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現代散文 > 文化之旅(一)

文化之旅(一)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得得9

文化之旅(一) 標籤:愛德華的奇妙之旅 文化苦旅

  文/張勇

  秀美如畫的祖國山川,處處散發著悠遠的歷史風情和迷人的文化氣息。桓仁也不例外,以她秀美的山水吸引着無數的遊人激情澎湃,流連忘返。我們正在開展檢察文化建設,宗旨是建設激情·溫馨檢察事業。因此,桓仁一行便成為了我們檢察文化建設樂章上最活躍的一個音符。我們不但在山水間快意地享受着千年的文化滋養,而且還在陶醉中培育着我們自己獨具特色、豐富多彩文化。

  登山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山是大自然留給人類最輝煌的瑰寶,雖然姿態各異,但雄渾和深沉是所有大山的共性。據古人類歷史學家考證,人類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質變就是在大山中最後完成的,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山是養育人類的搖籃。而今我們從遠方來了,要虔誠地登上一座座巍峨陡峭的山峰,像赤子,重新尋找一下兒時遙遠的夢……

  山勢陡峭,不拿出力氣是攀登不上去的。這是考驗和鍛煉每個人體力、毅力和耐力的最好機會,放過了,一定會覺得十分惋惜。我們一行中,年齡相差懸殊,既有翩翩少年,也有耄耋老人。在狹窄陡峭的石階上一字排開,場面和氣勢十分壯觀。導遊說山頂上風光最美。這成了我們心裡的一個追求。一定要登上最高峰,飽覽秀美的風光。不但是這座山山頂風光最美,其實所有的山都是如此。王安石在《游褒蟬山記》中有過論述。毛澤東則用無限風光在險峰做了完整、形象的概括。

  山頂以習習清風和無限景色迎接我們。登高望遠,心情豁然開闊,喚起你無邊的遐想。也許,繁重的工作使我們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情緒焦躁,但是一登上山頂,這種感覺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且會堅定你的意志,煥發你的豪情。使你覺得自己似乎和大山已經融為一體,彷彿被大山注入了雄渾和深沉。古人常常登山抒懷,借山喻志,看來不無道理。因此,鍾子期從俞伯牙雄渾激越的琴聲中聽出了“洋洋乎,大人之志意在高山”的心境。極目遠望,令人想起曹操的《觀滄海》:“東臨竭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聳峙……”如洪鐘大呂,撼人心魄,這首詩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震撼力,作者登山望遠應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大自然以其非凡的魅力凈化了我們的心靈,陶冶了我們的情操。雖然年齡不同,但是,可以看出每個人臉上掛着陽光般的笑容,透出一股蓬勃朝氣。沉醉山水,其實也是沉醉文化之中。據導遊介紹,山上已經發掘出古高句麗一個分支在此居住過的遺址,說明這一帶早就有過人類活動。也有導遊說唐朝的大將薛仁貴在山上率軍打過仗。具體打的是什麼仗,無人知曉。反正,我們是在山頂上看見一塊巨石,刻着點將台三個字,據說這就是薛仁貴用來調兵譴將的地方。

  山峰逶迤,拖得很遠。遠遠望去,像是一片黛色的波濤。我們隨山勢而行。遠遠地望見一團火紅,近前細看,是一棵大樹,樹身上掛滿了紅布條。許多遊客或是撫摩布條或是照相留念,我們也有很多人在此盤桓不去,合影留念,或是購買一些山中的旅遊紀念品。據導遊說這棵大樹已經有200年歷史。近前細看,樹榦班駁,透出歲月的滄桑,導遊的說法,大體可信。200年的樹齡,在樹木之中算不上高齡,尤其是和南方的一些喬木相比。但生長在四季分明的北方,也實屬珍稀。由此我們想到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眼前這棵大樹樹冠巨大,像一把碩大無比的遮陽傘,釋放出濃濃的綠蔭。我們汗流浹背地爬上山來,往樹下一站,享受着200年的陰涼,對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說法佩服得五體投地。並由樹想到了人。古人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200年的時間對於樹可能算不了什麼,但對於人類卻是漫長的旅程。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人生易老,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工作、學習、生活,這就是這棵古樹給我們的啟示。

  上山雖然耗費了許多力氣,但總體說來,一切順利。待我們下山時,頗有些驚險。下山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比較順暢的盤山小路,一條是沾在峭壁上的石階,極其狹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氣勢奪人。這就是著名的一線天。雖然有欄杆可憑,但站在石階向下一望,只覺頭暈目旋,深不可測。每個人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在驚險中體味驚險,在挑戰中體味挑戰。

  遠山在山花的襯托下,現出蒼茫、青翠的輪廓,雄渾而莊嚴。我們下得山來,興奮無比。雖然驚險無比,但是我們互相打氣兒,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個人的毅力和膽識凝聚成為團隊的毅力和膽識,個人的挑戰變成團隊的挑戰,演化成團隊精神,凝聚成團隊力量,使我們順暢愉快地完成了登山的壯舉。登山,不僅僅鍛煉了我們的身體,更重要的是我們精神上的收穫。這已經成為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激勵着我們在今後的日子裡永遠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永遠保持陽光一般的本色。

您正在瀏覽: 文化之旅(一)
網友評論
文化之旅(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