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做一名專業的班主任》有感

讀《做一名專業的班主任》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做一名專業的班主任》有感 標籤:班主任 班主任兵法 小學班主任 辦公室主任

  讀《做一名專業的班主任》有感

  當了整整二十年的班主任,終日里忙忙碌碌、急急撓撓、被動招架、焦頭爛額,成了我的工作寫照。面對個性千姿百態的學生,我總會碰到各種問題,我也時常在想:我怎麼做班主任?我怎麼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替我解了圍,讓我對班主任工作的模糊面貌終於有了真切的認識,有別於以前所謂教育書籍一味倡導愛的感化,這是一本理性而平和的書,說的不是大道理而是我們實實在在的教育生活。

  "您喜歡做班主任嗎?"這是王曉春老師在前言中劈頭的第一個問題,發人深思。是的,當班主任是我們心嚮往之還是不得已而為之呢?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班主任工作的"知之"者,而不是"樂之"和"好之"者。大多數老師不願意當班主任,這無疑是我們教育的一種危機。

  通覽全書,王老師盡量減少行政思維和行政語言,減少空話、大話、套話、廢話,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為一個教育專業,進行學術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規律,構建其體系,尋找其方法,從而使更多的班主任從"知之"走向"好之"和"樂之".書中首先談到了班主任的六種角色要求(第一章),然後闡述了班主任影響學生的十種手段(第二章),在此基礎上,把班主任分成了九類(第三章),這以後就開始論述班主任工作的內。首先釐清了班主任工作的重點和邊界(第四章),然後分別闡明了班主任工作三大塊(第五章:班風建設;第六章:班級日常管理;第七章:問題生診療)的內容和工作方法。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的內容,那就是:主張班主任實現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轉軌,從只會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轉變到逐漸更多採用"幫"的辦法上來。這種點化,讓我茅塞頓開而頓悟。

  一、 觀念革新,拒作批評愛好者。

  所謂"專業",自然不能只有一股腦兒的教育熱情而少了教育的智慧,空喊一些教育口號,結果卻是誤人誤己。王老師語句樸素卻是字字珠璣。比如,(班主任)總是致力於改變別人而不是提高自己;對教育能力重視不夠又整天在教育;人的智慧絕對不是"管"出來的;評比時主體性的殺手;(教育者)如果手裡只有一把鎚子,你就會把一切都變成釘子;"凍結行為"的結果是凍結個性,凍結思想,甚至凍結創造;而挨批評和吸煙一樣是會"上癮"的。

  我想我們很多老師都是"批評愛好者",王老師告訴我們很多批評可以變成提醒。初中階段的孩子處於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冷不丁就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是人是感情的動物,很多時候,學生惹事了,心中難免憤怒,語氣也就急起來,對着學生就是一通狂轟濫炸的批評,結果學生是口服心不服,其實是無效的教育。有些偶發事件,看似大事,其實不然,只要提醒一下,就可以了。有些事不需要大費唇舌去批評,只要點到為止即可。如果一個學生犯了錯誤,他完全知道自己是錯的,批評的時候就不用再強調他"你錯了",那是在做無用功。遇事先問為什麼,再想怎麼辦。批評多了,往往會"中毒".一慣挨批評的學生,你不批評他就會生事,這是過去批評過多的後遺症。不過必要的批評還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的任務是把批評減少到最少。以一種科學的態度看待班主任這個工作,我想有助於我們做一個心平氣和又有實效的班主任。

  二、師愛應該回歸理性。

  誠然,師愛是一個教師從教的最基本的精神內核。有了師愛,才會有教育好學生最初的衝動以及後續的堅持。因而,在很多次的師德培訓報告會上,總是能聽到那些個身經百戰的教師模範們大談特談,他們是如何用愛來融化堅冰,點石成金的神奇故事,彷彿師愛是一劑萬金油,哪兒疼抹上就能萬事大吉。於是師愛儼然就成了一種武器,而且是常規武器。於是就衍化出了像吳若琳這樣的模範先烈。愚以為這是一種大方向上的偏差。教育是一門相當複雜的綜合學科而不是一股腦兒有愛就夠了。如果以為自己施愛,學生就會回報愛,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書中告訴我們,為什麼用我們的愛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可這些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因為愛並不是萬能葯。現在的社會,把師愛的作用過分誇大了,認為教師只要有愛就可以教好學生,其實不然。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以一種研究者的身份去研究學生,研究他為什麼不愛做作業,研究他為什麼上課注意力總不能集中,研究他為什麼總與其他學生發生矛盾甚至打架,只有找出問題的根本,才能對症下藥,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進步。新形勢下班主任的角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班主任應是教育型的管理者,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是學生的平等對話者,是學習者、心理工作者,還應該是家庭教育指導者。

  我們需要師愛,但並不是那種盲目泛濫的愛,而應該是科學有節制有方法有策略的愛。做好一個班主任,僅僅具備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更多的智,愛而有度,愛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愛是愚愛,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因愛成害".王曉春在書中說道,"師愛其實是一種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師愛應該是理智的,溫和的,廣博的,無私的。"相反,很多時候,我們的師愛是情緒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準確地領會師愛,恰當地表達師愛,相信師愛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師專業人員的眼睛看待師愛,而不是盲目跟着電視節目里愛的囈語起舞,這才是真正的師愛。

  三、責任應該分邊界。

  教育界有一句流行口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剛開始,初入教育行業的我也被這句豪言壯語蒙蔽了,學生出了什麼問題,我總是深深自責,為什麼沒有事先想到,為什麼學生屢教不改,是我什麼地方出錯了,我該怎麼辦……其實我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的交流,我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從過去而來,之所以成長為現在的"我",是有很多其他的外在因素,絕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責任,更不是某一個教師的責任。我想說,孩子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始終不能放棄教育的希望,那是作為教育者的責任,但是教育不好並不全都是教師、學校的責任,更大的原因在家庭、在社會。

  現在的社會輿論對於教師是非常不利的,分析一下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神化教師,很多關於教師的頌歌中,教師可以是春蠶、是燈塔……就不是一個正常平凡的人。在這種大而幌之的高帽之下,教師的功能都被神化了,教師的責任也就變的無邊無界;一種惡魔化教師。比如08年6月發生的"楊不管"事件,一所學校的學生在某楊老師的課堂上打架,最終一死一傷,而該老師卻至始至終不發一言,甚至沒有及時搶救,以至延誤時機,一個年輕的生命離開了世界。就在大家紛紛進行輿論譴責的同時,卻沒有人能靜下心來問一問,為什麼這個楊老師會如此無聞無視?原來這個學校校風相當之差,學生為虎作倀,以前曾有一位老師就因為批評一個學生遲到,結果該生伺機報復切掉了老師的手指!誠然,上述案例中的楊老師看到學生倒地仍然面不改色上課,功力深厚,麻木至此,實在太不應該,但是在這樣的"血色恐怖"之下,老師該怎樣管,或者又該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真是一個該謹慎思考的大問題。教育之於教師是一種職業,教師不過是平凡普通的人,教師的工作是有邊界的。"教師是學生一生的指導者,但不是學生一生的承包者。"(王曉春語)

  此外,王老師在書中提出了問題學生的三級處理辦法,我覺得很有參照意義。問題生之所以成為"問題生",就是因為通常的教育手段不能奏效。將問題學生科學診斷、個案研究,分為三級: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問題生由班主任教育,中度的問題生學校政教處和心理老師介入,至於重度的問題生,則不應該責成學校解決,更不應責成班主任解決。而應該有公辦的專門的特殊學校,輟學生教育應該由社會工作者和警察介入,等等。班主任、學校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將力氣花在刀刃上,做實事。

  "為什麼有一些老師喜歡當班主任呢?他們即使在關鍵中,也儘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獨立性,即使在一片盲從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類體力勞動"的包圍之中,也能捍衛思想的權利和尊嚴。他們的肩膀上,長着自己的腦袋。他們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當作專業的人。"感謝王曉春老師把40年的教育經驗總結與我們在書中一一交流,掃清了我對教育的陳腐觀念,理清思路,輕裝上陣。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做一個快樂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斷努力的方向。

  伊旗上灣小學 楊素芳

您正在瀏覽: 讀《做一名專業的班主任》有感
網友評論
讀《做一名專業的班主任》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