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一個時代的甜美記憶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初到周庄,覺得一切都是陳舊斑駁的,那浸淫在水邊的古老民居是斑駁的,那橫架於河上的小橋是斑駁的,那河邊的石板是斑駁的,甚至那悠遊於水上的一些烏篷船也是斑駁的。這一座斑駁的古鎮,就像一個世紀老人,用喑咽的聲調,緩緩地向我們述說著逝去的歲月,述說著人類歷史的童年。悠遊中,我恍然覺得我不是在旅遊,而是在訪古,是在溫習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個時代。
上午八時許,景點的大門剛剛打開,我便急匆匆地撲了進來。一座“中國第一水鄉”的巨型匾牌迎面豎立。我知道,這座因水而建,緣水而興的古鎮,早已做盡了水的文章。展開遊覽圖,一個井字形的環形水系構成了全鎮的骨架。我“按圖索驥”,沿着由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的石駁岸一路走來,觀賞有名的雙橋、富安橋和貞豐橋,參觀名人故居張廳、沈廳,悠遊繁華的中市街,飽覽了古鎮古色古香的異樣風光。古鎮的水,古鎮的橋,古鎮民居和街市,都像刀刻一樣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四通八達的水系,是周庄最主要的特色。周庄的河通到每一條街巷,甚至通到每一戶人家。張廳有一副對聯“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就是生動的寫照。我在富安橋頭的一座二層小樓上品嘗周庄名吃“萬三豬蹄”時,特意觀看了橋下悠長的南北市河和河上往來的船隻,靜心地領略了這第一水鄉的詩情畫意。這條與周庄人共生共榮的市河,優雅嫻靜、碧綠如緞,既無波濤洶湧的喧囂,亦無小溪叮咚的幽咽。自從1086年周庄人在這裡開鑿渠道,緣水而居,九百多年過去了,無論歷史的風雲如何變幻,戰爭的煙雲如何蔓延,她依舊這樣靜靜地淌着,供沿河居住的人們洗衣淘米和舟楫通行,陪伴着一代一代人起居勞作、生老病死。歲月滄桑在這裡留下了斑斑印痕。市河的石駁岸上,石拱橋上,水邊的河埠和石階上,有的已被人們踩踏成光滑窪陷的凹槽,有的則布滿了綠色苔蘚或者爬滿了青藤。可是細細品賞,這水依然浸透着靈性。我向北眺望,一幕幕奇景撲面而來。你看,那伏在橋欄上或走在渠邊上的遊人,那兩岸的垂柳、沿河的建築,古老的、現代的,黑白的、彩色的,男人、女人,妍的、丑的,倒映在平靜的水裡,依然顯得多彩多姿,層次分明,似乎那水底還存在着另一個世界。那頭戴斗笠身着印花布衫的船娘,唱着小曲撐着烏篷船過來了,她們點動篙櫓徐徐前行,那水中一切影像立刻變得生動起來,由分明到模糊、分散,再到聚合、分明,顯出變幻之美,朦朧之美。到了傍晚,水上起了霧,那水上的船隻、橋樑,兩岸的房和樹,都塗上了一層迷離之色,霎時繪成了一幅水墨畫,勾起我對美的無限想象空間,恍惚間覺得到了一處美妙的夢幻世界。此時,我竟覺得這碧綠的水成了畫家筆下的五彩池,周庄成為一塊平展的畫布,各種異樣的美景正在這裡迤邐展開。
緣水而居的周庄人,與橋結下了不解之緣,周庄大大小小的橋樑星羅棋布。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寄託他們美好願望的吉祥名字,諸如貞豐橋、富安橋、太平橋、永安橋、懷德橋、福洪橋、通秀橋等等。這些橋大多為石拱橋。用欣賞的目光看,每一座橋又都是一幅畫,一幅人與自然、與歷史交匯的風景畫。這些古橋,傳承着已往的歷史,沉澱着古人的智慧。中國古拱橋的造型之優美、隱含力學之科學,實為造橋史上之絕唱。在那個一無鋼筋、二無水泥的時代,造作拱橋,利用石質之堅硬,巧妙地將上下垂直壓力轉移成平行擠壓,恐怕是最經濟、最科學、最實用的路徑了。其造型宛如圓月,自然而不生硬,線條圓潤柔和,給人以舒適感。拱橋兩端皆住有人家並栽植垂柳、桂樹等,傍橋臨水,水、房、樹、橋自然組合,意蘊深深,如詩如畫。每至小橋邊,有兩個字就會在我眼前顯現,就是“凝固”。這每一座小橋,都凝固着數百年的歷史,凝固着一代一代人的智慧、才能和對美的嚮往與追求。
這裡大大小小几十座橋中,也有個別的為石樑橋,那雙橋中的永安橋就是其中之一。雙橋位於北市河與銀子浜交匯處,由橫架北市河的拱橋---世德橋和這座橫架銀子浜的石樑橋---永安橋組成,兩橋首尾相連,成丁字形。這一橫一豎,一拱一平,形成了一個極美的鑰匙圖案,所以人們俗稱其為“鑰匙橋”。就是這把“鑰匙橋”,開啟了周庄通向世界的大門。這是周庄最美的橋。我站在雙橋東南面的石板路上仔細審看,世德橋半圓形的橋涵倒映在水中,一虛一實,恰成圓形,猶如古代大戶人家通向後花園的月門;而永安橋的方形橋洞,則顯得規整通達,似乎從這裡可以通向遠方另一個世界,而且更襯托出拱橋圓潤之美。二者一圓一方,重合起來,就是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錢幣,給人以無限的遐象空間。這兩座橋分別為明代兩個周庄人投資修建,他們在有意無意中創造了一個水上橋樑的絕配,繪出了一幅絕美的圖畫造型。上世紀以來,就是這座雙橋,以他嬌美的身姿成為國內外許多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之源。旅美畫家陳逸飛以雙橋為原型創作的《故鄉的回憶》震驚了世界,成為驚世名畫,上了聯合國的首日封。在2012年舉行的中國旅遊工藝品設計大賽“周庄記憶”中,獲金獎的也是一副以雙橋為原型的《如影隨形》吊墜:吊墜一半為橋,一半為影,描繪出一幅江南水鄉的美麗畫卷,象徵著戀人如影隨形的親密關係。可見雙橋之美,在遊人的記憶中佔有何等位置!
周庄的建築,大都建於明清時代,一些名人故居,大多莊重古樸,庭院深深。具有代表性的是由明朝大將軍徐達後裔始建的張廳和江南巨富沈萬三後人所建的沈廳,都是幾進幾齣的深宅大院,門前有臨水河埠,進門有門樓、茶廳、正廳、后廳、大堂樓、小堂樓和後花園等,每戶宅院房屋多達一百餘間。這裡的樓台、廳堂、花園,都記載着明清時代大戶人家的生活方式。這裡不是他們在激烈的戰爭或商業競爭中拼搏的戰場,也不是他們組織藝人製作絲綢等手工藝品的作坊,而是他們退出征戰之後的休憩場所,是功成名就卸甲歸來安享晚年之處,所以它們的基調是優雅和安逸:廳堂較為寬闊,為的是便於接待賓友;卧室位於較為隱秘的深宅後院,為的是安靜;後院的幽雅園林亭榭、假山秀木,為的是宜於小憩;天井裡雕有綺麗花紋和傳世名言的牆壁,則為昭示淳厚家風。至於宅院兩邊叫做陪弄的陰暗狹長的通道,那據說是專供僕人、侍女通行的。還有那些傢具,廳堂里的暗紅色油漆的方桌大概是紅木的吧,莊重而古樸;那箸涇旁的美人靠可能是供仕女們談情說愛時坐的,精緻而舒適;那桌案上擺放的古董該是供主人把玩欣賞的,雖塵封多年依然不失高雅。那些在封建時代的高官重臣、巨商大賈、文化巨擘,在世時雖然叱吒風雲、名震遐邇,但在無情歲月的滾滾浪濤衝擊下,一個個煙消雲散,如今就只剩下這些深宅大院和生活用具留了下來,向我們述說著他們當年的輝煌。我們尊重歷史,對他們懷着深深的敬意。這麼多遊人,或冒着酷暑嚴寒,或跋涉千里萬里來此參觀,不就是對他們的一種敬仰和懷念嗎!但願他們當年那種決戰戰場、商場、文場的銳氣、才氣,能薪火相傳,輸送給我們這些創造新生活的下一代,給他們以靈氣和底氣。
懷舊是人們共有的情結。當我走在遊人熙來攘往的中市街上,這種懷舊情結幾乎達到極致。我踏着前代無數人踏過的陳舊石板,摸着歷經數百年斑駁的老牆,穿過一個個充滿周庄人智慧的手工作坊,品嘗着甜而不膩的粘糕,看土製服裝,欣賞出自藝人手下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剪紙和精美的竹木雕刻,欣賞着周庄藝術家留下的一幅幅精彩畫作,我竟然在這擁擠、狹窄的街道上領略出意外的古樸與寧靜。這時,隱藏在我心靈深處那濃濃的童年記憶,滲滲流出,那一種溫馨,那一種甜蜜,真是無與倫比。遊興正酣時,我在一個拐彎處驀然看到一處門店上寫着“周庄印記”四字,即時恍然大悟,原來我已在似夢非夢中穿越時空,走進了周庄古時深邃的街道上,體驗着遠離當今噪雜喧囂大城市的另一種空間啊!
周庄是一個完好的歷史遺存。這是歲月的年輪,歷史的印記。這個古鎮,在歷經數百年的兵火戰亂和近代如火如荼“西方文明”的衝擊之後,仍然能夠完整地保存至今,着實令人驚奇。這正像一位老作家在參觀感言中所說的:“這是一處止步於中世紀的孤島,是喜馬拉雅山上冰封雪蓋下的凍土,是一部歷經兵火戰亂劫後餘生的‘四書五經’,是過去時代留給今天的甜美記憶。”也正緣於此,它才顯得珍貴、稀奇,才會引來如潮水般的遊人,帶動了周圍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
相關範文
- ·周庄,一個時代的甜美記憶
- ·周庄,一個時代的甜美記憶
- ·讀《一個時代的側影—中國1931-1
- ·學習羅陽事迹心得:做個時代的羅陽式好
- ·我們這個時代的尷尬
- ·愛情,我們這個時代的殤
- ·一個人走,一個人睡,一個人思索,一個
- ·我們的時代,時代的我們演講稿
- ·我們的時代 時代的我們演講
- ·安放於心底的純美記憶
- ·乞食者:一個時代和地域的人文關懷的真
- ·一個毛澤東時代的童工
- ·聽《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之心得體會
- ·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讀後感
- ·《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讀後感
- ·《那個時代之四》草稿篇
- ·《那個時代之一》草稿篇
- ·《那個時代之六》
- ·《那個時代之二》草稿篇
- ·一個人,一份情,一段回憶,一生相守。
- ·甜美童聲,音樂同行
- ·音色甜美圓潤情態婉約柔美
- ·第六篇:渡口留下甜美的憂傷
- ·我只要你那甜美微笑
- ·學習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之我見—黨
- ·時代的使命——學習何祥美事迹心得體會
- ·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文章—弘
- ·迷茫時代的明白人讀後感
- ·讀《苦難輝煌》有感---時代的民族脊
- ·跟上網絡時代的腳步
- ·電影《高考1977》觀后感:掙扎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