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淺談一個“好”與如何好

淺談一個“好”與如何好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得得9

淺談一個“好”與如何好 標籤:只有一個地球

  “計劃生育只生一個好”,這是筆者上初中時被人刻在牆上或貼在樹上的一句標語,如今仍記憶猶新。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改變了我們原先的生育觀念,由起初我們的父輩擁有七八個兄弟姐妹變為如今我們只有一個或者直接沒有兄弟姐妹。問題來了,在如今普遍只有一個“好”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好,讓“好”更好?或者說,該如何培養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有朋友近日在空間發表說說稱:“終於完成了”,並附有一張五星國旗的照片。筆者隨手點開看了看,發現原來朋友是在替自己的小侄子做家庭作業。朋友講,老師布置了作業,讓孩子回家手工做出一面國旗。筆者隨即對朋友的行為發出思考:為何不讓小孩自己動手完成呢?這是老師在培養孩子的動手思考能力。再看朋友說說的評論,筆者的問題已被別人問到,朋友回復:“侄子今年才四歲,怎可能自己完成!”。

  是啊,對於一個年僅四歲的孩子來講,製作出一面規整的國旗來的確存在一些困難,從考慮如何裁剪五角星,到紅、黃顏色的填塗,再到整個旗面的布局,與其讓孩子完成,倒不如讓家長參與協助,收到的教育效果或許會更好些。家長協助,一方面能調動孩子獨立思考、動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增進與孩子的感情,何樂而不為。筆者強調過,是家長參與協助,這麼一說,朋友的做法畢竟還是錯誤的,因為他擔心四歲的小侄子做不成國旗,便“照單全收”幫孩子做出了國旗,這樣未免就有點霸佔孩子獨立思考空間的嫌疑了。

  可以想象,這道題大多數都是由家長來完成的,也就是說,當這幫孩子手捧作業在班裡任老師點評之時,這很有可能已成為家長們的一場“手工製作秀”,而非孩子們的勞動果實評比。由此,我們就要考慮老師布置這道題的意義了,筆者看來,老師與其給一群四歲左右的孩子布置製做國旗的作業,倒不如先要求孩子們剪出一個或者幾個五角星,讓娃娃們從最基本的環節入手,慢慢理解國旗,感受國旗,待時機成熟后再做出一面國旗。老師布置這道題無外乎就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精神,但俗話說“一口不能吃成大胖子”,採取“點滴培養”的方式,我想效果會更佳。

  與孩子成長扯上關係的無非就是老師、家長,一個孩子將來能否成為一棵參天大樹,關鍵要看老師、家長怎麼教,孩子怎麼吸收、消化這種教育營養。而當我們的家長對孩子表現出過分溺愛,老師的教育方式出現出稍稍不當,這種“過失”就會影響孩子一輩子。朋友替孩子做作業,說不定凡是今後老師布置稍帶一點難度的作業,孩子都會要求家長幫他完成;而老師布置此類存在“科學難度”的作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孩子懶惰、不愛動腦、依賴別人等等的氣焰。長此以往,大學生啃老、大學生寄臭襪子給家裡洗等等的悲劇就很容易發生。

  還有一個例子,教師節期間有位媽媽給筆者發郵件,說老師要求孩子完成一期以“感師恩、念師恩、謝師恩”為主題的黑板報,不知道該怎麼做,能否讓筆者幫忙做出后發給她。無奈,筆者上網搜了一下,並圍繞板報主題將做法等回復於她。相較朋友,這位媽媽的做法就顯得有點過分溺愛了,筆者見過這位媽媽的孩子,上小學三四年級了,一個三四年級的孩子不會做板報?不可能吧?也許就是孩子說了句“媽媽我不會做”,便驅使媽媽火速完成了孩子的作業,完了,孩子的想象空間又被家長侵佔,更別提孩子從中感師恩、念師恩、謝師恩了。

  筆者羨慕現在的孩子,家裡就他(她)一個,家長們“捧在手裡怕爛掉,含在嘴裡怕化掉”,這種愛是真切的,直白的,偉大的,但是回過頭想想,家長真的是對孩子好嗎?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我們越是溺愛他們,他們的能量就越難以發揮,從這個角度上講,家長過度的愛反而會對孩子成長起到反作用。教育好一個孩子,不能對其太好,也不能對其採取過激行為,筆者反對那種不講道理的“溺愛教育”,更反對那種施以棍棒、拳腳等的“暴力教育”。家長,千萬別以為你寵愛孩子,孩子就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更別以為你的一巴掌放下去,孩子就能立馬改邪歸正。“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強扭的瓜不甜”,或許給孩子多點個人的空間,少些大人的干擾,讓他們自己摸着石頭過河,他們的路會更平坦些。

  我們老是憋屈,中國孩子的動手能力為什麼就比不上國外孩子?中國孩子的抗壓能力為什麼就遠遠不如國外的孩子?憋屈是沒用的,要使咱中國的孩子各個成為強者,那還得依靠我們對孩子從小給予良好的教育方法。牛奶麵包沒用,雞鴨魚肉亦沒用,我們的父輩開水泡白餅吃了那麼多年照樣成功成才。筆者堅信,不成功的教育方法終會培養出不健康的孩子,不健康的孩子源接受過一套不成功的教育方法。人的成長成才是有規律的,當我們打破了這種規律,甚至“揠苗助長”,人就會呈“畸形”發展,這是絕對的。

您正在瀏覽: 淺談一個“好”與如何好
網友評論
淺談一個“好”與如何好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