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詩意風雨亭

詩意風雨亭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詩意風雨亭 標籤:風雨哈佛路

  對於亭子,無論是路邊,山上,河邊,公園裡,還是佇立在文學作品里的,我都充滿了敬意。這種敬意,深刻的剖析,是源於對文學的喜愛。在中國的文學作品里,亭子是一種特別的文化意象。我想大凡對於文學敏感的人,對於亭子不會不產生一種特別的情愫,不會不產生一種詩意的聯想。

  單說這個“亭”這個字,它的外形就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提到它,也許你腦海里會立即浮現出一座飛檐翹角,八面臨風,玲瓏精緻的古典精品建築。它也許傍山依水,也許四面臨湖,也許高踞樓台,總之,亭子的存在總是會激起你很多豐富的聯想。

  蘭亭,那座還飄散着詩意芬芳的蘭亭還記得嗎?在一千多年以前,暮春之初,一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日子,在會稽山陰之旁,一群風流倜儻,瀟洒自如的社會名流聚集於蘭亭之上,飲酒賦詩,酬唱互答,而此時環繞在他們身後卻是滿目青山,悠悠竹林,喧響在耳邊的卻是清清的激流,映帶左右。遠離了絲竹管弦,一觴一詠,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面對如此良辰美景,不可謂人生之至樂。而在那次集會之上,是即興而作還是盛會之後洋洋洒洒寫下的那篇至今還讓後生們日記月誦的千古名文《蘭亭集序》卻永遠的記載了那場千年絕唱,那篇浸染着書聖手汗的名帖從此傳唱千年。

  蘭亭,自此鐫刻在了歷史文化的碑石上,飲譽千年,成為千年以來士子心中的文化殿堂。

  湖心亭,還記得嗎?至今佇立在美麗的西湖島上的湖心亭,千年以來,不知讓多少文人墨客魂牽夢繞。西湖,本來就是文人的一個夢,那裡不光留下了著名文學家白居易和蘇軾的佳話和墨寶,而且也留下了湖心亭的佳話和文章。那位自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的晚明才子,以精鍊的筆墨記載了自己的一次西湖之游: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如此優美的意境,簡潔的精神,可謂絕唱。

  那至今因飄蕩在耳旁的《醉翁亭記》而著名的醉翁亭依然美麗,那“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亭依然可愛,那得之於“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詩意的愛晚亭依然璀璨,那在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隱一亭的放鶴亭依然迷人;蘭亭,湖心亭,醉翁亭,陶然亭,愛晚亭,放鶴亭……一座座充滿着文化符號的亭子,多少年來,挺立在風風雨雨中,挺立在滄桑歲月里,不但沒有隨着時光的流逝而褪去昔日的光彩,而且隨着時光的日益流逝而愈加可貴。而這一座座在風雨中倍受千百年來文人們鍾情的亭子也許可以用雲南昆明大觀樓的一副對聯來解釋: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一幅仰觀俯察的大手筆,縱目馳騁開闊的大畫面,真是“思接千載,神馳萬里”。中國文人的登高作賦的習俗,是一脈相承。亭子,多建於高處,視野開闊,八面臨風,元人有兩句詩:“江山無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子的建立,本身就有濃濃詩意,從王羲之於蘭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到王勃於滕王閣吟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再到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千古絕唱,一篇篇佳作都顯示了中國文人“胸羅宇宙,思接千古”的一個情結,一個思維模式。

  亭子,那高居於樓台,或聳立於山頭,或被綠水環抱的美麗亭台,以它獨有的綽約風采記載了華夏文化的瑰麗詩篇,以它獨特的魅力征服了無數為它而鍾情的文人墨客。亭子,那一座座風雨中挺立的亭子必將永遠挺立在中華文化的光輝篇章里。

您正在瀏覽: 詩意風雨亭
網友評論
詩意風雨亭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