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官山:恬靜的安息地

官山:恬靜的安息地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得得9

官山:恬靜的安息地 標籤:綠山牆的安妮

  初謁官山,是在2000年。

  時令已逼近季秋,正是楓葉泛紅的季節。坐在飛馳的汽車上,不知怎的,我腦海中不斷地勾勒出一幅幅“官山紅葉圖”來,那漫山遍野的紅葉如霞似火,燦若春花。

  遠遠望去,一脈青山,層巒疊嶂,連綿不斷;一泓碧水,不疾不徐,汩汩而流。恰逢斜風細雨,雲煙氤氳。煙霧起自山腰而縈繞于山頂,青山隱逸,一片空濛,讓人無端地生出些遐思來。目之所及,彷彿不是溈寧山區的真景實物,而是一幅巨大的潑墨山水畫。那份恬靜與安寧,足以蕩滌旅人的勞頓與風塵。

  初知官山,始於家書。官山,原是楓林鄉龍塘原的一座無名山,宋代時屬衡陽郡。它的得名,源於先祖張浚、張栻父子。後讀史書,方明原委。據《宋史》記載,“浚幼有大志,及為熙河幕官,遍行邊壘,覽觀山川形勢,時時與舊戌守將握手飲酒,問宗祖以來守邊舊法,及軍陳方略之宜”,他“在京城中,親見二帝北行,皇族系虜,生民塗炭,誓不與敵俱存,故終身不言和議。”張浚官拜樞密使,功封魏國公,他執政於南宋朝廷多事之秋、國家民族為難之時,一生忠君愛國,力主抗金,身經百戰,歷盡坎坷。隆興二年(1164)七月,張浚在回長沙時,途經余干(今南昌),先後避暑於養正堂、清音堂。八月二十七日,先祖父子同游,步上山頂,復步下石蹬。張浚一路上並無倦意,張栻甚喜。張浚笑着對張栻說:“爾輩喜我強健,不知吾大命且不遠矣!”八月二十八日,張浚命張栻坐於前,“問國家得無棄四郡乎,且命作奏,且致仕。”他在臨終之時手書付二子曰:“吾嘗相國,不能恢復中原,雪祖宗之恥,即死,不當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 張栻、張杓二兄弟謹遵父命,與當年十一月辛亥,將一代忠臣賢相安放在南嶽衡山之陰楓林鄉龍塘原這座無名的青山之中。據《神道碑》記載:甫畢葬事,張栻即拜疏,言“吾與虜人不共戴天之仇。向來朝廷雖亦嘗興縞素之師,然玉帛之使,未嘗不行乎其間,是以講和之念未忘於胸中,而至誠惻恆之心,無以感格乎天人之際,此所以屢敗而功不成也。今雖重為群邪所誤,以蹙國而召寇,然亦安知非天欲以是開聖心哉!謂宜深察此理,使吾胸中瞭然無纖芥之惑,然後明昭中外,公行獎罰,以快軍民之憤,則人心悅、士氣充,而敵不難卻矣。繼今以往,誓不言和,專務自強,雖折不撓,貫徹上下,則遲以歲月,何功之不成!”隨後十數年,張栻繼承父志,一心抗金。

  南宋淳熙七年(1180)二月,張栻卒於江陵(今屬湖北)府舍。《神道碑》云:“淳熙七年二月甲申,(張栻)卒於江陵之府舍。比詔下,以公為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沖佑觀,則不及拜矣。訃聞,上亦深為嗟悼,四方賢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靜江之人哭之尤哀。柩出江陵,老稚挽車號慟,數十里不絕,其弟衡州使君杓,護其柩以歸。”張栻彌留之際,“猶手書勸上親君子,遠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惡公天下之理。”(《宋史。道學傳》)后歸葬於父塋之側。墳墓所在鞠為榛莽,士人亦鮮有知之者。自此以後,世人便將張浚父子安息的這座山叫做“官山”。

  “青山有幸埋忠骨,黃土無情掩風流。”八百多年過去了,當年叱吒沙場、用兵如神、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抗金英雄和淵源濂洛、危微嗣繼、與朱熹一起坐皋比而授經的一代宗師就這麼靜靜地躺在着青山綠水的懷抱之中。自古“功績銘於金石”。但是,御賜的“下馬碑”和祠堂、書院早已不復存在。隨着歲月的流逝,黃土已經把他們的功績一一湮沒。如果沒有這墓碑,誰還會把這兩座普通的墳塋與他們的赫赫聲威相提並論呢?

  徜徉山間,滿目翠綠,宛若仲春。我想起腦海中那子虛烏有的“官山紅葉圖”來,覺得好笑:官山沒有楓樹,何來滿山紅葉?!原來是自己不經意間把官山與嶽麓山等名山扯在一起了,以為官山會和那些名山一樣用滿山紅葉來裝扮自己、招徠他人,根本不曾想到官山它居然這般樸實無華。雖然它有古木參天、老藤蜿蜒,也有怪石盤踞,飛瀑流泉,但更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綠色和平平淡淡的寧靜。我想:這也許正是先祖選擇這裡的原因吧。他們生前目睹了太多的連天戰禍,經歷了太多的顛沛流離,他們所渴盼的,不正是讓天下人都過上這種恬靜的、田園牧歌式的安定生活嗎?共2頁,當前第1頁1

  本文作者:桎木山人

  山間無數的梧桐樹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們有的高達數米,有的還不足一米,漫山遍野,點綴在松林之間。我仔細地端詳着,它們迎風沐雨,傲雪斗霜,再這並不肥沃的土地上頑強地生長着,一代又一代。也許,這是它們受先哲英靈的潛移默化而使然吧

  陪同的人介紹說,官山的梧桐樹生命力極旺盛,只要有種子,隨便撒在哪裡,都能發芽、紮根、開花、結果、長成參天大樹。它們全身都是寶:落葉可以用來燒茶做飯;種子可以炒熟吃,還可以榨油;樹榦更有特色,它質地輕巧,卻堅韌無比,是製作各種樂器和器具的上好材料。他還告訴我,不僅當地人喜愛這裡的梧桐樹,外地人也同樣喜愛。一些慕名而來觀光、休閑的外地遊客常常從這裡帶去樹苗,讓官山梧桐樹到更多的地方開花結果。

  官山漸遠。

  回眸官山,煙霧重重,靜若處子,給人一種超然脫俗的感覺。我暗自慶幸:初謁官山,雖沒有看到想象中的紅葉,卻看到了梧桐樹。那挺拔的樹榦,那翠綠的葉片,無時無刻不迸發出一種頑強的生命力,無時無刻不啟迪着我去思索、去奮鬥。

  你已經植根於我的心上了,官山梧桐。

  共2頁,當前第2頁2

  本文作者:桎木山人

您正在瀏覽: 官山:恬靜的安息地
網友評論
官山:恬靜的安息地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