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記事散文 > 憶我的小學生活

憶我的小學生活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pp958

  我的小學時光在我們村裡的小學度過。我們村是一個自然村,叫“上庄村”,很小,人口最多的時候也就一百來口,共20餘戶。地處武鄉縣的最東邊,翻過一座山就是黎城縣了。不過現在村裡只有30多人了,年輕人大部分都舉家遷到別的地方去發展,現在的村裡變得非常的冷清。我真不敢想,若干年以後,這個村子會不會在人們的視線里消失。

  學校里共有4個年級,準確地講應該是5個年級,每個年級的學生也只有幾人,沒有獨立的幼兒園。達到學齡的兒童先送到學校的“小一年級”讀書,我們哪裡叫“小一年級”,類似於現在的學前班,上“小一年級”的學生都分在教室的最前面靠右邊的角落裡。不過只上一年,沒有現在城裡面的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等。上滿一年後如果學習成績不是很差的話就可升到“大一年級”,考到及格分數后可一年升一級,一直升到4年級,上5年級后就要走5里路出村去讀。

  學校里唯一的一個老師姓趙,也是我們附近村子里的人,個子不是很高,常戴一頂鴨舌帽,戴帽子的原因是不是禿頂,我真有點記不清了。我也沒有仔細觀察過,應該是吧,因為夏天他總也戴着。反正人很和善。

  趙老師一個人代五個年級的課。學校里沒有電鈴,也沒有鍾之類的東西。上課時,老師在院子里喊一聲:“上課了”,同學們就會跑回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老師會拿着4個年級的教科書分別給每一個年級的學生上課。

  學校用的黑板是用木頭做的,因為我們哪兒靠着大山,所以木材不是問題。在黑板的上方左右兩側分別鑽一個洞,另外在牆上釘兩個大釘子把它掛起來,上面刷上墨汁就可以使用了。時間長了的話掉色就會很厲害,需要重新刷上一遍。

  學校沒有操場,更沒有體育用品,上體育課也就很少,課間操也不做,一般一年只上三五節。上體育課的內容也僅限於按個頭兒從大到小進行列隊或在十米見方的四合院里跑上幾圈,偶爾做廣播體操。但是,趙老師會在下課時和我們一起玩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老師當老鷹,我們當小雞,常常是跑的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大家都很開心。因趙老師的個兒比較矮,腿也就短,跑起來左右搖擺,特有意思。

  村裡給趙老師分了自留地,一共2塊,不是很大,每年只種玉米和土豆兩種農作物來解決部分生活所需。自留地老師一般都自己去種,只是到秋天收穫的季節才會帶我們到地里幹活兒,大家幫趙老師一起把豐收的果實背回來。趙老師從不讓我們白乾活兒的,完成任務后,他會把歷年定的一些舊的雜誌、書籍等按每個學生的情況分給我們。有半月談、故事大王、教學參考書等,也有舊的課本兒。這是我們最興奮的時刻了,老師端着厚厚的書從教室門口走進來,我們都高興極了,心裡砰砰直跳,想着老師會把哪一本書分給自己。我們在上課時一般不做筆記,老師在講完課文後會把語文教學參考書上課文的中心思想、詞語解釋等紅筆勾劃出來,同年級的幾個學生湊到一塊兒抄在紅旗本上算作筆記,老師再給別的年級上課。紅旗本大家都知道,就是皮皮上印着3面大紅旗的那種,現在超市裡也有賣的,每當我逛超市看見紅旗本兒,就感到非常親切。

  學校里冬天取曖靠生火爐來解決,主要是燒柴禾,偶爾燒煤,因為煤需要花錢去買,太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在放秋假前老師都要帶上學生去附近的山坡上去拾柴,然後再打些煤糕,供過冬所用。放秋假估計城裡的孩子們都沒有聽說過,在我們哪裡非常普遍,一般暑假只放一個月的時間,剩下的一個月時間改在秋季,幫助家裡收拾莊稼。

  村裡的孩子都沒有午休的習慣。吃過午飯後都會早早地來學校“寫仿”,“寫仿”就是練習寫毛筆字,到供銷社買上幾張毛紙,折成6格兒,底下印上老師寫好的“影格兒”(註:“影格兒”為我們當地的叫法,就是老師預先寫好的字貼,一般有6或12個字的,學生把它印在折好的毛紙下面描着寫)。每天中午寫好一格兒后交到老師哪裡,老師會拿着紅毛筆在寫得好的字後面畫一個紅圈,叫“判仿”,學生們叫“吃圈”。吃的圈越多說明寫越好,每天中午我們都會堆在一塊兒看誰吃的圈最多。

  還有一件事情要說一下,就是過年的前夕,全村的家家戶戶都會找趙老師來寫春聯兒。現在都買印刷好的,以前都買紅紙,回來后拆成一條一條的,送給老師來寫。趙老師也很樂意幫大家寫,寫春聯兒的時候,叫1至2個學生來幫忙把寫好的春聯兒一條一條的放在炕上,炕上放滿后就擺在地上來涼干。

  ……

  這些都是20多年以前的事了。

  最後,說說我最想說的一句話:“趙老師,無論我今後走到哪裡,我都會記得您”。

您正在瀏覽: 憶我的小學生活
網友評論
憶我的小學生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