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閑話“玉帝與如來佛,誰大?”

閑話“玉帝與如來佛,誰大?”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小景

  閑話“玉帝與如來佛,誰大?”

  (陳宣章)

  據說,高校自主招生面試時竟有題:“玉帝與如來佛,誰大?”這種出題,議論紛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出題權不在議論者。議論者也有議論的自由。

  就事論事回答此題,就涉及兩個問題:1。“大小”的概念。2。玉帝與如來佛的身份。

  “大”作為形容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主要指“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強度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跟“小”相對)”、“排行第一的”或者“年紀大的人”。“玉帝與如來佛,誰大?”這個問題看來不是比較年紀大小,也不是比較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強度等的大小,而是特定的指“權力大小”。用官本位思想就是誰的“官”大。

  玉帝與如來佛的身份,一般人就會聯想小說《西遊記》中的玉帝與如來佛,其實並非如此。佛教中的如來佛與《西遊記》中的如來佛不是一回事。玉帝是道教“確立”的“眾神之王”。道教與佛教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宗教,現在卻被混淆得厲害。這都是吳承恩小說《西遊記》惹的禍。這部神魔小說把東方道教的仙和西方佛教的佛結集在一起“演出”,使很多民眾把兩個宗教混淆在了一塊。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佛教是“舶來品”,後來“中國化”了。中國“三教九流”的“三教”就是儒、道、佛。在各朝代,“三教”的排位不同。唐太宗初期還是“尊道抑佛”的,因為道教奉老子為“教祖”,而老子姓“李”,是唐太宗的“本家”。到唐太宗後期,因為唐僧取經獲得巨大成功,唐太宗認識到佛教對統治更加有用,就開始“尊佛抑道”。佛教也就逐步“中國化”,成為我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佛說來世,勸世人忍耐,所謂今世作孽,來世償還,這輩子凄慘,可能下輩子不再受苦,簡單地說,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來世。而道教則完全不同,所謂修鍊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長生不老,道教講究今世,信道則信永生,來世的事來世講,反正今世就要成不滅。

  道教描繪的世界中,貢奉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是宗教的“教祖”,不是“行政首領”,於是就造了一個“眾神之王”的道教描繪的世界中,貢奉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是宗教的“教祖”,不是“行政首領”,於是就造了一個“眾神之王”的玉帝。元始天尊則幫助玉皇平衡六合的神明。所以,在道教中認為玉帝的地位僅次於三清,是“三清”所化生出之先天尊神,統轄宇宙眾神,常與四御之神並論。道教系統中“四御”之其他三個分別是:勾陳大帝、紫微大帝、後土。

  按照人間的觀念,行政首領(例如:市長)比宗教的實際首領(例如:佛教協會會長)權力大。但是,行政首領與宗教的“教祖”怎麼比較大小?

  佛教描繪的世界中沒有玉帝,如來佛也沒有“幫助玉帝統治”一說,更加不會去比較玉帝與如來佛(佛教“教祖”)的大小。在《西遊記》中,玉帝有權無能,只會發號施令,自身沒有一點本領。每遇到難題,玉帝就給天兵天將下命令。天兵天將沒有辦法,玉帝就求助於各路神仙(包括道教與佛教的)。在《西遊記》中,道教與佛教的各路神仙中,如來佛的本領最高。《西遊記》把儒家說得一無是處,而且“尊佛抑道”。《西遊記》中表面上是唐僧取經,實際上是孫悟空從道家散仙變成“斗戰勝佛”的過程。佛教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家講究法術,以“打鬥”定勝負。而“斗戰勝佛”倒過來念就是“佛勝戰鬥”。孫悟空本領再大,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孫悟空一路降妖伏魔,最後“悟”出一個道理:靠法術、打鬥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一切都掌控在如來佛手中。

  所以,“玉帝與如來佛,誰大?”這種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就像“∠ABC和線段AB,誰大?”一樣。

您正在瀏覽: 閑話“玉帝與如來佛,誰大?”
網友評論
閑話“玉帝與如來佛,誰大?”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