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漫記(一)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幾經周折,我從山西呂梁市的大山裡輾轉到了岐周故地的大山裡。
寶雞市是一個歷史很悠久很有及的地方,這裡周朝的發源地,周人從這裡出發東進過了渭河,渡過黃河,來到了一個叫做牧野的地方。周人聯合其他部族在這裡和殷商打了一仗,這一仗之後開創了周家天下800年。
當你走在寶雞市的街上,你很容易看到這裡打出青銅器的招牌。
對中國歷史比較了解的都應該知道“鳳鳴岐山”,“冰凍岐山”的掌故。特別是看過《封神演義》的人,很多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而我要去的地方就是那個最著名的岐山北麓的麟游縣,你可不要小瞧了這個地方。據載,周代祖先不窋從邰沿漆水進入今麟游地,建杜林邑故稱杜地。歷經二代,公劉時遷都邑於豳(今彬縣)。古公亶父時,受狄侵,又由豳退出,集結於岐北高山(今麟游)地帶,休養生息,始南遷周原,定都岐陽。
而在西漢元狩三年(前120年)獲白麟於鳳鳴山(縣城西南杜水南岸)。是為麟游名稱來歷。
當我還在追溯這麟游的歷史時,我也隨着班車到了鳳翔。鳳翔這個地方在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就是著名的“鳳翔府”,蘇東坡在這裡做過官,寫下了著名的《喜雨亭記》,也修建了著名的“東湖”,人常說“西湖水,東湖柳”。這就是蘇東坡修建的東湖在這個偏遠西部地區。他卻在這裡因地制宜修建了江南風格的園林。鳳翔有很多掌故我就不多說了。
車子在行駛,我看到了裸露的岩體,而不遠處的山卻依然蔥鬱,這就像一個頭髮茂盛的人,被無情的剃刀給剃了一小撮,很是讓人生厭。不用說,你就知道這是在採石。
我還在心裡批判這裡人的急功近利,不知何時我卻隨着車子一路盤旋在山上,一會兒又隨着車子在山頂馳騁,山裡總是十八彎。或者多的數不清的彎彎。
我在手機上搜索着麟游的資料如下:
麟游縣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北部,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東鄰永壽、乾縣,西接千陽、鳳翔,南俯扶風、岐山,北依彬縣及甘肅靈台縣。縣域為黃土高原,千山余脈從西南入境后在兩亭附近分支,北支稱頁嶺,南支稱鳳山和岐山。主要河流有漆水河、酒房河、兩亭河、普化河等。年降水量640.4毫米,年均氣溫9.2℃。
麟游縣境內溝壑縱橫、坡緩川狹、少有台塬。
看着資料,晃晃悠悠,在顛簸中就睡著了,不知為什麼我總是容易在車子上,晃悠着睡得香甜。而這次依然如故,一覺醒來我就到了縣城。
過了幾天,我就下鄉了,去了解我們的項目在這裡的情況。我依然是一個好奇的人,被這裡的溝壑,藍天白雲吸引,不時的讓夥伴停車去拍照,去留下這美景。
這裡的村所在地比較偏遠,一路要翻山越嶺才能到。而且本身這些村子都屬於移民搬遷工程才集中到一起。
地理條件限制這裡一年一熟,農民會把地分開,一部分種小麥,一部分種玉米。而且坡地較多,更重也不方便。這裡礦產開發較少,輕工業不是很發達。農民收入來源基本是靠打工和務農。村民說由於計劃生育孩子少了,學校也撤了,想上學得去縣城,所以很多孩子在縣城上學,父母就在縣城租房陪讀,順便做點生意或者打零工。
不管是青壯年外出打工,還是隨子女入學離開村莊,都造成了村莊的衰落。社區內部勞動力的流失,資本的流失,導致村莊的生產發展衰退。
而留下來的卻是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
而這些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現在成為農村社區的日常活動主體。
我在這次下鄉之後有個感覺就是我們在去項目村的路上那藍天白雲,山巒起伏,雲影綽綽,萬山溝壑,綿延起伏,白雲直撲懷中......多麼美妙的山水畫卷,要是那些著名畫匠也在這裡一定會畫出別樣的傳世“富春山居圖”。再看那山間的村莊,在古時候道路不通暢的時候,這裡的人都是”桃花源“的人,而這些壯麗景色,僅僅是對於我們這些”武陵人“來說是美的,絕佳的居住之地。而對於這裡的百姓,這些美麗,卻是他們的“痛”。他們要生存發展,但是這些地理條件限制,無法能夠滿足他們的經濟發展需求。很簡單的問題,他們的生計問題,所以年輕一代會“逃離”家鄉。而剩下的這些老弱病殘,他們這些弱勢群體,卻無力向外求得生存發展。只有遭受病痛,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苦楚艱難生活。
走進這些家庭真的讓人很心酸,老大嬸,老大叔很多都患病,身邊經常子女,還要下地幹活了,自身患病。而他們自身卻面臨很多經濟壓力,看病需要錢,種地需要錢......而這些空巢老人本身就是很孤獨的,需要子女的陪伴。
而我們現在的大多數政策卻是消滅農村的政策,城鎮化就是個例子,可是城鎮化和山區的老百姓卻八竿子打不着。而當下誰來重建鄉土社會,或者說是誰來幫助那些只能留在鄉土的人來過上和諧幸福的生活。
青蓮煙雨
剛到麟游縣城,感覺很平常,也不大,可以說是巴掌大的地方,縣城坐落在山間盆地,四周全是山,面積不大,但是盆地底部海拔比鳳翔,岐山的平原要高,四面的山也就顯得不高了。而且山峰近在咫尺,雲低霧靄彷彿觸手可得。我住的地方一開窗戶就可以看到白雲撲窗而來,你不論到那個朝向的窗戶總能看到山,看到對面山上雲霧繚繞。
我來這裡也有幾星期了,卻從來沒有到山上去,只聽得青蓮山比較有名。後來查了資料:青蓮山古稱堡子城山,早在隋唐時為皇帝衛戍部隊的駐地,並且山上修有城堡,因其得名。這裡群山結秀,林茂草密,南端諸峰,恰似一朵盛開的覆蓮,故名青蓮山。一年四季,景色變化莫測。當年唐高宗李治登上此山,曾讚美道“東望剪華,千林結影;南俯荼原,風雲交映;西瞻隴坂,派水分流;北臨石柱,川原朝宗”。
既然人家皇帝老兒都稱讚了,我也就想去看看。
適逢秋季正是多雨的季節,最近一直在下雨,中午我吃完飯,雨還下着,雖然不是很大,但是雨一直下。我問了路,沒走幾分鐘就到了青蓮山公園的門口。
上了台階正準備要上,看見旁邊寫着“青蓮山健康步道路線圖”,上面標註路線,走在哪裡標註註明多少步,很有意思。原來是衛生局做得預防慢性病健康倡導宣傳。
下着小雨,看着殘葉散落在青石板台階上,我想起了多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激情的青年在嶽麓山的場景,可如今他們都去了哪裡,在做些什麼呢。還依舊是那樣理想激情嗎?
我在注視凝望山頂,這時候來了一位和我父親年紀相仿的師傅,我以為他是個退休教師,必定是個文化人,不然怎麼會冒着雨也來青蓮山準備登山,卻不顧門口的告示:天陰路滑禁止登山。
我就說師傅,你也來了。不如咱倆搭個伴一起上去。我想和他結伴,聽他講述這裡的故事。聽他談談麟游的景和事。他遲疑了下,說你要上,那我就跟你上吧。我就要拾階而上時,他卻攔住了我
(未完待續)
在這裡,你將透過我的文字,用你獨具的慧眼和我一起發現、了解、探討社會、人生。且行且思。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luxin2014
相關範文
- ·北行漫記(一)(文中的圖片不能顯示)
- ·禮泉漫記(一)
- ·西行漫記(六):西行旅程之感動
- ·藍田漫記(三)
- ·周至漫記(四)
- ·旬邑漫記(二)
- ·西行漫記(七)
- ·西行漫記(八)
- ·黑河漫記(二)
- ·禮泉漫記(三)
- ·西遊漫談
- ·旅遊·妄想日記(一)
- ·怪相雜記(一)擇偶心跡
- ·西行散記(一)
- ·雅安行,時光記(一)
- ·大學札記(一)
- ·貧困孩子走訪日記(一)
- ·環青海湖騎行記(一)
- ·郊遊小記(一)
- ·三清山遊記(一):青山綠水
- ·四川遊記(一)
- ·靖清雜記(九十一)
- ·葦湖散記(十一)
- ·《教海漫記》讀後感
- ·《教海漫記》讀後感
- ·《教海漫記》讀後感
- ·《西行漫記》讀後感
- ·讀《教海漫記》心得體會
- ·教海漫記讀書筆記
- ·《教海漫記》讀後感
- ·讀《教海漫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