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生活隨筆 > 張華波:風雨之後是彩虹

張華波:風雨之後是彩虹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pp958

張華波:風雨之後是彩虹 標籤:風雨哈佛路

  在安龍縣海子鄉北部一個叫石丫口的山村,有一個名叫張華波的青年,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辛酸,但他在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時,迎來了一個明媚的春天……

  從警——領銜破大案

  2004年7月,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剛畢業的張華波,被學校推薦到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派出所當協警。

  這年8月26日,貴陽市花溪公園發生一起搶劫交警並將交警刺傷的惡性案件,歹徒畏罪潛逃。公安部發出通緝令,要求在貴陽市各區域通緝兇手,各轄區派出所、治安聯防隊相互配合,儘快辦理此案。然而,由於線索中斷,此案遲遲難以告破。

  同年9月14日,龍洞堡派出所接到當地群眾報案,稱金築大學後山多次發生搶劫。據初步調查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對象大多數是金築大學的學生,犯罪分子用匕首挾持女學生,迫使男學生掏錢。所里決定由張華波帶兩名協警,在金築大學後山實行蹲守。那段日子或許是張華波從警生涯中最為難忘的歲月,對一個剛走入社會,涉世未深的青年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軍令如山,接到任務后的張華波果斷決定,由他本人與另外一名女協警扮演情侶,在發案現場“談戀愛”,引“大魚”上鉤,另一名協警潛伏在叢林中,萬一有動靜就立即向所里彙報,並在第一時間趕來相助。制定好方案后,就立即實施布控。

  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星期過去了,沒有任何動靜,有的只是蹲守在黑暗中的孤寂。難道是行動暴露了目標?還是犯罪分子作案的地點已轉移?但張華波心裡只有一個信念:在沒有接到撤離崗位的命令前,絕不鬆懈,絕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勝利永遠屬於執着的人。2004年9月23日中午,他像往常一樣,嚼了一包方便麵后,便和“女朋友”牽着手在叢林中“散步”。突然,林蔭深處跳出兩個蒙面人,一高一矮,手持匕首將“女朋友”擒住,高個子惡狠狠地對張華波說:“想要她活命的話就把身上所有值錢和東西交出來!”張華波用“顫抖”的雙手拿出錢包、手機、數碼相機,又轉過身去拿“女朋友”的錢包、手機、項鏈等值錢的物品,湊在一起有一小堆。張華波雙手托着遞給高個子。高個子一隻手拿不完,只好把匕首銜在嘴裡雙手去接物品,這時只剩下矮個子用匕首挾持住“女朋友”。說時遲,那時快,在高個子接物品的那一瞬間,張華波猛地一拳擊在矮個子的手臂上,匕首立刻落地,擺脫了控制的“女朋友”對付矮個子,張華波對付高個子。由於高個子手中有武器,必須得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制服。叢林中的兄弟也在第一時間趕到。不到一分鐘,三人已將兩名犯罪分子成功制服,但張華波的胳膊還是受了傷,縫了6針。

  據犯罪分子交待,8月26日花溪公園搶劫交警並刺傷交警案也是該團伙所為,公安部門根據犯罪分子提供的線索,將這一團伙成員紛紛抓獲。

  打工——無奈的選擇

  對於出身農村的張華波來說,若不是客觀原因,或許他的從警生涯也不會畫上句號……

  2004年臘月,張華波回家過春節。

  為了他的學業,家裡把耕牛也賣掉了,還欠下2萬多元的債。父親在一個採石場打工,每天固定收入20元。繁重的體力勞動讓父親積勞成疾,經常揣一瓶安乃近,身體疼痛時服一粒又繼續工作。看到這些,張華波揪心的痛。近年關,家家戶戶殺年豬,而自家的豬圈裡空空的,隔三差五總有人進上門催債……

  張華波想,自己一個月的收入除開支外所剩無幾,靠帶病的父親每天20元去還2萬多元的債,豈不是天方夜譚?於是他決定,暫時離開自己心愛的職業,先去賺錢把債還了再說,別無選擇。

  過完春節,張華波到貴陽辦好辭職手續后隻身南下,到深圳一家電子廠做了一名普通工人。由於他勤學好問,工作踏實,為人誠懇,三個月後由普通工人直接升到業務主管,工資也上調到3000多元。張華波在掐指盤算着:照這樣,只需一年時間,他就可以把家裡欠的債還清。於是,他拚命地工作。

  盡孝——有父不遠遊

  正當張華波以為前程即將是一片春光時,卻遭遇晴天驚雷。

  2005年10月5日,張華波的父親突然暈倒,醫院的診斷結果是:腦溢血,需做開顱手續!

  此時的張華波沒有沉淪,他選擇了堅強。四處籌錢,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父親。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治療當中,父親的病情是穩住了,但從此癱瘓,也就意味着吃、喝、拉、灑都需要人護理。

  張華波把父親從醫院接了回家,仔細算了一筆賬,自己讀書負債2萬多元,醫療父親花了4萬多元,除了自己的積蓄,欠債5萬多元。這些債,要自己掙錢來還。然而,自己出們去掙錢,母親在家既要照顧父親,又要干繁重的農活,可能生活都成問題。

  想到父親為自己學業的付出,張華波深感內疚,他沉思着:自己掙到錢還完債以後父親是否還在人間呢?有沒有一種兩全齊美的辦法呢?張華波決定留下來照顧父親。

  種樹——碩果滿枝頭

  張華波想,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大,可當地乃至全縣的水果大多數都是從外地運來的。在本地種植水果一定有市場。於是他準備種植果樹,可投資從哪裡來?有誰還敢把錢借給債台高築的自己?

  2005年12月,張華波把自己的設想、規劃、方案以書面形式呈交到海子鄉政府、林業站、石丫口村民委員會。鄉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后決定,多方籌資2萬多元作為張華波發展種植的啟動資金。

  張華波立即就扛起鋤頭去挖坑。自家的土地少,他向其他的農戶租。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就挖了4000多個坑,佔地面積150多畝;挖好之後,就到雲南購買優質板栗苗、核桃苗、桃苗、梨苗、桔苗。

  2006年3月底,4000多株果苗已被他一個人栽完。手上全是老繭、血泡,但是他從不叫苦叫累。同時,他還訂購了果樹栽培技術的報刊、雜誌,白天幹活,晚上研讀,讓自己不斷了解各種果樹的性能,提高專業水平。有不懂的地方,就通過互聯網諮詢,有時還前往興義、安順等地規模較大的果園考察、請教。

  在2007至2008年,張華波只要一有時間,他都會去掙錢,收過廢鐵,當過臨時礦工、搬運工,只要掙到錢,他就把錢變成果樹。到今年,他陸續種植的果樹已經達到250多畝7000多株。

  去年,張華波第一期投產的果樹已掛果並收入3萬多元;今年,加上後期陸續種植的果樹,累計掛果2.5萬多公斤,收入約5萬多元。預計今後每年年產量為5萬多公斤,年產值約10萬元。

  當地村民在他的帶動下,也紛紛趕“種樹熱”。張華波有空的時候就把村民們召集在一起,耐心地給他們講解種植技術,如何剪枝、嫁接、防蟲防病……

  如今,站在石丫口村的馬路上放眼望去,400畝10000多株果樹,綠油油的一片。果農們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可就在今年7月,張華波的父親離開了人世,那正是果樹碩果累累的季節。

您正在瀏覽: 張華波:風雨之後是彩虹
網友評論
張華波:風雨之後是彩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