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想起了家鄉的古會

想起了家鄉的古會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pp958

  今天是農曆七月二十四日,我想起了我們村的古會。

  傍晚,妻子還沒下班,看着沒有着落的晚飯,於是決定自己動手,做一頓“美餐”。打開冰箱,除了一塊水煮五香大肉以外,幾乎沒有可以選擇的食材。突然鍋台上一塊鍋盔饃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一塊已經擱置了一周,妻子準備丟棄的“半成品”,我照着周北“祖庵馬駒泡饃”的做法,進行了加工,不大一會,一碗香噴噴的自製泡饃就上桌了,味道確實不錯。

  吃完泡饃,愜意的躺在沙發上,看着牆上的電子萬年曆——農曆7.24,哦,三十年前的今天正是熱鬧非凡的時刻。於是關於“歷史上的今天”的一些往事如同小小的浪花在我心頭不停地翻騰着,使我不由得擷取幾朵。

  我小的時候,正是以階級鬥爭為剛的年代,吃不飽的我們整天盼着過會,因為一到過會就能吃到白饃、一到過會就能吃到生產隊分的幾斤大肉和母親做的臊子面。記得每年過會前一天,爺爺從隊里領回大肉后,在做臊子時,總不忘切幾大塊肥肉,放在鍋里,肉熟出鍋前先給我們弟兄每人舀上少半碗臊子湯和兩塊肥肉,讓我們泡上一大片鍋盔或者兩個蒸饃解饞。在我的記憶中,那碗臊子泡饃就是天下絕美的佳肴。

  生產力水平的低下、物質的匱乏,加之飢餓貧窮的年代,這一天最豐盛的席面也不過是紅芋粉條、涼拌豆芽、白菜燴豆腐,碗面放幾片肥肉罷了。而親戚拿的禮物多是兩把挂面,一斤點心,愛好的再加上一斤白糖。

  關中的七月是一個多雨的季節,說來也怪,七月二十四這一天,幾乎年年下雨。我家門前的路面較低,下雨容易積水。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過會下大雨,幾個比我大一點的孩子,在路中央挖了一個小坑,這個惡作劇曾使許多親戚一隻腿栽進坑裡,跌倒后不是坐在水裡就是爬在泥里,將嶄新的衣服弄濕弄泥,將提貨籠子摔在地上,將禮品浸濕,而製造鬧劇者則躲在一邊拍手、看笑,有時我也附和着。

  七月二十四畢竟是七月會裡最遲的會了。越是貧窮,勤勞可憐的人們越是捨不得,尤其捨不得吃過會親戚拿的禮品,總是存放到七月底或者秋後的十月,以便回禮,於是我們村的人經常吃的是附近村子親戚提前過會接到的禮物。

  八十年代初的一個秋天,一夥村民去山上扯葛條辮包穀,中午時分村長拿出午餐——過會接到的點心,就往嘴裡送。吃着吃着覺得味道怪怪的,仔細一瞧,原來全都發霉變綠了,生氣的他將這些“美餐”扔到了深谷,最後餓着回家。

  睏倦的村長躺在炕上,想起白天發生的事情就上火。第二天晚上立即召開村委會一班人馬,商量改會的日子。有人提議將古會改到十月,理由是秋高氣爽,天氣變涼,走親戚方便,飯菜、禮品好存放。可一老人出來反對,說是村子很早之前也曾將會改到十月,改后的村子連連出事,於是又改到七月。經過一番激烈討論后,村長最後發言:我們村人吃了親戚這麼多年的霉點心,乾脆叫他們也吃吃我們的霉點心吧,和咱村親戚最多的XX村七月初五,我們改為七月初四吧。於是第二年七月初四,村子唱大戲,方圓數里前來觀看,熱鬧非凡,古會改成。

  改后的古會,正是盛夏,天氣炎熱,酷暑難耐,親戚到后,手持扇子,仍汗水直淌。飯菜準備少了怕不夠,準備多了怕剩下。由於沒有冰箱、冰櫃,剩下的飯菜,往往放不到第二天早上,就變壞了。再說七月初這個時令,也沒有鮮菜上市,餐桌上過來過去只有肉,導致許多年輕人不願意走親戚,怕熱、怕吃。

  我從沙發上坐起,回味着剛才用一周都沒有變壞的鍋盔做的大肉泡饃,不由得懷念起七月二十四的古會來了。是啊,這個日子,不熱不冷,食物容易存放;這個日子秋高氣爽,適宜賓客;這個日子也是農閑時節,親戚朋友聚會,其樂融融,其喜洋洋!

  可惜隨着歲月的流逝,七月二十四,這個特殊的日子早已成為村民一年裡最平常,誰也不會關注的一天了。

  九月九日農曆七月二十四晚

您正在瀏覽: 想起了家鄉的古會
網友評論
想起了家鄉的古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