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各個年代人們的世界觀念之一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小景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20世紀,是一個轟轟烈烈的世界,每10年算作一代人,就叫做年代出生的人,很有中國特色。看來出生年代的環境影響和時代的烙印對每一個人的性格,乃至以後的人生髮展和世界觀有着很重要的影響。這只是個別議論,不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比如,
解放前出生的人
20至30年代出生的人,叫老革命;40年代出生的人,叫舊社會或者叫解放前出生的人,40年代出生的人說,保爾的時代,讓我們常常懷念;他們具有很強烈的反抗鬥爭和犧牲精神,敢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敢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50年代出生的人
50年代出生的人說,保爾的行為使他們深受影響;他們的童年時代,中國正在掀起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人。出生於這個年代的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的一片呼聲之中來到這個世界的。自幼就在潛移默化當中感受到了什麼是“宣傳的口號”以及什麼是“激情澎湃的讚頌”。因而,經歷過這個年代的人,大多文學功底濃厚、且文章的“政策性”與“立場性”是非常明確與堅定不移的。經歷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戰爭”、反美反蔣反特鬥爭、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大災害、六十年代未及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之十年浩劫的“洗禮”,終於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春風。因而,在這個年代出生的人,是伴隨着共和國而成長起來的一代,是曾經最為悲慘的一代,卻同時面臨著:思想、文化、經濟、觀念不斷變化而不得不“應時代朝流而發生變化”的一代。在這一代人的身上,往往,有時,充滿着“矛盾”,卻也存在着“戲劇性”的變化。
生活概況:“老大當家”在這一年代出生的人,正趕上“人多力量大”的年代,正趕上“多一口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個兒女多一份口糧”的“光榮媽媽”――多產子女多力量多福氣的“好年代”。因而,在這個年代出生的人,往往家是上有兄姐下有弟妹,而生活在這一年代的孩子,對於衣服,或許概念中就是“黑綠藍加補丁”。所有的孩子中,只有“老大”是最幸福的,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的,而弟妹們所用所穿的,都是“老大”剩下的。
一家有那麼些個孩子,父母都得上班或是掙工分養家,哪有那麼多的精力來管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接送?“老大,去把你弟弟、妹妹接回來”、“老大,接完弟弟妹妹回到家讓他們好好做功課”、“老大,今天我們要加班,晚上的飯菜你給弟妹們做”、“老大,別忘了把明天的菜買回來,錢在這兒,買什麼菜你看着辦。”“老大,幫媽媽到菜地摘點菜回來。”一時之間,“老大”的呼聲此起又彼伏。而對於弟妹,“老大”則又是“兄長”“大姐”,又是“半個家長”。在自己還是個孩子還不明白什麼是什麼的時候,就不得不開始學會“持家、管理與責任”。因而,好吃的,好穿的都是老大的。在這個年代出生的長子或是長女,往往年小、能幹、懂事,成熟多、精幹多。
生活理念:勤儉節約是美德、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在這個年代出生的人,家裡多為工、農出身,因而不是很富裕,更何況一個家裡光孩子就好幾口,能勉強糊口養活一家子就已經是相當不易的事兒了。再加上經歷了六十年代三年自然大災害,更是懂得了生活的艱辛不易,而要過得幸福、踏實,就得學會勤儉與節約。或許“廣積糧、緩稱王”的說法,已經深深的埋入了這個年代出生的人的心中。對於生活的追求、物質所需的概念就是:夠吃、夠用就行了,多餘的得積累,以備萬一。或許,這也是“自然災害”鬧下來而得出的經驗吧。這個年代出生的人,懂得“珍惜”。然而,有時對於“積累”的熱衷度與消費的過於保守式的算計,卻是別人難免會產生一種“守財奴”式的感覺。因為所受的教育都很“正統”,因此,在觀點、觀念上比較“傳統”、“固執”、“保守”。為人較含蓄及內斂,但是,卻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勝人於千里之外”,別人不能小覷。在他們看來“要張揚什麼個性啊,踏踏實實、本本分分地做人才是正經。”而一旦別人誇獎稱讚他們的時候,總會“甜在心裡卻不表露”,在“謝謝之餘總不忘了加上哪裡,哪裡,客氣了,我沒那麼好”之類的謙虛之詞。
學習與就業:“毛主席語錄”、“老三篇”、“服從組織安排”“上山、下鄉、參軍”及“老三屆”“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是那時常常聽到且耳熟能詳的“開篇語”。似乎任何一件事、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決定都應與“偉大領袖毛主席”密切關聯。在這個年代的教育,絕大多數都是“毛主席語錄”。生活在這一年代的人,在本應受到更好的教育的年代,卻經歷了文革的浩劫,明白了“是與非”,爭當“偉大領袖毛主席身邊的最可愛的戰士”――“紅小兵”、“紅衛兵”什麼“風雷”。明白了“打倒一切小資產主義,與一切腐朽的思想堅決鬥爭到底”、“割資本主義尾巴”。經歷過這一年代的人,知道了什麼是“階級敵人與仇恨”,什麼是“擁護與反對”。在本該接受更多的課業的學習的時候,卻不得不響應停課鬧革命。然而,其代價卻是在“正統教育”之下,根純正紅之後,缺乏了實際的“真才實學”。在文革結束,改革開放之後,才使得這一代人逐漸的意識到了這一點。然而,欠缺卻並非一日之間能夠彌補,因此,對於知識與技能的渴求,卻在文革之後,在這一代人身上“戲劇化”的發生了變化。人至中年,還是得在工作之餘,邊工作邊學習,以彌補自己在知識與技能上的欠缺與不足。而如果不及時地補充這一些新內容,如今的他們則面臨著無奈的困境――下崗與待業。到了大展宏圖之時,偏偏又趕上了假退,退養,退居二線和提前退休。
因此,在這一代人身上,充滿着戲劇性的變化與矛盾。曾經的“學習無用”“考試交白卷”變為了“學業最重”,曾經的“一蹴而就”變為了“可持續發展”,這些變化,充滿着無奈、也充滿着戲劇性的矛盾與變化。這就是這一代人所特有的“矛盾”。
愛情與擇偶:人要老實、本分、踏實、務實,部隊的最好;戀愛與婚姻?先報告!出生於50年代的人,大多從小就被父母教育:做人要老老實實,做事要本本分分。切禁那種油腔滑調的不務正業的“二流子”。因此,多數人從小就“耳孺目染”,自然長大成人之後,也渴望找着的是對自己好、老實又本分的人了。先結婚,后談愛,反正感情是可以後期培養的,所以也就無所謂情況格局或是浪漫於否了。他們經歷了共和國早期法律、法典的出台、變革,因此,對於法律,也有了新的註釋。特別是54年或55年出生的人,名字當中以“法”、“憲”、“衛”、“保”、“平”字出現的較多。對於5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雖然也是“婚姻自由”、“戀愛自由”的說法,已經深入心中,卻無奈於“這個世界太瘋狂”,男女畢竟有別。說說話沒事兒,拉拉手可就是“不太正常”了。在“自由”的前提下,是極為保守的觀念,男女相處,忌諱肢體接觸,否則弄不好可是要被冠上“亂搞男女關係”,“生活作風腐敗”,可能會被提醒“注意影響”啊。所以,想戀愛?要結婚?可以,不過,先“報告”再說!於是“報告,我要戀愛”、“報告,我申請結婚”成了在當時的條件下,最搞笑卻也最真實的戀愛婚姻進行式的前奏曲。
文化、休閑及娛樂方面:八個“樣板戲”誰都能唱兩句。出生於50年代的人,在青年時代,恐怕最多的文化休閑及娛樂就是文革期間幾乎天天都有的“樣板戲”。聽得多了,看得久了,自然而然的也就會唱了,就好比“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般,在那個年代的人,誰都能夠來上兩句。《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劇目一直流傳至今,如果現在有人邀請他們卡啦OK,他們首選的歌就這些內容。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有戲卻也無趣。而中國的《四大名著》卻成為了當時被批判的文學。着實是一種可惜,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塗炭。
改革開放以後,社會文化出現了多樣化、多元化。而對於新文化的渴求,使得這個年代的人熱衷並投身於這樣的文化之中。但有時,變化卻並不能完全徹底,觀念的保守依舊阻礙着他們的變化。“流行歌曲有什麼好聽的?成天情呀愛呀的,無不無聊?吵吵鬧鬧的像個什麼樣?還是老歌好!”。保守、戀舊卻也使得他們日顯“老古董”。這一時代的人對於文化的品味,給人的感覺是:嚴肅與嚴謹。至於娛樂,不得不說,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是快樂的。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過重的學業壓力、精神負擔,大多以敞開來的玩,這些,都是其他年代的人,尤其是出生於80年代后的獨生子女們最大的渴望與心愿。時代特有名詞:“大鍋飯”、“托家帶口吃單位食堂”、“糧票”、“計劃經濟”。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因為自己有很多未實現的夢想,因而也就希望將自己的期望託付於下一代的身上,期望值很大也很高,有時卻事與願為。畢竟孩子都是80、90年代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自己存有隔閡,而不是模型,如何雕造全憑自己說了算。因此,在期望、實現與落空及矛盾中,這一年代出生的人們,在感慨中走出了不惑,走向了知天命與耳順年中。這一代人,是伴隨着解放后共和國的成長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從這一代人的成長與變化中,不難看出他們所起到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了不起的一代人。現在這個年代的人基本上都當爺爺和奶奶了,他們的子女都是80和90后,在教育子女的工作中,是吃苦耐勞的,是忍辱負重的,現在又擔任着教育孫子一代,這00年代的人不一定是好教育的,他們重新面臨新的苦澀。所以說,他們確實活的太苦太累了。他們有的還經歷過對越自衛還擊戰爭,雖未受過剝削。但是,超負荷的精神負擔,壓的他們透不過氣來,他們一路小跑,想跟上時代的步伐,但還是掉隊了。還未到夕陽紅的年齡,就已是筋疲力盡了。當然他們當中很多人還是能夠樂觀向上,唱着<;<;最美不過夕陽紅>;>;等老歌,提前步入老年行列。他們至今仍喜歡聽這些歌敖包相會、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劉三姐、牧羊曲、迎賓曲、蝴蝶泉邊、他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泉水叮咚、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洪湖水浪打浪等歌同。那個時候的人,受紅色精神的熏陶,崇拜一些現代不能理解的東西,還有都比較篤信毛主席。喜歡看紅色經典電影。
20世紀中國各個年代人們的世界觀念之一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20世紀中國各個年代人們的世界觀念之
- ·20世紀中國各個年代人們的世界觀念之
- ·20世紀中國各個年代人們的世界觀念之
- ·這個年代與那個年代
- ·《深圳十大觀念》讀後感---用觀念戰
- ·試論二十一世紀中國行政法之趨勢及特點
-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后感3篇
-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后感
- ·楚門的世界觀后感600字
- ·楚門的世界觀后感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不一樣
- ·蘇菲的世界觀后感
- ·“5·20世界計量日”經驗交流材料
- ·5·20世界計量日倡議書
- ·對我國中學語文教育的法倫理學批判——
- ·轉變觀念去遠航(銀行|轉變觀念)
- ·2016中國各地產假陪產假新規定
- ·七十年代人的童年經典遊戲
- ·這個年代 我們經歷了一個現象
- ·那個年代
- ·跳“忠字舞”的那個年代
- ·那個年代的那點戀愛事
- ·許嵩——你的歌聲唱響這個年代
- ·那個年代
-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的世界不平
- ·我的世界你曾經來過,你可在我的世界里
- ·你的世界里沒有我,我的世界里卻全是你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 ·那隻烏鴉——懷念之一
- ·電影說說美麗世界觀后感
- ·領導幹部怎樣加強自身世界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