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父女兩地書(44)

父女兩地書(44)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pp958

  嫻兒:

  我不回信你就不給我寫信?

  嘿嘿,你這小懶鬼,就會鑽這空。那我每天給你發的每一條短信,你回了嗎?

  "革命"要靠自覺,要自律!要主動出擊,不能被動等待。

  我清華學習回來后,馬上投入了我們最後一個活動——"金州十佳文明服務窗口"和"十佳文明服務之星"頒獎儀式的準備工作。其實,相關的準備工作,我清華學習期間團隊成員都基本做好,整個頒獎儀式的流程,設計完全貫穿了我的理念、要求、並且還有新突破。特別是你哥周迅,小姑和龍蘇叔叔在這次活動中所表現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我甚感欣慰!

  二十八號晚上的頒獎儀式非常成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仕和領導的高度評價。這是我們團隊兩年所做的五個活動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做得最棒的,一項活動的經濟收入就是過去三、四個話動收入的總和,真正為今後"節目活動化,活動節目化"和"話動興台"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為關鍵的是咱們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團結,協作,投入,激情,自信,陽光!————讓我這位現場總指揮輕鬆得悠哉樂哉了。你小姑玩笑對我說:"我發覺你的存在是多餘的了"。

  所以活動剛一結束,我就急切到萬峰湖上美美的釣了兩天魚。給你的回信自然也就遲了幾天。

  你說讓我分享淸華大學培訓學習的收穫,說實話,如今整個腦子都是滿滿的,——疑間太多,感嘆太多,衝擊太多,需要捋捋,轉換視角,重新思考的太多。

  短短七天,我們分別聽了來自鳳凰衛視、中央電視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商務部培訓中心、國防大學等專家、學者、教授的講課,內容涉及群體性公共事件、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形象與媒體、當前中國的社會形象與社會管理、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國際形勢分析、中國傳媒改革與發展趨勢、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生存困境和應對等等,每天早、中、晚都基本有課,——四十八個課時全部集中在七天之中完成,真讓我們五十二位來自貴州八個地區宣傳、報社、電台、電視的台長和總編們頭疼不已,疲倦不已。

  然而收穫卻是巨大的。

  不愧是淸華、北大的專家,教授!!

  在學習上我是一個自信之人。多年的堅持學習,也自認為是有知識、有文化、有品位、有層次、有思想的人。但幾十年來,讓我醍醐灌頂,心悅誠服,拍手叫好的老師除興義師院的吳厚炎教授外,就只有這次清華的這十多位教授了!————我是幸運的,也是自豪的。雖然過去沒有得到清華的學歷教育,但這次得參與清華的繼續教育、成人教育,是我的福份。對讓我參與這次學習的単位和領導,滿懷深深的感恩之情。

  嫻兒,走進清華門,就是清華人。

  我非常珍惜這次在淸華學習的時光,課餘之間常常行走於校園的每個角落,感受中國最高學府、最美麗校園的那調,那味、、、那古樸典雅的二校門,簡樸莊嚴的圖書館,古色古香的清華學堂,銀杏葉滿地的小道,那種久違的寧靜與溫馨,讓我流連忘返。而印象最深的,還是"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的水木淸華門前、自清亭邊、聞一多像旁,——彷彿聽到為人淸正、治學嚴謹的朱自清先生正吟誦着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荷塘月色>;;>;;;彷彿看見不畏強權,直面犧牲的聞一多先生面對萬千群眾,慷慨激昻地發表<;;<;;最後一次演講>;;>;;、、、在這短暫的七天時間裡,我感受到了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圍與魅力,"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帶給我思索、感悟,——還記得那天我在淸華園裡給你打電話的情景嗎?當時就想即便嫻兒今後不能到淸華參加學歷教育,也一定要創造物質條件,讓嫻兒參加清華大學的繼續教育!

  走出淸華門,帶走清華魂!

  "淸華魂"是什麼?那就自強不息!

  一個人生命的起點只有一次,而人生的起點可以隨時開始!不放棄心中的夢想,就能站在新起點上揚帆起航!

  感謝淸華,堅定了前進方向;感恩淸華,滋養了頭腦心田!嫻兒進我空間里看到我在淸華、北大、長城、?圓明園的照片了嗎?多陽光,多燦爛,多自信————彷彿又回到二十多年前到新疆時的我:

  我是鷹,雲中有志!

  我是馬,背上有鞍!

  我是骨,骨中有鈣!

  我是汗,汗中有鹽!

  我的曈仁,永遠不會拉上霧幔;

  我的血管,永遠不會被泥沙堵塞。

  我的禿額,正是一片初春的原野,

  我的皺紋,正是一條大江的開端!

  我不是醉漢,我不願在白日說夢;

  我不是老婦,絮絮叨叨地嘆息華年;

  我不猢猻,不會再被敲鑼者戲耍;

  我不是海龜,昏昏沉睡而益壽延年。

  我的生命啊!

  既然你因殘缺太多,

  釀成了特殊的概念,

  我就有了青年和中年——雙重的肩!

  嘿嘿,嫻兒又要被老爸的詩情所感染了吧?來吧,我們一起來朗誦!

  "為了不失去神給予我們對美的感覺,我們必須天天聽點兒音樂,天天朗誦一點兒詩,天天看點兒畫兒"。當讀到嫻兒上封信中寫的"每當周末趕上好天氣時,女兒就會背着單反相機一個人在這海濱城市到處轉轉,也不談拍出怎樣優秀的照片,只是純然的享受這種感覺。坐在海灘上塞着耳機,懶洋洋的曬着太陽吹着海風,看着海鷗自由的翱翔,小孩在老人的帶領下跑到沙灘上捉小海蟹,一切都是如此的安逸寧靜"和"閱讀,旅行,音樂缺一不可,並且我都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享受,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節奏,我能夠在其中清晰的聽到自己``的文字時,我想到了歌德的這句話,深感嫻兒得到"神所給予我們對美的感覺"是那麼的豐富!嫻兒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評價美的觸角是那麼的敏銳,——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沒想你卻給我了整個春天,爸爸愛你!為你自豪,為你高興!快樂着你的快樂,幸福着你的幸福!

  關於清華大學的收穫在今後的信中我將與嫻兒繼續分享。最近在空間里轉有俞敏洪在同濟大學里的演講,望認真閱讀感悟。同時希望早日看到嫻兒開放的空間,開放的徴博,像我學習!

  爸爸

  2011年11月2日(這個日子是現今我們所能遇到的最後一個世界對稱日)

您正在瀏覽: 父女兩地書(44)
網友評論
父女兩地書(44)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