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公司的力量》紀錄片通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公司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公司發展的規律,讓我感觸良多。在《危機時刻》中談到了1929 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應對之策,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經濟從公司和政府相分離到出現混合式經濟體制,國家還是規範公司的發展,以及美國公司法的建立。同時,也看到羅斯福總統的在面對經濟危機時候的救市計劃,其中就包括加大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拉動就業,減少失業的措施。而2008 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下,中國所採取的救市計劃中也有類似的措施,讓我們感嘆歷史何其相似。《創新先鋒》裡面,日本在二戰之後的崛起,以及美國對日本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 世紀90 年代之後,美國再次依靠創新、軟件、互聯網、晶體管等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看了該集,讓我們認識到了創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誕生的先決條件是自由,創新的主體是公司,創新的保證不是技術而是管理。美國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多的核心技術,源自於美國政府建立的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的產學研模式,而中國也在推行這種模式。

  《公司的力量》可以給企業、政府、社會起到警示作用,我們國家的發展不能夠偏離公司的發展,要為公司發展創造理想的環境。同時,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決定着一個國家創新的好壞。這也告訴企業家們,要注重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否則會毀掉企業的創新。正如《公司的力量》中所談到的,我們現在之所以缺少創新和核心技術,是因為我們的管理跟不上創新的步伐,無法為創新提供肥沃的土壤。發掘成功的管理模式,讓公司成為創新的主體,讓優秀的管理模式為中國創造更多的核心技術,這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

  雖然現在的我還沒有步入社會,但現實中,社會競爭的激烈、殘酷已經在我們大學生心中定型,我們要面臨的是就業的壓力,尤其是近幾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更是不容樂觀。很多時候,我們會想以後要怎麼做,怎麼才能在這麼多優秀的求職者之間脫穎而出。我們的主要就業方向就是公司,進大企業是我們一般人的目標,關鍵是人家憑什麼雇傭你,你有什麼才能是值得人家欣賞的,你又能給該公司帶來什麼樣的經濟效益… 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也是為我們以後求職做準備。看了《公司的力量》之後,我對公司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學到了更多的東西,這對我以後的工作應當是很有幫助的。

  篇二: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看了《公司的力量》,覺得很受觸動,也讓我對經濟、對公司、對歷史、對企業、對世界都有了較深刻的了解,增長了知識。

  自己最深的體會就是:有財產權和契約才有公司和市場,有公司和市場才有經濟增長和國家興起。可見公司在一個國家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20世紀之後,全球基本上進入了和平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在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其實則是公司企業之間的實力之爭。該紀錄片通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公司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公司發展的規律。

  今天,“公司”一詞的出現是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有些熟視無睹。公司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的財富來源、創業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託、人際交往,都與公司這個組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當下公司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慾,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伴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慾膨脹、欺詐橫行等等。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公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人們用貪婪和欺詐來解釋災難的根源時,當人們呼籲政府救市加強監管時,當人們擔憂下一次危機是否還會降臨時,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一個對象就是這個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這個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的組織:公司。

  今天世界企業五百強排名次序無不代表着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實力和表現這個國家人民的幸福指數。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土雄心》一集。在這一集中講述了中國公司發展的歷史,講述了清末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公司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競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這一集中,聯想柳傳志、吉利李書福、金蝶軟件徐少春等着名企業家都站出來談了自己對公司的認識,對公司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

  金蝶軟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訪談這樣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取決於這個國家企業的實力。《公司的力量》這個名字就彰顯了這樣一種特徵,它再現了企業在當今國家作用、責任和使命。”徐少春的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我想這也是《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因為在和平的年代,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全球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的形勢下,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不再是軍事實力的比拼,而是企業實力的比拼。

  其實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公司一路走來的腳步,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后,隨着個人的創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公司開始了真正的成長。

  中國的企業家們應當如何戰略?是快點增長自己的知識、還是快點賺錢買輛寶馬車來開着,顯富?辦公司掙錢的初衷究竟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進步?如何尋找通往未來的新路途?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了。

  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組成的一個網絡。公司就從沒有停止過自我更新,那些並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一直並將繼續吸引着我們。

  篇三: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看了《公司的力量》,頗有感觸。從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公司!公司》,第五集《危機時刻》和第八集《創新先鋒》。

  在第一集中,我見識了公司力量之巨大。公司是創造財富的主要參與者之一。目前,公司為全球81%的人口解決工作機會,構成了全球經濟力量的90%,製造了全球生產總值的94%。全球100大經濟體中,51個是公司,49個是國家。世界上有161個國家的財政收入比不上沃爾瑪公司,全球最大的10個公司的銷售總額超過了世界上最小的100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從這一連串驚人的數字中,我感受到了公司的力量,並為之深深震撼。

  接着,是《危機時刻》這一集,談到了1929年全球的經濟危機。從這場危機中,人們逐漸意識到市場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是資本崛起中,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從此,“監管”一詞出現在各國經濟運行的軌跡中,政府對經濟運行的態度不再是放任自由,取而代之的是混合經濟模式,這是人們對市場經濟制度的一次重要修正。我認識到所有市場都要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之下運行,那種認為存在可以為所欲為,完全自由市場的想法是錯誤的。

  《創新先鋒》這一集,我看到了日本在二戰之後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國對日本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美國再次依靠創新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看了這集,我認識到創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我們的企業應着重加強技術創新方面的探索,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

  此外,我個人認為,公司的組織文化十分的重要。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只有公司的每位員工都堅持共同的價值理念,認同公司的文化,積極將自身融入到組織文化當中,共同肩負起公司的使命和責任,並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為公司創造財富,才能使公司持續發展。

您正在瀏覽: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網友評論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