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之鄉村聽鼓書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pp958
童年記憶之鄉村聽鼓書
文/游心於淡
室外,華燈閃耀,光影迷離;客廳里,光線柔和,溫馨有加而心境卻很無聊。打開電視,隨手翻着頻道,眾多的節目不知哪一個適合於我,懶散的選來選去,也不能把我的心情舒展開來。感到有一些鬱悶,真的是百無了懶。起身走到窗前,一輪明月正從東方升起,明凈的夜空給人一種清爽,猛然間,一個久遠的場景,在記憶中靈光閃現。
記憶隨着月色,跨越時空,回到童年生活的鄉村。那是一個雞鳴犬吠的時代,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收工後會聚在一起,說農事話桑麻,把三鄉五里的事拿出來絮叨絮叨,用來消遣晚間的時光。那時候沒有電,更沒有什麼像樣的文娛活動,池塘邊,大樹下聚集幾個人各自說著各自的故事,時不時的會傳出一陣爽朗的笑聲。不一定哪一天,來了一個遊方的說大鼓書的藝人,會把整個鄉村給激動起來。這種場景一般是在夏天,一片空地,明月當頭,一個天然的劇場瞬間建成。於是小孩子早早的在場地上找一個位置,畫個圈圈,再把磚頭瓦片放進去先期佔領了自己的位子。吃罷晚飯,陸陸續續的村人坐滿了場地。一個竹制的支撐架,放上一隻牛皮小鼓,手裡拿一副磨得油光發亮的木質簡板,便是說書先生的全部道具。說書先生左手小鼓一敲——咚咚、咚咚咚!右手握簡板,手指一撥,手腕一抖————-啪啪、啪啪啪。清了清嗓子,乾咳兩聲,就開了腔:“好了,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說書不說書,上場先讀毛主席語錄,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階級鬥爭一抓就靈”。那個講政治的年代,口號是少不了的。開場白過後,小鼓又敲了一陣,開始說唱表演,說一陣,再道白一陣,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安靜的夜晚,鼓書藝人的聲音格外清亮,悠揚動聽,能傳得很遠很遠。說到動情處,說書藝人手腳並用,代替書中主人公的各種動作,有板有眼,再加上幾聲口技,眼睛一睜一閉,一瞥一瞪,皺眉擠眼,一會仰天長簫,一會夜語嚶嘬,大場面如萬馬奔騰黃河咆哮,細小處似夜鶯低婉嬰兒輕吟。面部表情豐富多變,月光下很是清晰。聽書人側耳恭聽,聚精會神,哪怕一個字也不想漏掉,感情隨着說書人的表演不停的變化,悲主人公之所悲,喜主人公之所喜,精彩處聽者一片唏噓,關鍵處,說書人一個急剎車: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再說,戛然而止,聽的人半天還愣不過神來,於是聽書的人會順着情節,演繹着不同的故事結局,有時候在一起議論,都想證實自己的猜猜是不是符合故事本身的情節,等待着下一場的開始。
有時候一部書會說上個十天半月的,把人的胃口吊得老高老高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晚飯後會不約而同的湧向書場,一次也不會落下。一部書會娛樂一個夏天,精彩一個夏天。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房前屋后,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話題都會和說書的故事有關,時間久了還會把書中主人公的命運以自己的喜好和思路演繹成另一種結局,以滿足自己的心理和審美需求,也許這就是文藝欣賞過程中的再創造吧。那時候,給人帶來的娛樂微乎其微,一部鼓書給了鄉村以無限的樂趣,帶給人們很久的歡愉。
時光已逝,現代文明高速發展,各種娛樂形式層出不窮,但我再也找不到那種鄉村書場給我帶來的美妙感受和心境,只能在記憶里永久的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