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政治學習 > 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手機:M版  分類:政治學習  編輯:小景

  實際上,問的形式甚至比問的內容更重要。讓問才有問題,總問才能出現有價值的問題!科學上有什麼是壞的問題嗎?如果讓中國的“杞人”一直憂下去,中國可能就成了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故鄉了。美國學生一般沒有中國學生知道得多,問的問題也天真;但好的學生往往能問出好問題,讓老師大大地引申一番興奮一場。在美國聽名人演講也是如此。名人孤單地來,孤單地去。並不因他有名,台下問問題的人便顯出膽怯。在中國做個孤獨的普通人,是最危險和最寂寞的。一個人稍微在某件事上與眾不同一點,便可引禍上身。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盡量消滅自己的個性矮化自己,往人多的地方站。在中國做學問,也要依附成理,甘作“聖賢”的傳聲筒;大學各系裡的老師往往都是本校本系畢業的同門,學術上以校為派,以是某人的嫡傳世襲為榮。在美國學界,年輕人總想獨樹一幟,弄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來玩玩。留校教書被當做“近親結婚”而為人所不齒。美國人一般十分尊重有主見的人,更看重能堅持正確己見的人。中國的學校有這種氣氛嗎?希望和允許這些存在嗎?歡迎和能夠讓學生超過自己,有幾人有這樣的度量這樣的水平?中國的老師要做大師不要做師傅,要帶大師不要帶徒弟!

  在西方沒有創新精神沒有特色的學生大概難混,可是在中國恰恰相反,中國欣賞的是乖孩子是標準答案,我們喜歡克隆自己!這簡直是懦夫和孱頭心理!創新超越簡直是大逆不道罪不容誅,有稜角有才能有思想能創新甚至只是想創新的人日子很不好過。人自己沒有創造性也就不會欣賞更不會領導創新,相反與創新不相容,見不得容不得創造性。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改革和創造是很難有好結果的。任何改革創新長期地很難得到支持也就很難成功。在它細小的時候把它扼殺簡直太容易了。中國科技落後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社會並不是真正地鼓勵創新。每一個大中小學及研究部門行政機關都把創新寫在牆上喊在口裡,強調創新真真是點到了中國社會的死穴,似乎大家的積極性也都很高。但是平心而論說真話,又有幾個單位幾個人真正有所創新允許創新?人們有什麼壓力和必要去創新?創新者又能有幾個有好結果?不創新又能如何?不創新只會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相反,在不正常的狀態下,劣幣必然驅逐良幣!創新最多也只能進行他所主導的允許的創新,即“跪着造反”,而這多為不是創新的創新!中國不是沒有人才,更不是沒有新思想,缺乏的是有利於人才成長的環境條件!對於學校及科研機構來說,如果說物質的東西是硬件,教材、老師、人才等是軟件,那麼教法、環境等就是軟件的軟件,也是更加重要的。決定着這一切的運行和組合及其結果。

  中國現在前兩個方面並不太落後,(許多地方的學校硬件設施已經相當先進和高級,當然貧困地區辦學條件不好的多得是)。差別並不大也很容易搞上去,但是為什麼就是不會創新?根本原因就在於中西方知識獲得的方法不同,在於運用知識的環境不同不好。不是看得多學得多而是學得精想得深才能創新。中國教育那真是教育,教者苦教,學者死學,死教死學死知識。這是最勤奮也是最懶惰,最聰明也是最愚笨的做法。我們都對應試教育很反感,都想改變它。但是仔細想想,教育就是教死知識的,必然以考試為目的和手段。教育與應試有着必然的聯繫,只要有教教教在前,就必然有考考考於後,二者如影隨形,互為因果。教育必為應試,應試才是教育,才能促進教育。死教別人一些死知識不考又有什麼辦法來顯示自己促進別人?如果沒有定論,怎麼會有考試?如果學習是通向求知為了探索為了實踐,鼓勵百家爭鳴,那又如何要得了那麼多的考試?已知的東西才要考,管人的人才要考別人,無能的人才要考別人!中國的考試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變為在考卷上淘汰所謂“差”的學生,將一種思維方式變為唯一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考試極為害人。和缺乏個性特色的學生相比,大概中國的教師更加缺乏特色個性,對自己所講的知識並沒有真正學懂學好。無問狀態下成長的學生就更是如此,並沒有吃透書本精神,學習的知識看似懂了其實未必真正懂得,知其然都不一定達到,更不用說知其所以然了。不問不思死記硬背,最多只能達到知識層次,知道老師知道的那些而已!

  有人曾經把中國的許多知識分子稱為“知道分子”,話雖然尖刻但也不乏真理!知識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東西,死知識是學不完的學了也是沒有用的。實際上,只要把知識學活了,尤其是有創新的勇氣和要求,具有任何層次學識的人都能夠創新。小學生未必不能創新,博士生未必就一定能創新。改變觀念勇於創新,每個人都是知識的學習者,也都可以成為知識的創造者,參與學習的過程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發展和創造知識的過程。中國的學生從幼兒園到博士后都被傳授死知識的教教教考考考壓得抬不起頭喘不過氣來,哪有時間哪有心思哪有能力思考?幾個人還有創新的勇氣和銳氣?不要再說中國學生基本功紮實的話了,我們不相信這個說法!創新需要澎湃激情,創新需要勇敢堅定,創新需要機動靈活,創新需要融會貫通,而教育缺乏、反對、扼殺的也就是它們!它使只會接受這種死知識的學生缺乏人文關懷人格發育不健全,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嚴重暴露了其缺陷。

  現在竟然有什麼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提法,連民辦學校也被稱為什麼“民辦教育”,明明是一種進入學習市場的投資,適應人家學習的需要,卻說是要教育人家,真是可笑可悲,不自量力!中國人到境外辦學,外國人來中國辦學,也都是搞“教育”嗎?放下你本來就沒有的教育人的權力和架子,回歸本位樹立服務意識吧!繼續教育是什麼?不就是對那些想繼續學習的人培訓,為人家的學習服務嗎?這才是學校的本質,但這已經不是教育人家而是平等的關係,甚至是求人家來學習了。現在的大中小學爭奪生源已經很激烈了,學校有什麼權利教育誰?至於說終身教育更是無從談起的子虛烏有,是要終身教育別人還是要別人終身教育自己?大概沒有一個人需要和能夠這樣吧!問題本來是社會的發展使得人人都要終身處於學習的過程中,社會成為學習型社會,學習成為人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而沒有任何人需要別人對自己進行終身教育,也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和能力對別人進行終身教育。

  現在牌子上掛着教育二字的機構部門,大概很少願意放棄這“教育”二字,放下教育人的架子。教育給了他們太多的權力和權利而沒有多少責任。只要有教育別人的權力,那就佔領了制高點,牢牢地居於永遠有理有利有力的主動地位。如同計劃經濟狀態下計劃永遠有理永遠正確一樣:一人一月一斤油不夠那就半斤,半斤不夠就三兩(過去有的城市居民一月供應三兩油);一人一年的布票從16尺降到12尺降到10尺降到8尺。計劃經濟有的是辦法有的是計劃!缺什麼就發什麼票,計劃只對自己負責,計劃執行得好就是好,而計劃是隨意的,計劃決不會與自己過不去!教育只有灌知識和管人的權利,也是只對自己負責,只對大綱負責並不對受教育者負責,而大綱又由他們自己來制定!你不符合大綱要整你罰你,至於大綱有什麼用處,你符合大綱而學了沒用的東西,在學校是好學生而就是沒有用沒人要,對不起,教育者並不對此負責!這種教育真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中國的“教育”和課程設置集傳統社會和蘇聯影響之大成,把課程理解為少數人研製、多數人實施、自上而下單向傳遞的指令和目標,而為了維護這種指令和目標的權威性,又從不允許對之研究和反思。教育必定是以教師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教者想教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你就得學什麼就得考你什麼,這必定是以教材以知識甚至以長官意志為標準,其內容惡性膨脹無限發展而侵害學生利益;學生和教師都異化為教材和知識的奴隸,教材內容既多又虛又死對學生的要求又極高,中國的學生負擔之重是世界上少有的,缺乏創新精神也是必然的。教育應該也只能按照教育者的意願來塑造“被教育者”“受教育者”,不受被教育者的任何制約。中國師生的不平等是公開的明顯的被歌頌和甚至是被讚美的,“受教育”其實是一個受奴役帶恥辱的稱號。受教育者有什麼權利?有接受灌輸的權利、交錢的權利、挨訓的權利,一句話無權的權利!這些年在一些教師對學生的精神折磨和暴力侵害有增加的趨勢就說明了這一點!如果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就很難出現這樣的事情,出現以後也比較好處理!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每個人尤其是權力部門壟斷部門如果沒有制約,他們只顧自身的利益而傷害他人利益是必然的!利己必然損人,不利己也要損人。教育者聽誰的?誰來制約他們?也許他們受點制約,但絕對不是被教育者!教育者什麼時候考慮和尊重過“受教育”者,相反他們總是希望自己對被教育者的權力越來越大以至無限,而他們手中掌握的豐富的資源又使這種願望變成現實。這就像賣方市場絕對不會考慮和照顧而只會想方設法傷害買方的利益一樣,在沒有制約(用時髦一點的話說就是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誰都會走最輕鬆的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優勢損人利己(甚至不利己也要損人壓迫人)的道路。中國孩子負擔之重世所罕見,“減負”的呼籲也叫喊多年,但就是減不下來,甚至是越減越多。原因就在於這些負擔不是由學生主動要求的而是教育者強加的,標準是他們定的,負擔背後甚至有着巨大的利益,是他們的“擴權”和“增收”,不然他們決不會有如此大的積極性。要利用權力“設租”的壟斷經營者放棄自己的利益,主動為學生“減負”無異於與虎謀皮。

  不客氣地說,計劃經濟下的教育還只是學習上“暴政”,出面的主要是教師,痛苦的主要是學生;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權力市場化則又加上了經濟上的“暴利”,出面的主要是權力,痛苦的又加上了所有的家長。本來,“博見為饋貧之糧”,求學是窮人(窮國)脫貧致富改變命運的主要途徑之一,但現在的求學則使窮人未必脫貧卻先要“致貧”。如今“義務教育”幾近崩潰,高中和大學的高額學費重利盤剝不知演繹出了多少人間悲劇,它加劇了城鄉差距擴大了貧富差別,極大地危害着人才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金錢比成績更重要,這種現象僅僅是開始正在愈演愈烈,“教育”成了中國人的一個黑洞,誰也不知要受多少罪,要花多少錢。

  中國“教育”有意無意地用最繁瑣的方法最昂貴的代價最專制的方法讓學生學着許多最無用的東西。我們見慣了多少讚揚父母兄姐為子女弟妹求學而奉獻犧牲的撼人心魄的故事,每一個平民求學者幾乎都有一本包括全家人在內的奮鬥史,中國人如此重視學習令人感動欽佩但更讓人心酸和深思,不能用好方法低成本學點更有用的東西嗎?向他們開刀於心何忍?醒醒吧,“教育者”們!“教育”部門掌管着文化,但未必是先進文化,未必代表、允許和促進先進文化的發展。暴政之中寓暴利。“教育者”幾百幾千年的光環頃刻之間土崩瓦解,這證明了其內在的軟弱和虛偽。中國官學管辦一體,保守僵化又加上了唯利是圖,平民百姓怨聲載道,“教育”是一個掛着金字招牌的腐敗之地,同社會其他地方一樣明目張胆地充斥着不義不公。應該剝奪其特權,克服其弊端,還公民以學習權。

  上學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少年的經歷將影響人的一生。學校的做法將影響社會的一切方面。學校是社會的基礎和搖籃,蘊藏着中國文化中國社會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基因。學校與民族精神二者互為因果。中國成為這個樣子,與學校與教育有着直接的關係。教育造就了乖孩子,造就了中國人服從沉穩內向謙卑的民族性格,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這些是中國傳統社會穩定的因素,也是社會停滯不前的原因。當中國面對現代化挑戰,在世界範圍內從事生存和發展的競爭時,中國教育的因循守舊、尊卑有序、泯滅個性,壓制創新等阻礙社會發展的負面作用立即突現出來了。教育創造了中華一統文明,同時也塑造了民族文化的保守性格軟弱態度,造成了民族的孱弱和屈辱。人最可貴的是自尊自信,社會最需要最寶貴的是自由平等民主的氣氛和環境,而這些正是我們的學校所缺乏的。學校本應是最為體現和使人們學會平等的地方,但是教育何曾平等待人?平等又如何進行教育?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平等觀念,沒有自己權利和尊嚴的觀念,從來沒有尊重過自己的人也就從來不會尊重別人。我們決不要這樣的教育,或者說要徹底改革這樣的教育。教育簡直是扼殺人才,埋葬財富,磨去了中國人的智慧、信心、靈氣、勇氣,閹割了創新靈魂。這些東西是在學校丟失的,也應當在學校中補上來。

  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所中科研人員總量並不算少,近年發展更快。但國家的知識創新能力並沒有多大提高,原創性的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能力依然很弱。實際上,能否創新不僅在於人員的數量更在於質量,在於其精神。擴招只是數量的擴大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10萬人做不到的事情,100萬人怕也做不到。擴招只不過是多培養一些熟練工而已,創新精神是擴不出來的。擴招只不過是把就業壓力上移,而只有創新才能把就業壓力外移甚至消除。一個比爾·蓋茨就賺了全世界人的錢,不知道給多少人創造了就業機會。中國的科研人員絕對數已經是世界第二,很快就是世界第一了,可還是缺乏創新能力,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嗎?那些想當世界一流的大學知道自己和人家的差距在哪裡嗎?在這裡甚至有沒有人才都不是最主要的,創新的氣氛、環境、條件、制度、方法才是更主要最主要的。提倡什麼就有什麼!人才、才能是求出來帶出來的而不是預成的。創新人才是在有利於創新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真地容許創新那將是對我們中國教育中華民族中國文化中國社會最深刻的觸動和變革。革教育的命揚棄教育而代之以學習,對教育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創新就不難,中國的學校就一點也不難成為世界一流的學校!中國的學者不笨不懶底子不薄,早就具有了拿到諾貝爾獎的許多條件,變教育革命為學習革命,我們斷定不出二十年(二十年差不多能使一個孩子從一年級到博士后),諾貝爾獎獲得者必將大量湧現。中國不僅能是世界的工廠(這個身份我們也可以不放棄),更能成為世界科技發展的領跑者!那時中國不僅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佔領其最高點佔據最大份額。十幾億人的創新能力將把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遠遠地甩在後面。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網友評論
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