矣。”26。《金史·本紀第八》孔子為政七日而誅少正卯,聖人尚爾,況餘人乎?”還有許多涉及“兩觀之誅”者。為什麼朱熹之流要抹去史實呢?因為孔子誅少正卯理屈詞窮,而朱熹之流欲蓋彌彰。

  《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說:“利用花言巧語而使人歡喜,這不屬於仁的行為。”孔子非常憎惡能說會道的人,他看重做實事,而非巧言善辯。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可是,搞經濟發展用花言巧語有效嗎?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法家(商鞅、范雎、吳起、韓非等等)哪一個不被儒家抨擊?這些法家做實事,搞變法,發展生產,民富國強,卻因為破舊習、反周禮,而致儒家切齒之恨。

  有人說:“孔子自己不善言辭。”這是胡說八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做起來不容易,說話能夠不遲鈍嗎?”)孔子周遊列國,販賣的那套理論滾瓜爛熟,還會不善言辭?他自己自命“從心所欲”,徒子徒孫說他“真得道之人也”。周遊列國就是靠“巧言令色”,賣不出去是因為“不合時宜”。春秋時期,諸子百家齊鳴。孔子辯不過別家,就假裝不善言辭,給別家扣上“巧言令色”的帽子,再上綱上線說別家只會“文飾詞藻”,“不是真正有仁德的人”。

  晉國趙簡子的家臣佛膾佔據中牟(今河南湯陰縣境),鬧獨立。佛膾知道孔子對趙簡子不滿,就請孔子前去相助。按理說“克己復禮”、反對“以下犯上”,應該拒絕,可是孔子打算應召。子路責問孔子:“我曾聽老師說過:‘君子對於自身行為不軌的人是不予支持的。’如今佛膾有叛逆行為,您卻要到他那裡去,這又該怎麼解釋呢?”孔子言行不一,卻強詞奪理辯白:“對,我說過這話。但是,你不知道嗎?真正堅強的東西,怎麼磨也磨不薄;真正潔白的東西,怎麼染也染不黑;我不是匏瓜,哪能掛在半空中不出仕食祿呢?”這裡,孔子承認自己熱衷做官,“出仕食祿”;又把自己說過的話扔在一邊:“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衛靈公寵妃南子,風流聞名,傳遍朝野。孔子見南子,引起耿直的子路不滿,覺得孔子拜到在南子的石榴裙下太失身份。孔子賭咒發誓:“如果我有別的邪念,老天爺罰我不得好死吧,罰我不得好死吧!”孔子為依附權勢者不惜自損人格。

  孔子看到衛國人煙稠密,學生冉求問:“那麼下一步該怎麼辦呢?”孔子說:“應該讓他們富裕起來。”冉求又問:“如果富了,還要怎麼辦呢?”孔子不加思考地答:“那自然是對他們進行教化。”孔子主張“罕言利”(《論語·子罕》);孔子認為,用對待“義”、“利”的態度來區別“君子”與“小人”。孔子先用“利”吸引衛國人,再想“教化”以“義”。他又忘了《禮記》:“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論語·陽貨》)這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經典話語,也有為這句話辯解的,說是“只不過是孔子作為一個男人一時間的感觸,與異性和下人相處很難的意思,並沒有多大深意的話語。”也有人竟然據此得出結論:“孔子反而很尊重婦女。”

  《論語·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亂臣指主要功臣;“亂”如當時樂章中全篇要旨部分:亂曰,意為“主要”部分。周武王說:“我有十個幫助我治理國家的功臣。”十個功臣中有一個婦女(文王之妻即武王之母,道德賢惠,母儀天下),孔子只算九人。武王之母道德無雙,既非小人也非沒有教養的嘮叨家婦,可是硬被孔子排斥在外,而且神情蔑視:“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一面說“人才難得”,一面因為是婦女而抹殺。

  新儒學自稱:“不僅是中國古代的社會統治和社會管理學說,而且與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學說,乃至民主革命學說和共產主義說都是兼容的。”還說:儒學“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表明禮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標,就是創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暨全社會的和諧。儒學無論新舊,換湯不換藥。這個“湯”中的阿摩尼亞氣味難消。

  魯迅《華蓋集·小雜感》:“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是。大抵!”2011年1月11日,總高9。5米的孔子像豎立於天安門以東的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新儒學家們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您正在瀏覽: 閑話“虛恭與儒教”
網友評論
閑話“虛恭與儒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