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讀書沙龍活動發言稿

讀書沙龍活動發言稿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pp958

讀書沙龍活動發言稿 標籤:讀書思廉

  讀書沙龍活動發言稿

  老師們,今天我們聚在一起,舉行我校首次教師讀書沙龍活動,這種交流座談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要大家暢所欲言,談談自己讀書的經驗和感悟,同時也包括讀書時遇到的困惑與問題。共同切磋探討,交流讀書方法,增加讀書興趣,提高讀書效果,營造書香校園。現在,我就利用這次機會,就個人讀書的一些點滴來簡單談談。

  南宋·陸遊有詩云: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中說:“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老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

  《莊子·逍遙遊》“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莊子·至樂》--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 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主要意思就是說“小箱子裝不下大東西,短繩子打不上深井水”。

  教師如果沒有深深的學養之水,是無法承載教書育人的大船的。水深者,如“百家講壇”之易中天,朴樸素素,自自然然,可是人莫與之爭。水淺者,或玩弄教法,常以專家自居,掩耳盜鈴,比如那個叫俞敏洪的,到處演講,就一個話題“生命”,實際上是把作家冰心的散文《生命》抄來,添鹽加醋,再進行販賣;或心煩氣躁,現“萬金油”之象,迎合庸人口味;更有甚者,自詡才高,作懷才不遇之狀,騙去學生同情。

  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因此,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所以,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把讀書與“端正教風、增強素質、提高能力”結合,使讀書應該是我們的職業習慣,在閱讀中與大師對話,在閱讀中與哲人交流,我們教師的形象就會更厚重、更雅緻。

  很幸運,在我教學生涯的最後歲月里,遇到了一個讀書局長、兩個讀書校長,要說我個人最近幾年有哪么一點點進步,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多少少受了讀書領導的一點影響吧。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買一本教育專家的教育名著,促進同志們的專業成長,說實話,這類書籍枯燥無味,如果不靜下心來則很難深入地看下去,而且要深入思考,否則,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停留在表層。

  對於如何去讀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不過無論你怎麼讀,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做讀書筆記,寫讀書感想,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是記讀書筆記的益處。我讀過去的書籍一般情況下都要做摘抄,寫幾句感想,並且我記筆記一般只記這幾類:一是優美的句子,格言警句;二是教育小故事;三是風趣、幽默的字句;五是精彩簡潔的各種評論,經典課例中的一些點評;最後一點,就是抄一些古詩詞。另外在記的同時,我還堅持做到多讀。讀自己記的讀書筆記,一有時間就拿出來讀。只有把它讀熟,才能把別人的東西內化到自己身上,書到用時方才不會恨其少。我覺得做筆記,讀筆記,在不經意間慢慢地厚實了我的文化底子,滋潤了我的工作,豐富了我的生活。偉人毛澤東就是一個“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典範。在他讀過的幾乎每一本書上都留有大量的批註,標有無數的讀書符號。書的頁眉頁腳、字裡行間都記得密密麻麻。這一讀書方法和習慣值得大家學習。只要是自己的書,你就可以在書上圈點批註。對書中那些精美的句段要隨時做摘記。南宋著名學者羅大經說:“眼過十遍不如手過一遍。”

  如今的年輕人都喜歡網上閱讀。網上讀書有諸多好處:信息量大,觀念新,作為教師,想要在網上讀書成長,莫過於進入教育在線,瀏覽教育名家的博客。讀讀他們的文章,學習學習他們的思想,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不管以何種方式閱讀,我想,只要能養成一種習慣,不久的將來,各位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收穫很多,竇桂梅老師說:“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獲得語言的魅力,文化的浸潤,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滋養,在讀書中培植書香氣息;書讀得多,起點就高,視野必然開闊,眼光必然深邃;書讀得多,悟性就越強,新觀念一聽就能吸收內化,新方法一看就能巧妙運用;書讀得多,就會充滿創造精神,就能把別人的東西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成為一名既有共性追求又有個性特徵的優秀教師”。

  第二個環節是:我讀書的那些事兒。

  記得當初大學臨畢業之時,古文字學老師辛介夫先生告訴我們說,以前有個老師給他的學生說,畢業之後每人每年要堅持讀一本書,當時很多學生都笑了,說一年讀一本書,那還不容易嗎?幾年之後,學生回訪老師,老師問學生讀了幾本書,學生慚愧地說幾乎沒有讀什麼書。辛老師講話的意思學生也都能聽明白,就是告戒我們不要忘記讀書。

  現在畢業已經24年了,回想起來,實在慚愧,還真沒有讀幾本書。年輕時,我讀過幾本書,大概到2000以後,心性開始浮躁,加上懶惰,十幾年了,一年就只讀一兩本新書,再就是重溫《四書》和《莊子》,其次就是網上閱讀,再其次就是讀一些雜誌什麼的,最喜歡的是《散文海外版》、《讀書》《新華文摘》等。

  具體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讀書的,已經記不起來了。小學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啟蒙老師,當時的村學,條件很簡陋,體育活動器材只有兩副鐵環,每天的活動課除了滾鐵環就是老鷹抓小雞,擊鼓傳花,丟手絹等。老師每天在活動之前就給我們講個故事,第一天他就給我們講故事“半夜雞叫”,第二天是“武松打虎”,第三天是“永州某氏之屬”,而後就是許許多多的寓言、童話和成語故事,《水滸》《西遊》《三國》故事。我覺得我們老師特偉大,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故事。鳳凰擇梧而棲,那個每天將一個故事的語文老師第二年就飛走了。

  讀的第一部大部頭的著作是上初一時,從鄰居家的垃圾堆里撿來的,前後都掉頁了,戰鬥英雄周大勇的故事很吸引人,自習課上偷看,被班主任老師(語文老師)發現,沒收。過了幾天,老師叫到他的辦公室,問我從哪裡弄來的書,還告訴我那書的名字是《保衛延安》,是“反動書籍”,讓我帶回去在家裡看,不能拿到學校。

  上高中時因看小說,耽誤的功課,期末考試,九門課除了數學和英語,七門掛科。從此開始,給自己做了限制,讀書(主要是看小說)每天不能超過30頁,章回小說每天只讀一章(回),一直堅持到臨高考前。由於愛看書,而不愛聽語文老師講課,高中的語文老師很討厭我,上語文課時經常被老師“請”出教室,這可好,又給了我自主的讀書時間。這樣,每天讀一點,高中時還讀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高中讀的。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的普及讀物《中國古代史常識》《中國近代史常識》《中國現代史常識》(共七冊),《高山下的花環》《瀟湘夜雨》等。高考得益於讀書,相對於其他課程,語文成績很好。

  大學四年時間,我在圖書館借閱量超過了一千本。不是自誇,很多人四年的借書量還沒有我一年的多。可是,這個數字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有些書從圖書館拿出來又放回了,有些只大概瀏覽一下就歸還。對於書,同認真閱讀相比較,我更看重的是拿在手裡的那種感覺。不管看不看,在手裡過一次,心裡就塌實,就高興。所以,每天晚飯後,都要進“師大書亭”一次;只要到星期天,總要到街上的書店裡跑一趟。收藏了一份西安市新華書店的地址目錄,凡是能到的都去過了。還常在外面小書攤挑挑撿撿,儘管囊中艱澀,身邊倒一直也就沒有斷過書。

  我不斷添置手頭的書籍,似乎是為了滿足我身體上兩個器官--眼睛和手--的渴書症,我並不要求自己認真讀書,不過放在床頭舒服,而且漸漸地覺得又是一種光耀,甚至一種虛榮。漸漸地,有了一種貪慾,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書,就要弄到手,就節衣縮食,每月從國家補貼的20多元的生活費中省下一小部分買書,每學期家裡給的100元零花錢基本都用來買書。每每買到一本新書,聞着油墨的清香,有一種醉人的感覺。大三時的唐宋文學、明清小說,特別是“小學(即文字、聲音、訓詁之學)”老師的課上得非常好,我也跟着鑽進了故紙堆,開始收藏古籍,大學畢業時的藏書雖不能用汗牛充棟來誇張,但在同年的大學畢業生中可以很自負的說的確不算少,工作以後,我發現自己竟然是慶陽一中藏書最多的教師。

  年輕時酷愛讀書,可是天生愚笨,學無所成,只做得一個教書匠而已……

  當語文老師,發現自己的收藏的那些古籍及古籍研究資料基本無用,束之高閣,成了擺設,2000年一中校慶,把好幾百本關於“古籍研究”的資料與工具書都捐給了一中圖書館。1995年,開始做當班主任,讀書的方向與目標轉向了教育理論及教育實踐方面,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給教師的建議》,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李鎮西的《從批判走向建設》、《愛心與教育》、《走進心靈》、《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青春期悄悄話》,盧梭的《愛彌爾》,洛克《教育名言錄》,亞米契斯《愛的教育》,戈登·德萊頓的《學習的革命》,《論語》《孟子》《莊子》,《紅樓夢》,劉再復的《傳統與中國人》,李澤厚《美的歷程》、《批判哲學的批判》等。

  以上侃了這麼多,就兩層意思,一是讀書要勤奮,二是讀書要有專攻方向。我要講的第三層意思就是:讀書要思考,要把讀書和自己是實際生活與工作聯繫起來,實踐是我們讀書的參照坐標。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要求讀者善於獨立思考問題。如果我們完全信書,唯書本是從,輕則使個人成為書獃子,重則形成所謂“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和“唯書”的作 風,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我沒有這樣的高度,我的原則是讀別人的書,想自己的事,讀古人的書,想現在的事。這個我在以前讀書活動中曾經講過。譬如,魯迅說讀《紅樓夢》:“經學家看見了易,道學家看見了淫,才子家看見了纏綿,革命家看見了排滿……”不管讀什麼書,我都把它和教學與班級管理聯繫起來,後來看李希貴寫的東西,他愛讀企業管理的書,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去思考教學與教育管理。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第四,和學生共讀,用情感激活感情。

  利用閱讀課,和學生一起讀《圍城》《高山下的花環》肖復興的《母親》戎林的散文《認識父親》舒婷《會唱歌的鳶尾花》《三國演義》(片段)《紅樓夢》(片段)等。在班上成立“蘭舟社”與“凌煙閣”,舉行朗誦、書評、演講、寫作等語文活動。(略)

  第五,讀寫結合。例如:《哲學是教育的支點》《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想起讀書1-7》《關於學生評語的創新與實踐》《捧着一顆心來》《讀莊子點滴》。還有系列短文《老師,你注意這些細節了嗎》

  ……

  很喜歡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今天就以它為結束語送給老師們吧: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謝謝大家!

  2013年6月

您正在瀏覽: 讀書沙龍活動發言稿
網友評論
讀書沙龍活動發言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