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閑話食客

閑話食客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春秋戰國時期,不少豪門貴族為一時之用,廣收“門客”。一時間“養客”之風十分盛行,攀比之勢也不斷升級。乃至有了孟嘗君的“門客數千”,有了呂不韋的“食客三千,家僮

  萬人”;有了信陵君、平原君等因收養“食客”而聞名的“戰國諸公子”。於是乎天下許多“貧

  乏不能自存者”便頻頻使人囑託“寄食門下”。一旦成為豪門食客,便是捧上了鐵飯碗,只管吃飯,無須作為!

  誠然,古代的食客有不少身懷絕技而無用武之地者。然而,孟嘗君的數千食客中,像馮諼那樣敢於主動請纓,能為主子盡責收債,又能為主子買得人心、樹碑立傳的能有幾個?能自告奮勇使“雞鳴狗盜”之術,救孟嘗君於危難之時的又有幾人?而門客中無所事事,混飯吃的充數者卻多之又多!

  在生產力還很底下,分配製度也不健全的戰國時期,豪門收養食客卻也無可非議,用傳統的文化和觀念來解釋也溯之有源,師出有門,可謂是“養兵千日,用於一時”。而在生產力快速發展,分配製度比較健全的今天,用經濟學法則來評價,卻經不起簡單一算,因為投入太多,回報太少,是正宗的虧本生意。

  往事俱往,尚可不提。值得一提的是,今人非但不戒,反而效之猶酣。現在臃腫的部門,重疊的機構,過剩超編的人員,在浩浩“皇糧大軍”中不是正在充當著今朝政府的食客嗎?一些地方,一些部門,紛紛擴編增員,頻頻“圈地盤”、“做牌子”,不也正是因為裙帶複雜,人情難擋,“寄食門下”的“食客”太多的緣故嗎?

  由於僧多廟難拆,只好拆了廟宇又建寺;僧多粥少,也只能摻些“水”去湊湊數。從而導致歷次機構精簡舉步維艱,減員分流困難重重。

  這,便是當今的“食客”現象。

  (曾於2000年9月17日發表在《井岡山報》文藝版)

您正在瀏覽: 閑話食客
網友評論
閑話食客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