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十作家印象記

十作家印象記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pp958

  1。

  他的作品是一條傾訴內心隱秘的一條泥沙俱下的河流。儘管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幾可車載斗裝,但我一直以為著名的文學批評家盧那察爾斯基這句話最準確地闡釋了陀氏作品的風格和內容。

  這個從沙皇槍口下僥倖逃生的苦獄犯,終其一生都試圖解讀“人”這個秘密。他作品里的人物差不多都是一個個思想家,正如陀氏自己所言:有的人不需要萬貫家財,有的人只需要解決思想問題。《白痴》里的梅什金公爵,《罪與罰》里的拉斯柯尼科夫,《卡拉瑪佐夫兄弟》里的阿廖沙,一個個都在思想的漩渦里掙扎,叩問靈魂,追尋上帝。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探尋人的可能性和豐富性方面,大概是作家中走得最遠的。他兼具思想家和哲學家的氣質,實際上不少研究者也是把他的小說文本當作思想和哲學著作進行研究的。但正因為如此,他的小說在藝術上也存在某種缺陷,他的同胞納博科夫甚至刻薄地說,從純粹小說的角度來說,他的作品有時不忍卒讀。

  2。

  卡夫卡最主要的作品,三部長篇小說《失蹤者》、《審判》、《城堡》都沒有最後完成,現在我們所讀到的相對完整的版本,都是他的好友馬克斯。勃羅德根據卡夫卡的手稿整理而成的。勃羅德沒有按照卡夫卡的遺囑銷毀他的手稿,而是幾乎花費一生的心血呵護它,整理完善它。這一方便體現了友誼的無私和偉大,另一方面也完成了現在意義上的卡夫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勃羅德就沒有今天的卡夫卡。

  卡夫卡文本的語言堪稱清晰準確,但是由一個個幾乎沒有歧義的語句所構成的整個文本卻如雲遮霧罩的迷宮,讓後來的闡釋者似盲人摸象。在這方面,卡夫卡似乎實施了某種魔法,語詞的道具一經他的手,就變幻成了一群意義曖昧的烏鴉。

  西方現代文學鼻祖-這個祖師爺的寶座,可能對作為布拉格波希米亞王國工人意外事故保險所法律顧問兼業餘寫作者的卡夫卡來說,生前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理想只是,自己有一小筆錢,可以過上簡單的獨立生活,然後藏在地洞里最裡間的一個地下室里,去描繪自己心中那個龐大的世界。但這卻只是一個夢想,至到他走完四十二年的短暫人生也沒有實現。這可能也是命運對他的殘酷判決吧!

  3。

  喬伊斯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難懂的作家,據說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即便是他的同胞讀來也覺得如同天書。《尤利西斯》雖被歐美評為近100百年來西方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但它更像文學聖壇上的供品,因為除了喬伊斯研究專家,可能很少有普通讀者有毅力和耐心啃下這部厚重如磚的巨著。

  我更喜歡喬伊斯剛出道時的作品,如《都柏林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這時的喬伊斯還沒有文學野心,還沒有迷戀上建造一座文學世界的古希臘神廟,讓後人去頂禮膜拜。他筆下的都柏林小人物,在日常生活的瑣屑中,演繹着一支支略帶淡淡憂傷和苦澀味道的小提琴曲。這讓人不禁想起,霧靄朦朧的黃昏,淅淅瀝瀝的雨中,幾個都柏林小市民圍坐在小酒吧里,氣氛沉悶地喝着蘇格蘭威士忌。不知怎地,這時的喬伊斯,總讓我想到幾乎毫不相干的姜白石的詞句: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4。

  作家中的作家,這頂桂冠戴在百科全書式的博爾赫斯頭上再合適不過了。除了卡夫卡,可能再沒有一個西方作家對中國當代作家產生過如此巨大而持久的影響。他是中國先鋒作家最重要的精神導師之一,余華、馬原、格非,這些先鋒作家的代表人物,無一例外都吸收過博爾赫斯的營養。

  博爾赫斯的語言如精確制導的導彈,又似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犀利、乾淨、迅捷、準確,有見血封喉,一招致命的功效。但其整個文本的氛圍卻又朦朧迷離,甚至詭異,似乎實施了某種魔法。博氏醉心於東方神秘文化,於中國的老莊,印度的佛教都有研究,其代表作《小徑分岔的花園》堪稱其受東方文化熏染的典範。

  最讓人羨慕的是,作為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博氏可謂坐擁書城,他的一生簡單幸福得只和一個圖書館有關。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后賦詩慨嘆:平生光陰坐消磨,紙上煙雲過眼多。這位四庫全書的總管實在不甘心於一輩子耗費在故紙堆里。當然,這兩個人沒有絲毫的可比性,行筆至此偶然想起,也就偶然提及,覺得有趣,聊備一閱吧。

  5。

  他的作品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革命領袖列寧對托爾斯泰的讚譽更多的是站在意識形態而不是文學的角度,正如毛澤東之稱引魯迅。

  在十九世紀的世界文壇上,從其聲譽和影響力來說,托爾斯泰可謂一統天下,頗有點金庸筆下獨孤求敗的味道。當然,這只是個玩笑。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妮拉》、《復活》,這三部厚重如山的作品,即便只寫出其中一部,也足可在文學史上留下名字。不過,在文學日益邊緣化的今天,它們也日漸地配享宗廟了,不少文學系的學生都敬而遠之,更何況一般讀者?不過,知道個名字也好,一方面足可應付某類知識問答,另一方面就像我們今天以成吉思汗為榮,卻不一定知道或在意他說過: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到處追殺敵人,搶奪他們的土地財富,駕馭他們的馬匹,聽着他們的妻兒哭泣,和享受他們的女人。

  6。

  當海明威扣動雙管獵槍的扳機射殺自己的時候,他最終成了自己的獵物。這個酷愛鬥牛、打獵、捕魚的硬漢,用那雙毛茸茸的敲打出《太陽照常升起》《戰地鐘聲》和《老人與海》的手,寫下了人生的最後一部作品:死亡。

  與海明威的長篇相比,我更喜歡他的短篇小說:簡潔、有力、明快。從純粹寫作技巧的角度來說,短篇比長篇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在這方面,海明威的成就可能沒有達到契訶夫、莫泊桑的高度,但他有自己的殺手鐧。他善於運用近乎白描的對話渲染氣氛,控制節奏,描繪人物。《殺手》是這方面代表作,兩個殺手來到小鎮上,他們看似平常的話語里充滿挑釁和目空一切的味道,讓人不寒而慄。獲08年奧斯卡5項大獎的電影《老無所依》里的殺手AntonChigurh說話的風格,明顯可以看到海明威小說人物的影子。

  7。

  以在中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言,三島由紀夫是一個被嚴重忽視的作家。這大概與他的政治立場被誤讀為右翼的軍國主義者有關。

  對川端康成執弟子禮的三島,生前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但最終該獎被授予了川端,原因據說是評選委員會認為三島才四十多歲,還年輕,以後還有機會。但三島沒有等到或說來不及等到這樣的機會,就用他重金購買的關孫六刀切腹自殺了。當時的日本首相佐藤榮作被問及對這個事件的看法時小聲說了一句:只能當作他是發瘋了。在戰後美管時期的日本,幾乎沒有人理解三島對日本文化的焦慮。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概括為“菊與刀”兩個互相對立而又奇特統一的方面,這在三島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三島是一個很複雜的人。文學上有很高的天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與普魯斯特、喬伊斯、托馬斯•曼並稱為20世紀四大代表作家。但三島不滿足於僅僅用筆寫作,很熱心政治活動,親自組織了盾會。他很崇尚古希臘的人體美,花費大量的時間塑造自己的形體和肌肉。雖然已娶妻生子,但三島還是一個同性戀者。

  作為作家的三島身後留下了豐富而足可傳世的作品,《假面的自白》《金閣寺》,特別是壓卷之作《豐饒之海》,使他可以毫不遜色的立於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

  8。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著名短篇小說作家雷蒙德•卡佛十分推崇契訶夫,專門寫了一篇名為《差事》的小說描寫契訶夫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我以為,契訶夫可以稱為短篇小說之王,同以短篇小說名世的歐亨利和他不在同一個檔次,即便是莫泊桑也略遜一籌。

  短篇小說這種體裁之於契訶夫,好似一件貼身內衣。他運用自如幾乎達到了如蘇東坡所說的萬斛泉源隨地湧出的程度。在這個領域裡,可能很難有人再超越契訶夫了。

  對於一個幾近完美的天才,我們除了心悅誠服,還能再說些什麼呢?

  9。

  一部《百年孤獨》就可以讓馬爾克斯傳世了,更何況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和《一樁事先張揚的殺人案》殿後。

  馬爾克斯三十七歲才登上文壇,在作家中可算是大器晚成了。據他自己說,他寫作上的開竅得益於卡夫卡。有一次,他讀卡夫卡的小說,不禁恍然大悟道: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從此就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這頗類似於禪宗里的頓悟。

  《百年孤獨》就不想說了,說的人太多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已被搬上了銀幕,編劇基本忠於原著,水平也還中規中矩。但就小說本身而言,我以為開始部分存在瑕疵,就像一首樂曲的開頭,過門長了些。

  馬爾克斯的最大功績,大概在於他為用文學表現南美大陸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生態創造了魔幻現實主義這種最恰當的形式。

  10。

  最後說說盧梭吧。嚴格來講,盧梭更多的是一個啟蒙思想家。他的《社會契約論》《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源》已成為人類思想史上的標尺和里程碑。

  《懺悔錄》算得上頂好的文學作品,但作為個人的自傳,正如知堂所說是“詩與真實的混合”,如果太當真就會上當。

  我很喜歡他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文筆優美,自然流暢,帶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徜徉,沉醉其間,樂而忘返。

  盧梭的人品向來為人詬病,特別是他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先後送進了孤兒院,這一點從世俗的道德觀來說,無論如何不能原諒。

  晚年的盧梭孤苦無依,四面受敵,幾至落到身敗名裂的地步。連他自己都慨嘆說,自己的命運怎麼如此凄苦。

  末了,很俗氣地轉折一下,雖然盧梭的品德上有缺失,但作為首先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偉大思想家,他的名字必將永遠鐫刻在人性的豐碑上。

您正在瀏覽: 十作家印象記
網友評論
十作家印象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