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有感
前段時間微信朋友圈裡火熱轉發一篇名為《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的文章,光看標題我就知道大致內容了,出於對大家如此熱情轉發的好奇,我還是打開看了下,不看也就算了,這一看啊,讓我實在忍不住要寫下這篇文章,不是批評作者和轉發文章的朋友,只是覺得如果我們能通過自己的行為照見內心深處的感受和想法那將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以為大部分人都知道懲罰孩子到底有多麼不好。從文中來看,對美國父母來說,打孩子是會失去孩子甚至進監獄的,看來這種不好的確很嚴重,所以美國父母們(部分人)在絕對不能打孩子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懲罰孩子的辦法,反正不打到孩子身上就不會觸犯法律,這樣的事情被中國父母看到之後拍掌叫好,潛台詞是"我怎麼沒想到這麼好的辦法呢,既可以不打孩子又能對他的錯誤行為起到警示的作用"!
以上的情景實在可以理解!孩子雖是天使,但是他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各種調節和控制能力都還沒發展好,所以經常會做一些影響父母或其他成人的事,此時被事件激怒的成人情緒該有多麼不好啊,打孩子之後內疚自責很久"我怎麼這麼沒素質……我怎麼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不打孩子更不行了,孩子都能騎到我們頭上了……所以這篇文章《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對開始想要改變教養方式的父母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必須得學習,必須得收藏,必須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請原諒我的諷刺)。
其實,如果你願意學習,我們面對孩子挑戰時還可以有很多其他不傷害孩子的方式!PET父母效能(可諮詢LULU7月廣州工作坊)就是堅決抵制懲罰和溺愛,培養平等合作親子關係的溝通體系。
懲罰孩子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身體的懲罰,俗稱體罰(打孩子、罰站、罰跪、罰做某個動作、罰……)另一種是心理(自由、權力)的懲罰,俗稱限制(不能做某事、不能吃某物、不能享受某福利……)
美國父母們確實避免了體罰,所以他們最後都選擇了限制,"限制"這種手段用在孩子身上貌似很管用,比起體罰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單從行為上來看,年長的孩子應該會記住這次限制,為了將來不再失去自由,也會在行為上有所調整(年長的孩子有了思維,可以對現在和未來有簡單的預測)。年幼的孩子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次數來理解限制和自由之間的關係,但最終來說,他們還是會選擇調整自己的行為,因為人類對於獲得自由和權力的渴望是與生俱來的。
不管是哪種方式的懲罰孩子都是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手段,孩子行為的背後是什麼,有多少人知道且有多少人在乎呢?只是在行為上做文章真的有用嗎?
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冰山最上端大家可以看到的一部分,行為之下有那麼多的內容,我們是否關注到孩子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下文簡稱感受到渴望)拿《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文中兩歲左右的漢娜因與妹妹爭搶玩具而咬妹妹的事件來舉例說明:
1、兩歲左右的孩子為什麼會被貼上"TerribleTwo糟糕的兩歲"的標籤?
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知道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開始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了,所以他們認為他所見所想所聽都是自己的,不能與其他人分享,如果成人能理解此時孩子的想法,又何以會覺得兩歲是糟糕的呢。
2、漢娜是因為妹妹要過來玩而推倒妹妹再咬妹妹的,此時媽媽的應對方式是不問不聽不看就把漢娜抱到樓梯處說"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獨處了/你不能再玩了)。
漢娜自然哇哇大哭,媽媽不管不問,十分鐘後漢娜不哭了,媽媽才過來問漢娜是否知道自己錯了,再大道理一通最後漢娜又開心的和妹妹去玩了。
整個過程看似很好,但是誰在乎漢娜當時的感受了,漢娜為什麼推開過來的妹妹,是因為她擔心妹妹搶走自己的玩具,自己就沒得玩了,再咬一口是想告訴妹妹自己很厲害,休想搶走我的玩具。當媽媽有了上面的做法後漢娜為什麼哇哇大哭"媽媽不理解他的感受,不認同他的玩具不能被別人搶走的觀點,她對媽媽的期待只不過想得到媽媽的理解,而她最根本的渴望只不過是被愛和有價值(對於一個家庭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媽媽的應對方法顯然沒有照顧到漢娜行為下面的那些感受到渴望,漢娜哭了十分鐘顯然是累了,也覺得哭沒有用,拿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最後乾脆不哭了,壓制自己的感受到渴望,去迎合媽媽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媽媽再過來管自己,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體罰和限制的體制下長大的孩子應該會特別關注自己的自由和權力,此時他們能否關注到他人的感受、能否與他人建立連結應該是他們此生最大的挑戰!因為他們自己有感受和需要連結時父母根本沒有這樣給過,所以他們將來也無法給別人。
其實,有很多父母明知道上面這些理論還是會選擇懲罰孩子,我想大概是害怕不懲罰孩子就不會記住"分享、謙讓、合作……"這些有多麼重要了,我想大概也是因為父母本身的恐懼和不安,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中因為沒有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而失去地位和尊重,而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只是這些原因是父母本身的問題還是確實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啊,有時候我們能否分清楚呢!那麼,面對孩子的挑戰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如何能捕捉到孩子冰山下面的感受到渴望?如何能真正的積極聆聽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如何化懲罰為理解和連結?這些才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真正去了解和學習的地方,而不是不用打的懲罰孩子!
相關範文
- ·讀《美式校園----素質教育在美國的
- ·讀潘諾夫斯基《美國藝術史中的30年》
- ·讀《規訓與懲罰》有感
- ·環保要從源頭加強治理才能見效
- ·即使我的世界再也見不到你
- ·讀《怎麼樣養孩子不生病》育兒心得
- ·讀《美的歷程》有感
- ·讀《美麗中國幸福起航》有感筆記
- ·讀《美好的人生》有感
- ·讀《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有感
- ·《美國隊長2》觀后感
- ·《美國麗人》影評觀后感
- ·《美國1787年憲法》教學反思
- ·《美國隊長2》觀影心得
- ·《美國國家地理》讀後感
- ·自由嗎?美國!——讀方納《自由的美國
- ·中國威脅美國還是美國威脅世界
- ·愛孩子不能越俎代庖(班主任)
- ·“輕鬆媽媽”魔法:孩子不是母親的分身
- ·乖孩子不哭(組詩)
- ·孩子不是失敗婚姻的犧牲品
- ·讀《教出樂觀的孩子有感》有感
- ·觀《美麗人生》有感:愛,綻放的姿態
- ·觀看品德與生活課《美麗的樹葉》有感
- ·觀《美麗心靈》有感800字
- ·讀龍應台《美麗的權利》有感
- ·觀《美麗人生》有感600字
- ·讀卡耐基《美好的人生》有感
- ·觀《美學散步》有感
- ·觀《美人魚》有感1000字
- ·觀美國電影《法官老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