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5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5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pp958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5 標籤: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萬曆十五年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二、加強信息資源開發

  以信息技術應用為導向,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放在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位置,支持發展信息內容提供商和專業從事信息資源開發與服務的企業,積極建設網上聯機數據庫,全面建設政務、宏觀經濟監測預測、地理空間信息、重點建設、決策支持、工商管理、旅遊和突發事件處理等八大信息系統,以及作為支撐的14個數據庫。

  三、廣泛推進信息技術應用

  積極開拓信息市場,發展網絡集成和網絡服務的新業務。在全社會廣泛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提高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應用程度。發展電子商務,建立西安電子商務平台和電子網絡商品交易體系,建設電子商務安全認證管理中心,建立安全可靠的電子支付結算系統。大力培養信息化人才,在各級各類學校,積極推廣計算機和網絡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質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加快政府和企業上網步伐,發展電子政務、電子金融、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絡廣告、網上公共服務等信息服務的新領域,到2005年,使信息服務業產值達到55億元。

  四、大力發展信息產業

  加快發展以電子信息產品製造、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以及信息服務業為主體的信息產業。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產品的研製開發,使程控交換機、移動通訊設備、多媒體視頻設備、城市數字化管理設備、網絡產品和新型電子元器件等產品儘快專業化、規模化。加快實施西安信息港、西安軟件產業園、政府信息化、信息服務產業化、電子商務系統和產業信息化六大工程,全面推進我市國民經濟信息化。採取優惠政策,鼓勵扶持軟件產業規模化。加快西安軟件產業園和計算機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支持一批重點軟件企業的發展。研製開發CAD/CAM、工業過程控制、金融財務、多媒體教學娛樂、信息安全保密與病毒防治等重點產品。到2005年,力爭軟件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

  第八章優化城區和縣域經濟布局,加快開發新區和城鎮化建設

  合理調整城市功能分佈,有序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發揮地域資源稟賦優勢,培育各具特色的產業基地,形成產業化前景廣闊、市場競爭力強、經濟輻射和帶動作用明顯的開發新區。

  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城市功能分區

  貫徹實施好“中心集團,外圍組團、軸向布點,帶狀發展”的城市總體規劃,堅持“分散組團式”城市布局形態,合理設置功能分區。控制發展中心市區,加快生產型企業“退二轉三”步伐,優化中心市區的產業結構和城市環境。在城區以外,建設9個10-15萬人的衛星城鎮,加快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把不適應在市區發展的城市功能逐步向衛星城鎮疏散,中心市區集中發展“井”字型都市商務軸線,形成功能更為突出的城市核心區,並按照多中心格局分散建設商業文化服務中心、商業街區及商業網點。在二環與三環之間集中建設中央商務區、國家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旅遊開發區等新區。各區縣按照各自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加快縣城和建制鎮建設,發展特色經濟,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基地或開發園區,形成合理的城鎮化體系。

  二、加快新區建設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建成國內一流、中西部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城為目標,全面完成集中新建區一期的建設,加快建設集中新建區二期、長安科技產業園、西部電子社區、軟件園、新醫藥園、生物醫藥科技園、光電子產業園以及西安交大、西工大、電子科大等大學科技產業園區,並輻射帶動新城、碑林、雁塔、蓮湖、灞橋、韋曲等區縣科技園區的建設,使中心園區、電子工業園、長安科技產業園連成一片,形成30平方公里的西部科技創新城。在高科技產品研發和孵化基地建設、多渠道引進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發展高科技含量的新興產業上有大的突破。大幅度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研發和轉化能力,健全完善促進科技產業發展的金融投資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法規政策體系、社區管理體系,培育支柱產業。到2005年,技工貿總收入達到600億元。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產業以工業為主、企業以外資為主、產品以出口為主,致力於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方針,吸引更多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入區,建成出口加工園區、機電工業園、醫藥工業園和食品工業園,儘快擴大新區規模並輻射帶動西安涇河工業園、未央工業園、閻良工業園、藍田工業園、灃京工業園等一批區縣新區建設,使其在規模、功能和效益方面,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最有活力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到2005年,技工貿總收入達到260億元。

  西安曲江旅遊度假區,以皇家園林風格為主調,恢復曲江水面,搞好唐城牆遺址綠化工程,加快長安芙蓉園、大雁塔周邊整體改造工程建設進度,推進區內基礎設施和入區項目建設,逐步建成集觀光、休閑、娛樂、會議、美食、購物為一體,具有盛唐文化特色、設施完備、服務標準高的一流旅遊度假區。

  西安現代農業開發總公司園區,以建成我市農業產業化企業聚集區、農業科技應用創新示範區和現代農業旅遊觀光區為目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業產業化體系、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化管理運作機制。

  充分發揮區縣積極性,按照統一規劃,突出特色的原則,加快建設西安產河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潼旅遊商貿區、未央湖度假區、周至樓觀台旅遊區,以及區縣鄉鎮工業園等一批新型發展園區。新區建設要突出特色,發揮示範作用,帶動區縣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

  三、發展各具特色的區縣經濟

  各區縣按照要素特徵確定比較優勢和主導產業,改變追求多經濟門類全面發展的做法,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

  城三區以現代服務業和商貿流通業為中心,突出發展第三產業。圍繞產業園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信息服務業、社區服務業、文化教育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

  郊五區按照現代化城區的標準規劃和建設,積極發展特色經濟。雁塔區突出“吃住游購學”特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構築南部城市化新區。未央區作為機場通往市區的門戶,要依託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西安現代農業開發園區,以城市化建設為目標,旅遊業為龍頭,商貿、房地產開發為重點,建設三產發達、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外向型城市新區。灞橋區加快產河經濟開發區、灞橋科技產業園建設,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和獨具特色的第三產業,推進城市化進程。臨潼區以旅遊經濟為特色,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建成融現代工業、城郊型商品農業、發達三產為一體的繁榮、文明、優美、高雅的國際旅遊區。閻良區充分發揮我國唯一集軍民機研究設計、生產製造、試飛鑒定為一體的航空工業基地優勢,突出發展航空工業和以航空工業為依託的高新技術產業及配套加工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中國現代化飛機城。ノ逑匾蘊岣咦酆暇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培育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步伐。長安縣依託西安,建設綠色食品基地、無污染精品農業基地、高科技產業基地、私營工業基地和生態果林帶。高陵縣以涇河工業園區為基地,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中間體、機電一體化、生物農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創匯農業和生態農業,全面提升經濟實力。戶縣按照“農業抓基地、工業抓園區、旅遊抓設施”,培植旅遊業、非公有制經濟、工貿園區、果菜業、苗木花卉業五大支柱,形成特色品牌,綜合實力進入西部經濟強縣前列。周至縣發揮比較優勢,圍繞獼猴桃、旅遊、水、礦產資源開發,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建設好旅遊、獼猴桃、苗木花卉三條經濟帶,建成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獼猴桃之鄉、西安最大的水源地和生態環境保護基地。藍田縣着力發展農民增收重要來源的果、畜、菌、菜四大產業,具有資源優勢的建材業和玉石加工業,以開發六大景區為重點的特色旅遊業,建成西安的蔬菜基地縣、旅遊工藝品和紀念品基地、假日休閑觀光基地。

  四、有重點、有規劃地推進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堅持合理布局、科學規劃、規模適度、注重實效的原則。重點發展縣城和部分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建制鎮。加大縣城、鎮區水、電、路、通信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及舊城老村的改造力度,儘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發揮農村地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培育10-15個各具特色的建制鎮,搞好新豐、郭杜等15個小城鎮規範管理試點,構築以中心城市、衛星城、建制鎮有機聯繫、布局合理的三級城鎮體系。把引導鄉鎮企業合理集聚、完善農村市場體系、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引導農業勞動力、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和鄉鎮企業向城鎮集中,提高農村小城鎮人口比例、經濟規模和發展水平。

  第九章加快所有制結構調整,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

  繼續貫徹省市《關於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的決定》,建立健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形成全社會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氛圍。把發展以外資、私營、個體為重點的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加快我市工業化、城鎮化、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重要途徑。制定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放寬個體私營經濟的准入領域,改善政策環境、融資條件、服務手段,在企業開辦、土地使用、信貸稅收、上市融資、進出口等方面,與公有制經濟一視同仁,同等待遇,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加快農村鄉鎮企業股份制改制步伐,形成以非公有制經濟占較大比重的縣域經濟格局。對於競爭性行業,政府今後原則上不再出資興辦國有獨資或控股企業。

  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非公有制經濟迅速擴張。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基金,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引導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優勢互補,鼓勵個體、私營經濟聯合重組以及與外方合資合作,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引導民間投資興辦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企業,鼓勵科技人員、國有企業職工創辦多種形式的民營科技企業。使非公有制經濟在全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國民經濟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治理

  第十章嚴格實施城市規劃和管理,塑造現代化城市新形象

  堅持保護歷史古城風貌與突出時代精神有機融合的原則,科學規劃,建管並重,從城市容貌和宏觀格局上展示古都的恢宏氣勢和現代化都市形象。根據國務院批准的西安城市總體規劃,從城市設計入手,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居住舒適、環境優美、綜合服務功能完善,既葆有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又具有現代化水準的大都市。切實搞好文物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加強對文物古迹及周邊環境的保護控制,重點搞好對周秦漢唐四大遺址的保護和科學開發。繼承和發展古都軸線對稱和棋盤路網格局,明城區及其臨近建築保持明清建築風格,改造恢復一批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仿古街區。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和改造,在老城區以外,注重城市景觀和標誌性工程建設,精心設計和建設城市廣嘗街心公園、城市綠地、城市雕塑、建築小品和夜景燈飾。注重文化景觀建設,提升西安的文化品位。

  進一步改革和理順城市管理體系,強化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立法、執法。加強城市的規劃設計力量,改進規劃體制,形成集中、科學、規範、高效的規劃管理機制。重視搞好分區詳規、街區設計、建築單體設計及稽察落實。切實加強城建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資本金制、工程招投標制、工程質量監理制,積極推進綜合執法。建立“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城市管理模式和責任制,探索市政、綠化、環衛等方面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長期不懈地堅持市容市貌的綜合整治,重視對背街小巷和城鄉結合部的治理,堅決清除佔道經營和違章建築,做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的保持工作,展示城市現代化文明形象。

  第十一章加快交通體系建設,構築暢通有序的大交通格局

  構築公路、鐵路、航空並舉,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並重,連南銜北、東進西出、通達全國的西安大交通體系。

  一、加快公路交通建設

  加快以西安為中心、五條國道幹線和西部大通道為骨架的“米”字型高等級公路網絡建設。2005年前,完成市區至西安咸陽機嘗西安至禹門口(西安段)高速公路、西安繞城高速公路(南段)、省道107環線公路(西安段)的建設,開工建設西安至安康(西安段)、西安至漢中(西安段)高速公路,實現高速公路市區與區縣的連接,形成以西安為中心,連接九個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網。配套建設城南、城西、城北客運站和青松路、草灘、華清路集裝箱貨運站。加快縣域公路建設,提高路網通達深度,改善邊遠地區及山區的道路狀況。新建和改建17條縣級二級公路290公里以上,實現全市鄉級平原村村通公路,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縣級二級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相結合、客貨運站場分佈合理、設施配套的公路交通網絡。

  二、積極推進鐵路建設

  建設西安鐵路樞紐工程。積極配合國家建設好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西安-南京鐵路,到2005年前,完成西安-合肥段鐵路建設。爭取開工建設西安鐵路環線和新客站。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型鐵路網絡,成為貫通東西、連結南北、輻射全國的重要鐵路樞紐。

  三、配合搞好航空港建設

  積極發展與外向型城市和西部交通樞紐相適應的航空運輸,完成西安航空港咸陽機場擴建改造,提高客貨運吞吐能力,2005年客運量達到500萬人次,年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0萬噸。建議國家把閻良、窯村機場改造為民用支線機場和貨運機場,積極發展地方支線航空運輸,吸引國內外航空公司進入西安航空運輸市場,爭取開通西安至南亞、西歐、北美等城市的國際航線。

  ニ摹⑷力推進城市道路建設

  按照“三橫、三縱、三環、八射線”的城市道路網格局,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統建設。儘快建設完成金花路立交橋,到2002年實現二環路全線貫通。拓寬改造西大街等城市主幹道路,啟動三環路和城市快速高架幹道工程建設,修建貫通城區一條南北主幹道、兩條東西主幹道,完成八條快速幹道與繞城環線及國道公路的連接。力爭早日動工建設西安地鐵一期工程,爭取建設咸陽至臨潼城市軌道交通工程。

  第十二章加快城市水、氣、熱、電網等建設,完善市政公共設施體系

  加快建設服務優良、運行質量可靠的市政公共設施體系,努力實現設施現代化、經營市場化、管理信息化,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力。

  一、提高城市供水能力

  按照開源與節水並重的原則,加強水資源管理和城市供水設施建設,全面完成黑河樞紐工程及配套的配水管網改造、50萬噸南郊水廠建設工程及輸水渠道工程,基本解決2010年前的城市供水問題。積極做好西安地區及其周邊新水源地的開發利用和“南水北調”即把乾佑河、嘉陵江、漢江水引入西安的前期準備工作。提高城市供水的調節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統籌解決好外圍組團及縣城的供水問題。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和其它節水設施建設,提高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節約水資源。

  二、進一步擴大城市供氣、供熱覆蓋面

  優化能源結構,大幅度提高清潔燃料的比重。建設完成天然氣城市氣化二期工程並啟動區縣天然氣氣化工程,2005年,日供氣量達到188萬立方米,天然氣居民用戶達到68萬戶左右,三環以內基本實現供氣主管網覆蓋,外圍組團及高陵、周至、戶縣、藍田等衛星城的氣化率平均達到30%。全面完成西郊熱電廠集中供熱工程、城市供熱管網改造擴建等城市集中供熱項目。推廣住宅小區、機關單位、單元樓和居民住宅天然氣單體供熱方式,發展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供熱方式,提高城市燃氣供熱普及率。2005年使新建居民區、工業集中區、大中型公用設施等全部實行燃氣供熱。

  三、全面完成城鄉電網改造

  逐步採用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改造城鄉電網,新建、改造一批變電站,儘快完成城市和農村電網改造,使西安電網配置完善合理,電力供應充足,供電質量提高。實現城鄉用電同價,促進農村消費。

  四、合理推進城市住宅建設

  房地產業發展要嚴格遵循城市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開發。明城內不再新建大規模的住宅小區,在二環以外和外圍組團建成一批相對集中、布局合理、風格各異、滿足不同需求層次的住宅小區。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降低工程造價,繼續開展購房信貸,提高居民購房支付能力。加強對建築工程質量的監督和管理,搞好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到2005年前新增住宅建設面積1400萬平方米。

  五、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

  城市建設和容貌治理要“以人為本”,重視建設便民設施,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開闢新的公交路線,優化公交線網布局。住宅區和開發新區要合理布局建設停車嘗公共廁所、商業零售網點。搞好住宅小區綠化、道路硬化、公共空間和共用設施建設。加大農村住宅建設規劃和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創造舒心、優美、文明的人居環境。

  第十三章實施山川秀美和城市綠化工程,建設園林化城市

  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大面積恢復植被,建設水源涵養林,形成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業產業化體系,使西安成為一個山川秀麗,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城市。

  一、積極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

  加快荒山和平原綠化,切實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在秦嶺北坡恢復8萬公頃植被,加快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進度,在南部山區建設水源涵養林、名特優經濟林,發展森林旅遊,在驪山台塬區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建設水土保持林,營造水土保持區6.8萬公頃,在平原沿路、河、田建設景觀防護林帶。2005年前新建高標準林網10萬公頃,完善改造現有林網15萬公頃。

  二、搞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

  實施郊縣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加快淺山丘陵及台塬區水土流失治理,重點治理周至、藍田、長安等縣區水土流失面積1500平方公里。減少和降低乾旱、滑坡、洪澇災害的頻度和強度。採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以鞏固、提高、改造現有工程為主,輔以必要的新建工程,搞好主要泄洪河道的清障固堤、固灘護岸工程。2005年,現有城市段河堤防洪達到百年一遇標準,渭河城郊段河堤加高加固達到50年一遇標準,縣城段堤防達到20年一遇標準。抓好李家河水庫樞紐及灌區工程、市區西北郊排洪治理工程、漢映喬段環境治理工程、石砭峪水庫和零河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設。在骸㈠薄灃等有條件的河段,通過構築橡皮壩等形式,形成一定的水面,改善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重視濕地保護,加強水資源管理,減少水資源污染。

  三、加強城市綠化和防護林建設

  堅持不懈地抓好城市綠化,加快高質量綠化進度,擴大綠化面積,形成以園林公園、綠地廣嘗街心花園、行道樹為主,居民小區和駐地單位內部園林綠化為輔的喬、灌、花、草相結合的城市立體綠化格局。建設城市多圈層的防護林體系,在城市周圍建設環城風景生態林,在九條主幹公路、沿山旅遊公路及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建設綠化經濟林帶,在西安市區和衛星城鎮之間建設針闊葉混交的沿城鎮綠化帶。

  第十四章綜合治理環境污染,搞好城市環境建設

  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以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為防治重點,綜合整治城市環境。加強監督管理,依法保護環境。

  一、下大力氣抓好大氣環境治理

  大力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加快實施天然氣二期和遠郊區縣天然氣氣化工程,在二環內及開發新區禁止使用燃煤鍋爐,城市建成區內控制使用燃煤鍋爐,逐步實現燃氣化,形成無煤區。實施多種供熱模式的同時,加快灞橋熱電廠五期、西郊集中供熱工程建設。重視對汽車超標尾氣的治理,加快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5
網友評論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5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