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莘莘學子人生的第一次“抉擇”

莘莘學子人生的第一次“抉擇”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莘莘學子人生的第一次“抉擇” 標籤:守住第一次 人生不設限 開學第一課 新春第一課

  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多少學子,多少家長為這個人生第一次“命運的抉擇”所折磨。無奈又別無選擇,硬着頭皮而投入高考。因為,這一抉擇關係著一個學子一生的命運,也是驗證十年寒窗歷練的結果。什麼時候能結束這“科考”制度,把大學的門敞開,讓天下的學子自由出入這座高貴的殿堂。學習生活本領,文化知識,以增長才幹這是每個人的共同願望。可這道“科考”門檻把無數求知的學子擋在門外,或者幾經拼搏無法跨入這道門檻成為學子一生的遺憾。這是人類社會的悲哀,也是純屬人為製造的“屏障”,釀成的悲劇。真誠地期盼把這禁錮的大門拆除,讓求知的莘莘學子理直氣壯地步入這座知識的殿堂,把求知似渴的青年造就成為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面對這“科考”,制度,多少學子,焦頭爛額,為此而日夜奮戰在書海里。求知是上帝賦於人類的職責,是人類追求文明的通途。

  在求學的道路上,莘莘學子發憤圖強,為了學好知識而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形同一塊海棉體汲取着知識的能量。人的一生是學習中度過,學習可以掌握世間所有的知識財富。不學無術,一生也不會有所成就,形同行屍走肉,愧對蒼天厚地,生育養育自己的父母。

  十年寒窗勤奮學習,最終目的是學好生存的本領,為國家,為完成父母的厚望,成就一番事業,做一個有用的人才。科考制度從某種角度上講,是從有學識的人群中選拔國家需要的人才。但是利弊總是相互依存,有積極的一面,就有消極的一個面。科舉制度,在正常渠道下,為國家選拔了一些有用的人才,對社會有積極的意義,推動社會向前發展;但是,對哪些因為某種原因,臨陣發揮較差的人來講,就是一個制約,限制了他們發展才幹的機會,導致他們喪失了報國的機遇。這是一個不利的因素,必須看到,只有認清其利弊,才能辨別其制度的優劣。科考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是促進了學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以掌握的學識服務於國家,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壯大。所以在封建時代,科舉制度對社會曾經起到推動作用。

  社會在發展變化,今天已經不能與昔日相比,社會科學的高速發展,人類步入知識信息時代,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學習知識的範圍也在擴大。所以,仍然依靠科考來完成選拔人才,對選拔人才是一種制約,也是浪費人才的表現。國家把培育人才列為國策,把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全面培育人才,可謂是不拘一格求人才。科學高速發展,領域不斷的拓寬,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所以,把大學的門檻仍然設置的那麼高,形同鯉魚撞龍門一般的艱難,導致無數的學子無法進入學府正常學習科學知識,喪失了年輕學習最佳的時機,這對求知似渴的學子,對國家均是一種變相的損失,科考制度現在的延用是弊端大於利。所以,應該把科考制度取消,用新的方式,來選拔社會人才,培育國家適用的人才,這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家長遠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十年栽樹,百年樹人,教育是國家的命脈,一切在改革中發展,教育制度,科考制度也應該隨着社會的進步發展而改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千萬學子的心愿。

  現在教育部出台了一些有關教育改革的措施,擴大院校自主招生的範圍,直接從高級中學選拔優秀學子直接入學,還有以長期學習成績作為學院吸收入學的參照數據,這些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事物是在發展中不斷的完善起來的,沒有成功的範例,但可以嘗試地去做,只要利國利民就是好的措施,能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提高民族精神就是好的政策。教育改革應該從高考制度上着手,把有求學慾望的學子吸收到學府中就讀,完成應學課程,達到專業水平,能獨立工作,並且勝任,就是優秀的學子。這才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社會成為一個和諧的良性發展的整體,整個民族共同為社會的發展壯大而奮鬥。

  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向大眾開放,讓莘莘學子們在學習中鍛煉成長,為國家的發展而奉獻自己的一切,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推動人類社會健康發展。

您正在瀏覽: 莘莘學子人生的第一次“抉擇”
網友評論
莘莘學子人生的第一次“抉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