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感想隨筆 > 支教感言

支教感言

手機:M版  分類:感想隨筆  編輯:得得9

支教感言 標籤:支教

  篇一:支教感言

  支教是一種經歷,是一種磨練,更是一種人生財富。

  2009年9月1日,我懷着滿腔熱情,帶着無限期望,開始支教之旅。我將永生記住這個特殊的日子!就是這一天,我帶着局領導的期望、囑託,懷着滿腔的興奮與熱忱,走進了雞東縣東海小學支教。回味這一年,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沒有華麗的色澤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卻讓人回味無窮。

  記得第一次去東海小學時,一路上,我的心不免有些忐忑不安、一絲顧慮湧上心頭。面對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教師團隊,未曾謀面的學生。我想,怎麼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相處的融洽呢?帶着心中的種種設想,不知不覺到了東海小學。迎接我的是這裡的領導和老師一張張親切的笑臉,一句句親切的問候,一番短暫的介紹后,我不由自主地鬆了口氣,心中豁然開朗,他們那份親切與熱情,讓我讓對東海小學倍感親切,工作未開始,心已被感動。一切都是全新的,在這樣的日子裡,我用心摸索着新的教學方式,翻開了教學路上嶄新的一頁。

  不經意間,這樣的生活已經一年了,這一年的支教經歷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寫下了特殊的一頁,它是對我人生經歷的一次特殊的考驗,一次極大的豐富。我敬佩東海小學領導的求真務實、以人為本的工作作風,佩服老師們忘我的奉獻精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她們才是我真正學習的榜樣。

  做為一名主抓學校安全的副校長,我深知自己身上責任的重大,做為支教老師,我更深深知道要當好使者,加強新建小學與東海小學兩校間教育文化的交流與溝通,為東海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雖然我不能象其他支教教師一樣每天工作、生活在東海小學,但只要學校的工作安排得開,我就立刻去東海小學工作,只要東海小學需要,我就豪不猶豫放下手中的工作,來到東海小學,就這樣每周幾次奔波於兩校之間。在支教的日子裡,我們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努力創造條件,為建立“聯誼”學校,架設教育交流之橋而積極努力。兩校成為結對學校,不定時進行校際間教育教學交流。兩次,由新建小學語文、數學優秀教師到東海小學借班上課,取得較好的效果。同時,我也帶領導東海小學的部分教師走進新建進行學習交流。一年來,通過聯誼、交流等形式,加強了兩校之間教師的溝通和學習,不但使兩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更使兩校的教師各有所獲。

  支教期間我了解到農村小學除了在教學設備、教育經費、師資條件等方面相對不足之外,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教育教學的信息相對匱乏,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自從我來到東海小學以後,校長、老師們都認為是一個難得學習的好機會。我自己也認為向教師們傳遞教改信息,指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開展好教研、科研活動,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不負眾望,我採取了以下四項措施:

  一是“導”,教學永遠是最前沿的工作。它不容懈怠,我了解學校的現有情況,聽從領導的安排,積極地準備了一節教學示範課《可能性的大小 》。做到了精心備課,認真對待,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展示出來,同時,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真正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

  校領導滿意地說:“汪老師,你能來到我們學校支教,是我們學校的榮幸阿!你的課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們的老師足不出戶,就有收穫阿!”

  老師們誠懇地說:“汪老師的課豐富,實在,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渲澤了精彩課堂,讓我們吧為觀止,更感動了我們,我們一定虛心學習,讓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孩子們感激地說:“老師,您不但是和藹可親的老師,更像我們的知心朋友,我們喜歡看您臉上會心的微笑,喜歡聽您講課時親切的話語,更喜歡您教給我們豐富的知識……”

  這一句句感人肺腑,真摯的話語,因為它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體現出教師的價值所在。我不只是感動,更是激勵,一定不辱使命。

  二是“聽”,按照學校的安排,我把所有教師的課,全部認真地聽了一遍,摸清了教師們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找到了教師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三是“講”,我對教師課堂上暴露出的這些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歸類,並利用教研活動時間,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舉行輔導講座。我先後講過的專題有“如何上好數學課”“不同課型基本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中的五個不等於”等8次講座,為了讓教師們學有所獲,每次講座,我都要翻閱大量的資料,認真撰寫講座稿。因為很多個案都是我親身經歷過了,也是我自己通過思考形成的一些看法,所以老師們很感興趣。應該說與老師們產生了不小的碰撞,因為有很多觀點他們沒有聽說過。講座交流過程中,很多老師與我進行了交流,並向我提出了問題,我都給他們進行了解答,提出了我個人的看法,令我感動的是,很多老師在講座結束之後,依然有不少老師到我的辦公室里與我進行教育教學方面的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我明顯感到我自身的思考更加有深度了,我的思考也更加周密了。

  四是“跟”,學校為我安排了幾位青年教師,我深入課堂,隨堂聽課,進行跟蹤指導。一年來,我隨堂聽課達30節,評課、指導課達10多節,說課達10多節,幾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深深感染着周圍每一位教師,為教師的教學起到了模範作用,推動了學校新課改的順利實施。

  我與他們不是朝夕相處,但是一種默契,一種不舍自心間油然而生。與他們相處的日子裡,我珍惜着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在這寶貴的時間裡,有遺憾,有感動,有和諧,有爭執,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人生幾何,歲月匆匆!感謝生活讓我有這種經歷。感謝兩校領導為我創造了良好的特殊支教條件,讓我能夠從從容容、踏踏實實地書寫我的支教生活!支教一年,懷念一生;支教一年,受益終生;支教一年,情滿一生,它將是我的人生道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讓我說支教的感受,我會說:“簡單並快樂着,平淡並享受着,付出並收穫着!”

  篇二:支教感言

  五天的支教行深深打動了我,如果說過去的自己只是一隻思想被束縛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世界中的蠶蛹,那麼如今,我已破繭成蝶,振翅欲翔了。從十八個孩子的眼中,我沒有看到一絲因失去雙親而致的孤僻,反而看到了他們身上類似一般孩子的快樂,那無暇而天真的目光令在場的每一個人為之動容——原來愛也可以如此博大,她可以埋沒親情的流失,可以湮沒傷痛的極限。而這一切,都歸於劉保宏夫婦——這對人群中不起眼卻在道德的世界里熠熠閃光的農民夫妻。他們是我們的榜樣。他們視榮譽為起點,以助教興國為信念,仿古今嚴慈,釋父母情懷,養天地愛心,凝人間真情,只為培育孤貧兒童成民族棟樑。他們用他們純樸善良的心,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濟難助困的傳統美德,攀起希望工程的一片藍天,為人們樹立了優秀的道德風範。他們深刻地向這個世界闡釋:平凡也可以如此偉大,庸俗也可以如此高雅。

  五天的支教生活將值得我們用一生來銘記。下地勞動磨礪的是我們的意志,農家生活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生活體驗。哭和淚、喜悅與笑容伴隨着支教五天的酸甜苦辣,感動與感觸纏繞着五天的百味俱全。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是一種觸動,可憐而不可悲,真誠卻不乏天真。我們用我們所學的知識,武裝這裡的孩子;而他們用他們的真誠,滋潤我們逐漸乾涸的心靈。

  同時,我們收穫了友誼,九個人的支教行奠定了我們九顆心靈的相通,我們用心靈溝通,給孩子們築起一座愛之城。那種愛是跨越了由性別、師生、性格所造成的一切隔閡的真誠。

  還有許許多多,都將成為記憶。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穫。支教生活給了我一段全新的體驗和感受,給我的人生劃下了永不磨滅的一筆,我的生命將因它而更加的豐富和精彩。

  篇三:支教感言

  時間流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我的支教生活已有1年多了。回憶往事,歷歷在目,淚水情不自禁湧上心頭。說句心裡話,支教生活的確挺苦,甚至苦不堪言,但也充滿着快樂與感動……在感動之餘,我認為對受援單位的幫扶是甚少的、是不足的、是有限的,但我卻感觸甚多、體驗甚多、收穫甚多。

  假如沒有這段支教生活,沒有這段親身體驗,我是無法想象眼前的這一切。當地農民刺骨的貧窮,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不少人還住着茅草屋;教育現狀是如此落後:初步通過“普九”驗收,更可悲的是,個別村屯最高學歷的連一個初中畢業生都沒有;交通與通訊是如此閉塞,甚至給人一種與外界隔絕的感覺。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鄉鎮還是坑坑窪窪的黃泥路,據說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以前甚至連路都沒有,這似乎印證了魯迅先生那句名言:“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了解我的朋友常跟我說:挺佩服你,居然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里工作、生活1年多。我坦然回答,或許是因為感動常在的緣故。

  在這一年多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當地人們純樸、憨厚、善良與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我深深感觸到了當地學生對知識文化的強烈追求與渴望;我深深體會到當地教師那種無私奉獻,敬崗愛業的精神。六隆鎮中學的代課教師——黃忠誼,便是他們當中的典型代表。作為代課教師的他,一周14節課,還兼校團委工作,工作量多而且繁重。但卻同工不同酬,每月只領到可憐的170元工資,而他卻無怨無悔,幾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年華。還有每周上30節英語課的李玉娟老師,超倍的工作量,卻沒有額外補助,但她毫無怨言,一如既往,用行動見證着貧困山區教育工作者的風采。在他們身上散發著的是一束光,一股力量,一種精神,催人淚下,激人奮進。或許所有這些成了我留下來的理由。

  我想,既然來了,留下來了,又收穫了如此多的感動,我也很應該為他們帶來些感動。更何況“送人一束玫瑰,手留余香”。

  我認為支教工作應把智力幫扶與物資援助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突出智力幫扶的同時,應不留餘力地對受援單位進行物資援助,爭取改善其辦學條件。在05—06年以來,我工作的重心,着重放在物質與資金的援助方面,儘力解決受援學校的燃眉之急。在後援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後解決了六隆中學的“飲水項目工程”、“飯堂鍋爐改造工程”、“籃球板更換項目”,另外還資助了一批特困生,捐贈了一批體育器材,落實了1萬多元的“普九”經費。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校的燃眉之急,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尤其是“飲水項目工程”的落實與完成,雖然該項目經費不多,只有2.5萬元,但意義重大,把潔凈的高山泉水引入校園,結束了六隆中學過去用柴油抽水,飲用受污染的“農用水”的日子。既方便了周邊群眾用水,又節約了學校的經費開支,更有利於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在06年下半年,我的工作中心主要放在智力幫扶,着眼於提高受援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受援學校的管理水平這一塊,一方面組織部分領導及教學骨幹赴中山為期一周的學習;另一方面我主動參與受援學校的教學教研活動,開展公開課,希望把發達地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及管理經驗滲透給當地教師。在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方面,針對學校制度方面不完善的漏洞,修改並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與措施,使學校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學化、合理化。並且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有目的性、計劃性地召開主題班會、座談會等,及時解決了學生存在的問題,還經常利用周末時間走訪特困生家庭,收集相關材料,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營造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我還積极參与“關於籌建六隆中學家長委員會”的各項籌備工作。還儘力贊助受援學校開展各項工作有益的活動,想方設法為學生搭建展現自己才能與特長的舞台。先後開展了“班際杯籃球賽”、“冬季校運會”、“元旦晚會”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展現了學生個人的風采,豐富了他們課餘文化生活,增強了班級凝聚力,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使德育工作更上新台階。

  回憶過去,展望未來。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致力於打造一支作風過硬、教學能力過強的師資隊伍,協調好領導班子成員內部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增強其凝聚力、向心力。爭取進一步提高受援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及管理水平,爭取後援單位更多的物資幫扶,爭取再資助一批特困生,爭取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感動與快樂……

  然而,支教這一年多來,我在感動中磨練,在感動中成長,在感動中收穫。收穫的是無比歡樂,是人生閱歷,是人生財富。總而言之,支教是一種經歷,是一種磨礪,更是一筆人生財富。

您正在瀏覽: 支教感言
網友評論
支教感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