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記事散文 > 迷 惑╠╠旅美散記(二十五)·2

迷 惑╠╠旅美散記(二十五)·2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pp958

迷 惑╠╠旅美散記(二十五)·2 標籤:萬曆十五年

  11、中國人去美國,看紐約世貿中心、芝加哥席爾斯大廈、最長的橋、最大的港、最新的電腦、最浮華的百貨店、最新的產品還有迪斯科舞場……看新東西;美國人到中國,要看故宮、圓明園、豬舍、農民的泥屋、喝茶的學問、做紙花的技巧、吃的藝術、廟、蛇市場、早上在公園練太極拳的民眾……看舊物事。

  12、在美國出生又在美國長大的中國青少年,一般不願再回中國,他們習慣了美國的生活:人與人相處得純凈,沒有你來我往的人情。一回到中國,就四伯三叔,八姑七姨,纏纏綿綿,千絲萬縷,扯不表,理還亂,尤其是逢上過年,拜來拜去的年,一碰上紅事白事,東親西戚的應酬,都讓他們無所適從,無地自容,無法應付。可是他們的父輩祖輩,卻過不慣美國的生活,他們忘不了故國故鄉火辣辣的古道熱腸和古土熱情。

  13、人為什麼總是喜歡和自己人在一起?有些中國人到了國外,唯一的主要社會交往就是和自己人在一起。如果是這樣,你出國做什麼?你不是想去開闊眼界的么?記得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剛到美國時,也抱怨與他在一起的中國人不多,有個體育評論員對他說:“你應該回中國,那裡中國人最多。”我覺得,出國就是長經歷,就應該主動多去接觸一些外國人,讓他們對你發生興趣,讓他們了解你。

  14、在中國,讀小學的孩子,往往脖子上掛一把門鑰匙,放學了,自己回家開門在家做作業。在美國,法律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必須時時有人照看,以免發生由於孩子不懂事而導致的危險。孩子離校后,家長自己不能照顧的話,就必須托給別人照顧。碰上一個福建人,由於經濟上尚不寬裕,由於習慣了中國的做法,又覺得付這筆托兒費不合算,就冒險:家長教孩子放學后回到家門口先小心地四處張望一下,見沒人,再進屋。進屋了,關好門,不吵鬧,不接電話,不讓人家發現這屋子裡有孩子。結果還是被一美國人發現,出於對孩子安全的考慮,他好心地去報了警。這麼一來,孩子被帶到一個專門的福利機構,暫時被政府收養。最後這個福建人就不得不通過繁瑣的司法程序,花費不少口舌,才把孩子要回來。

  15、中國人總是想出人頭地,不甘平庸。在學校里不得A不甘心,美國人拿B就行了,平時寧可去開晚會。美國人善於表達,也很強調幽默感,他們也善於探索,尤其是自己的未知領域,這種探索精神(也體現在戲耍的時候)是他們在科技上領先一步的原因。中國人的眼光通常只看着自己的同類人,所以很難有突破。美國人從小老師就教導他們自身要有潛力,應該去追求,上九天去攬月,而不滿足於只比張三李四或是同班同學好。他們認定自己的獨特,追求自身潛力的發揮,不那麼喜歡和旁人去攀比。我們中國人強調共性,美國人強調個性。我倒以為,做人只有不以自己與眾不同為恥,才會有創造與創新的可能。

  16、論面積,美國只佔世界的7%,論人口,美國只有世界的5。5%,但是,它的生產能力卻佔到世界生產總能力的1/3還強。美國人的人均收入水平,藍領工人的小時工資,人均消耗的物質資源,技術方面投入的成本,教育普及化程度,各類社會保險和福利的享受,擁有超強的軍事國力,似乎都告訴了我們:美國是一個現實,也是一個神話,一個現代神話。美國終究是一個一時還不會消逝的神話和不衰的話題。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歷史並不悠久,可是其歷史長度之不足,被廣度之有餘所彌補,其覆蓋面十分廣博。

  17、美洲本來是印第安人的,印第安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算起來,中國人去美國比白人還要早。中國的重要性或許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大家一說到亞洲,總想着日本和新加坡,其實所有亞洲人都深深知道,中國的影響已經遠超過了這些國家。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它的大大小小的變化,如何不會影響美國的生活呢?現在油價上漲,美國都把指頭指向中國,說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資源的消耗過大。可是看看現在美國小學生使用的鉛筆、筆記本、書包,美國人手裡拿的、身上穿的、家裡用的……全是“MADEINCHINA”(“中國製造”)中國已經走進了美國人的生活。當然,美國也在走進中國的生活,到了美國,你就可以看到到處都是的中國人(這是中國人口袋裡的錢真的多得沒處花了嗎)?正視中國和美國,需要膽氣。

您正在瀏覽: 迷 惑╠╠旅美散記(二十五)·2
網友評論
迷 惑╠╠旅美散記(二十五)·2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