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得得9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標籤: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萬曆十五年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以高新技術化為導向,積極發展食品、印刷包裝、室內裝潢、工藝美術、服裝服飾等都市型產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鼓勵消費的有利時機,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品牌意識,明顯提升我市地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並繼續加強培育萬里、寶慶等國內知名品牌。加快化工、機械、冶金、輕工、紡織、建材、建築等重點傳統產業應用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進行改造,大力推廣節能降耗、綜合利用和提高環保效益的新工藝和新技術,推動企業技術和產品創新,增強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二)以培育“三個中心”為重點,推進服務業發展,增強積聚力和輻射力

  充分發揮區位、科技、文化優勢,利用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改組傳統服務業,把南京建設成為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商貿流通中心、科技研發中心和現代服務中心。到200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0%左右,年均增長11.4%。

  商貿流通中心。利用國際化帶動產業化,加快把我市建成長江下游輻射力和集聚力較強的商貿流通中心,進一步提高南京在國內市場流通和進出口貿易中所佔的比重。

  努力形成現代化的貿易市場體系和商業零售體系。突出業態調整,積極實施電子商務、買斷經營、分銷等現代營銷方式以及代理、連鎖、配送、多式聯運等新興流通業態。着力優化新街口地區商業布局結構,改善購物環境,逐步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中心商業區。加強與市外、境外知名企業的合作合資步伐,培植幾家有規模、品牌優勢的大型商貿集團。提升商品交易市場規模及檔次,加快發展應天路、賽虹橋等市場群。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水平。

  依託和發揮現有交通優勢,加強口岸建設,大力發展物流產業,促進貨運業的市場化、專業化,初步建成區域現代化物流中心的框架。加快南京公路主樞紐信息管理中心建設,實現與全國各公路主樞紐以及港口、鐵路站嘗航空港聯網,為全社會提供客貨信息服務。加強貨運市場建設,發展配載業務,提高聯運水平,引導發展集裝箱、特種運輸,建立開放、發達的運輸市常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企業,整合現有運輸企業和倉儲企業,引導市內大型儲運公司向符合國際慣例的物流公司過渡,加快傳統儲運業向現代物流轉變。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王家灣物流中心等設施。

  科技研發中心。依託和發揮我市較強的科技綜合實力,加快建立集高新技術基礎研究、試驗開發、應用推廣於一體的科技產業化體系。特別注重將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成熟成果按現代企業制度引入社會,加快推進其產業化和規模優勢的形成,促其逐步成為我市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加大力度扶持民營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使我市真正成為知識產品的研究開發、交易轉化中心,高新技術產品和企業的孵化中心,高科技創業人才的培養、聚集中心和高技術成果產業化示範基地。

  重視技術創新源頭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提高全市重點產業、行業、企業對共性技術、關鍵性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能力。進一步發揮“珠江路科技一條街”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科技含量和總體形象,實現由貿易型向技工貿並舉型的轉化,把珠江路科技街建成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的孵化創新中心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中心。同時,推動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一批高校科技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吸引跨國公司研究機構和一流科研院所來寧落戶。大力營造有利於科技研發中心形成的良好環境,落實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相關政策和措施,鼓勵科技人員投身技術創新和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現代服務中心。大力發展與經濟國際化和生活現代化關係密切的新興服務業,全面強化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創造寬鬆、公平、穩定的發展環境,積極推進多種所有制、多層次、多類型服務業協調發展,增強中心城市競爭力。

  金融保險。依託南京作為央行跨省大區分行所在地的優勢,完善金融運營體系,擴大金融市場規模和經營範圍,逐步實現金融保險業的商業化和國際化,使南京成為長江下游影響力較強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積極、穩妥地吸引國內外,特別是境外金融保險機構來寧設立地區分支機構和代表處。建立覆蓋南京區域的資金清算、拆借、貼現和外匯交易網絡,擴大重點項目的貸款規模,充分利用銀團貸款和聯合貸款籌措建設資金。加快資本市場建設,增強直接融資能力,進一步規範、引導企業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積極申辦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加強金融監督,全面提高金融資產運行質量。規範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大力引導和搞活民間投資。加快跨區域金融電子化建設,推進電子商務系統建設,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推進銀行卡業務的大範圍聯合。積極發展商業保險,進一步規範保險業行為,逐步構築完善的多元化社會保險體系,為勞動力流動、企業重組改造創造條件。

  信息服務。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各種專業應用網絡,建設覆蓋全市並與國內外信息網相聯的應用信息系統。到2005年網絡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達200億元(含IT業產品的貿易)。培育各類網絡服務商,提高網絡覆蓋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網上招商、網絡廣告等網絡服務。

  抓住我國加入WTO給服務業對外開放帶來的機遇,加快發展信息諮詢服務業,大力發展律師、審計、會計、諮詢、公證、調查、策劃等中介組織以及各種大眾傳媒,集約化地開發和共享信息資源。

  房地產。推進房屋開發、市場銷售、物業管理的專業化,加快形成公正有序、良性循環的市場體系。進行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房地產開發,加快河西、寧南、亞東等大型城市新區建設,同時,適當進行經濟適用房及廉價、廉租房的建設,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結合城鎮化推進,發展農村房地產業。推進住宅產業化,進一步推動住房制度的改革,全面落實住房分配貨幣化政策,放開房改房上市政策,簡化上市審批手續和操作程序,繁榮二級、三級市場,加快住房商品化進程。建立和健全房地產法規,規範住宅中介機構,鼓勵發展租賃市常積極發展住房公積金、住宅儲蓄和住宅融資相結合的金融業務,努力擴大住房消費。提高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水平,實現由簡單勞務型向管理型和技術型轉變,提高市民的居住質量。到2005年,住房自有率達到70%以上。

  旅遊。充分發揮古都與江濱特色的優勢,高起點、大空間地加快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進一步提高旅遊業的水平,爭取首批進入“中國最佳旅遊城市”行列,使我市成為在國際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城市旅遊勝地。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重點加快鐘山風景區、秦淮風光帶、明城牆風光帶、大江風貌區等旅遊資源開發建設步伐,加大郊縣旅遊發展力度,推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拳頭旅遊產品。積極開發商務會展、文化觀光、休閑度假等專題旅遊,大力開闢科技旅遊、產業旅遊、假日旅遊等新的旅遊消費領域。依託國際展覽中心建成的有利條件,積極爭取舉辦在全國和區域有重大影響的會展活動,創造會展旅遊新特色,逐步發展會展經濟;同時引入舉辦會展經濟的中介機構,開展國際性運作。加強旅遊活動的組織和宣傳,集中力量繼續辦好國際梅花節、金秋旅遊月等品牌旅遊活動,擴大南京旅遊影響力。加大南京整體旅遊形象宣傳促銷,強化旅遊商品、旅遊市嘗旅遊配套設施的綜合開發,全面提高我市旅遊業的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和產業關聯帶動功能。

  社區服務。利用和優化現有的社區服務資源,實施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社區建設並舉,加快建立面向全體社區居民、社會特殊群體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多層次社區服務體系,保持我市社區服務在全國的領先水平。加強市民求助中心運作管理。實施“夕陽紅”工程,依託社區服務陣地,組建老年人養老、特護、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等服務系列,基本實現老年人社區活動正常化、系列化。推進老年公寓建設,促進養老事業發展。積極鼓勵和扶持家政服務業,不斷提高家政服務的標準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進社區建設在城區全面開展並向集鎮延伸,3年內全市居委會社區服務站建成率達100%。探索建立新的社區管理體制和社區工作自治化模式,推進社區服務產業化。

  (三)以發展都市型農業和農民增收為重點,做強做大農村經濟

  實施“城鄉一體、科教興農、外向帶動、多元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向融經濟、生態、文化功能於一體的現代都市型農業轉變,實現農業初步現代化。到200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左右,年均增長4%。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根據城市市場需求和地域特點,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形成優質高效的都市型農業生產體系。減少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擴大蔬菜、特種水產等生產規模,基本形成優質稻米、雙低油菜、畜禽、經濟林果、花卉苗木等主導產業。繼續抓好蔬菜、畜禽、苗木基地建設,把高效農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出重點。加強生態農業試點建設工作,大力培育開發無公害農產品。以農業現代化示範帶(區)建設為突破口,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重點發展和建成滬寧高速公路南京段、新機場路等高等級公路兩側的現代化農業示範帶工程和郊縣農業現代化經濟示範區。

  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全面實施農業品種、技術、知識更新三項工程,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提高良種化水平,提高設施農業比重,普及新型實用農業生產技術。加快計算機、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發科技含量較高的農業生產資料新產品,開發生產優質或專用複合肥料、生物農藥以及與都市農業配套的設備等,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外向度。產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首先是努力擴大農業經營規模,使農田逐步向有文化、有專業知識的現代農民集中,提高產出質量和效益。同時,圍繞肉食品、奶製品、鴨製品等農業產業鏈,培育龍頭企業,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扶持發展一批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鞏固提高一批品牌的知名度。鼓勵發展新型農民流通組織,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程度。努力擴大農業利用外資,積極發展創匯農業,大力興辦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進一步提高農業開放度。

您正在瀏覽: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網友評論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