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縣新農村建設動員暨農村幹部培訓大會上的講話

縣新農村建設動員暨農村幹部培訓大會上的講話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得得9

縣新農村建設動員暨農村幹部培訓大會上的講話 標籤:幹部培訓 講話稿 兩個文明建設 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地球上的星星

  由此可以看出,城鄉差別巨大。如果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農村不能擺脫落後面貌,我們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我們要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推進,把農業農村發展納入整個現代化進程,讓改革開放的現代化成果由億萬農民共享。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要求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和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不少城市的發展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一些發達國家水平,但農村卻還有一些地方通不了路、看不起病、上不起學、喝不上乾淨水。現在,我國的城鎮化率為43,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農村。即使將來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全國也還有6億左右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民依然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社會群體。如果農業問題解決不好,農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變,農民生活得不到明顯改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為空話。為此,黨中央反覆告誡全黨和全國人民,“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越是改革開放,越要重視農業和農村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只有統籌抓好城鄉發展,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城鄉差別,實現共同富裕,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第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持久動力。經濟社會的發展靠的是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但支持我國經濟發展卻只有投資和出口兩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無論是國內投資還是外部投資,連年增長,特別是在“十五”期間達到23-24,過高的投資帶來的投資熱,比如房地產熱、鋼材熱、電解鋁熱、水泥熱等,這些投資過熱會帶來產能過剩,如果國家一直靠投資拉動,勢必會造成通貨膨脹,勢必會造成經濟危機。還有我們的經濟外向度已經達到50,有的統計數據達到70,“中國製造”已經走遍世界各地。但我們經濟發展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由於意識形態的差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根本上最不希望看到中國的崛起,所以總是找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抑制、制約我們的發展。特別是隨着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貿易磨擦將越來越多,對經濟安全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講,對於我們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擴大國內需求是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為了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穩定發展,國家決定必須啟動內需。內需在哪兒?在我們廣大的農村,農村是個大市場。目前農村的消費市場跟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農村人口佔大多數,集中着我國數量最多、潛力最大的消費群體,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可靠、最持久的動力源泉。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使億萬農民的潛在購買意願轉化為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拉動整個經濟的持續增長。特別是通過加強農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設,既可以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民的消費環境,大大釋放消費潛力,又可以消化當前部分行業的過剩生產能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因此可以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激活農村的巨大需求,不僅是解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應對之策,更是保持國民經濟平衡較快發展的長久之計。

  第五,建設社會主義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把農村的事情辦好,使農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使農村安定有序、充滿活力。當前,農村總體是穩定的,幹群關係是好的,但也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我國是農業大國,13億人口中有8億多是農民。而8億多農民中有5億多是富餘勞動力。解決5億多農村富餘勞動力,如何促進農民增收,擴大8億農村人口的消費需求,解決好農村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問題,提高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難題,也是最大的任務。特別是征地拆遷、環境污染、土地承包和農民工工資拖欠等引發的糾紛屢屢發生,有的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和惡性事件,過去的農村催糧、計生、要款“老三難”問題,轉變成了土地徵佔失地農民安置、農村環境保護、農民權益保障“新三難”矛盾,影響了一些地方的社會穩定,相當數量的農民受教育程度低,就業技能低,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農村發展的滯后和農民收入增長的緩慢已成為影響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一大因素;一些農民生存壓力大、心理不平衡,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社會矛盾。對這樣的一些問題,在現階段,單純依靠支出財力,不可能馬上解決,在短時期內也不會有所緩和。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認識,思想高度重視,工作上加大力度,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加快農村發展,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緩解農村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具有戰略性,長期性的奮鬥目標,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黨的建設等方方面面的綜合要求。換句話講,由於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黨中央作出了我們國家總體上處於“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新時期,我們有能力把農村的事情做好,也應該做好。所以講,黨中央提出的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發展到新的階層理論,是科學加快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舉措。

  二、國外以及全國各地是如何開展新農村建設的

  開展新農村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所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客觀規律,是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縱觀世界各國和我國部分地區開展新農村建設的歷程,大多走過了大相徑庭的路子。

  從國外的情況看,世界上每個發達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都把開發農村、解決薄弱環節作為整體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舉措。它們都是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國家投資為主導,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行農村的基礎設施改造,帶動新農村建設的。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國外幾種新農村建設模式:

  (一)歐盟的促進農村發展經驗。歐盟從1962年開始實行統一的農村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促進生產發展,穩定市場價格,提高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在具體政策上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市場支持措施。具體做法是:政府對於各種主要農產品制定出一個保護價格;保護價格每年確定一次;同一產品在歐盟內部各個國家的保護價格水平相同;政府出資按保護價格買斷產品,並退出國內市場流通;政府付費委託儲藏;保護收購總量無上限,有下限。第二,政府公益服務措施。西歐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對農業的公益性服務,包括農業研究、農業推廣諮詢服務、培訓服務、動植物疫病防治、農產品檢驗與質量控制等。第三,農業基礎建設投資扶持政策。西歐在幫助農民進行農業生產能力建設方面,通過提供購買補貼和貸款優惠,長期以來給予了大量的支持。第四,政府的直接補貼政策。由於農業是低效產業。從1992以後,歐盟為減少農民因供大於求而造成的損失,引入了直接補貼政策。歐盟的農業政策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表現在生產總量、貿易額、單產和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二)韓國的新鄉村運動。上世紀70年代,韓國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出現了工農、城鄉發展嚴重失調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在1970年4月,韓國政府開始發起了“新鄉村運動”,並設計實施了一系列的開發項目,以政府支援、農民自主和項目開發為基本動力和紐帶,帶動農民自發的家鄉建設活動。韓國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為重點的“新鄉村運動”,創造了發展中國家農村建設跨越式、超常規發展的成功模式。

  韓國新村運動分為五個階段:(1)基礎建設階段(1971-1973年),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2)擴散階段(1974-1976年),新村建設的重點從基礎階段、農民居住生活條件的改善,發展為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高;(3)充實和提高階段(1977-1980年),推進新鄉村運動的工作重點放在鼓勵發展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和特產農業上;(4)國民自發運動階段(1981-1988年),在這一階段,政府大幅度調整了有關新鄉村運動的政策與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全國性新鄉村運動的民間組織;(5)自我發展階段(1988年以後),政府倡導全體公民自覺抵制各種社會不良現象,並致力於國民倫理道德建設和民主與法制教育。在不同階段,政府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項目開發和建設工程,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改變了農村的面貌,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和稱讚。

  其主要做法體現在改善農村公路、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推動農村電氣化、讓農民用上自來水、推廣高產水稻品種、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發展農協組織和興建村民會館等八個方面。2004年6月,韓國又發起了“一社一村”運動,就是一家公司、企業自願與一個農村建立交流關係,對其進行“一幫一”的支援。三星、現代、韓國電力、韓國通訊、浦項鋼鐵等大型企業帶頭,政府部門也積极參与,迅速擴展成為全社會參與的支農運動,農村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您正在瀏覽: 縣新農村建設動員暨農村幹部培訓大會上的講話
網友評論
縣新農村建設動員暨農村幹部培訓大會上的講話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